中国经济的白衣骑士,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能扛起大旗吗?
2018-07-27 07:56:06
从今年来的经济行情看,在国际经济竞争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海外经济环境增加不确定性风险,导致外需疲弱,国内投资中基建投资创下历史新低,纷纷扰扰的经济丛林中,拉动经济的曙光落在了消费身上,乱花渐欲迷人眼,消费是拉动经济的白衣骑士,还是力不从心的战士?

消费能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消费在层层被剥离后显露出来的迹象,往往让人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5%,与上年同期相比,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上升14.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相较于投资与净出口,消费成功逆袭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
通过对投资、外需与消费相对比后,消费成为增长引擎长期是必经之路而短期却被逼无奈。长期来看,发达国家经济体几乎均是由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我国经济增长了数十年,经济发展已经迈向新台阶,长期来看消费拉动我国经济是必经之路,受当前的经济环境所制约,无论是国家还是市场都需要消费这一要素来给经济增长添动力,从数据上来看,消费这一要素基础确实很理想,但现实情况在国内略显尴尬,消费的基础是收入及收入预期,从数据上来看,据保守测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

据瑞士信贷研究中心研究,全球大约有10.5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其中中国占比接近35%,也即3.7亿中等收入群体。从数据上来看,有三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可以作为消费基础,人数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人口大体相当。
但令人尴尬的是,虽然有三亿多人的中产群体,但中产的焦虑依然广泛存在,焦虑在哪,根本原因还是净收入不足。上半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19.7%。医疗的消费比重在持续升高,辩证的看是健康意识在提高,但也是挤出消费的一大因素,而住房消费的挤出效应才更是有目共睹与感同身受,这么一套挤压消费动作下来,我们在吃喝玩花钱消费占比重在降低,对比国外发达经济体,这种占比重较低情况是提升消费质量的表现,但一样的种子放在不一样的土壤上面,生长情况是不是大打折扣?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消费来讲,在去杠杆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负债成为消费的不可承受之重,从央行的数据报告来看,2017年企业和政府部门杠杆率下降,但居民部门杠杆率有所上升,住户部门杠杆率为 55.1%,比上年高4个百分点。住户部门通过负债加杠杠主要是流向了房地产领域,赚的钱不仅不够消费房子,还要借钱去消费,但借钱不仅是要还的,还要连本带利的还,这对消费形成进一步的挤压。

而让短期消费承受之重的是居民债务的短期化,数据显示:16年居民部门短期贷款月均新增规模仅不到500亿元,而17年以来的居民部门月均新增短贷超过1600亿元,是16年的三倍以上,而居民部门短期贷款的余额增速则从17年初的7%高增至18年6月的19%。数据意味着在居民债务短期化的进程中,17年起高增的居民短贷将在未来不久到期。那么,短债到期后,个人收入是先还钱还是先消费?
消费本来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但现在对于多数人来讲,在消费的道路上充满荆棘,让消费拉动经济的道路变得任重而道远。或许消费这一因素只是富人们的光鲜亮丽吧。
消费能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消费在层层被剥离后显露出来的迹象,往往让人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5%,与上年同期相比,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上升14.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相较于投资与净出口,消费成功逆袭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
通过对投资、外需与消费相对比后,消费成为增长引擎长期是必经之路而短期却被逼无奈。长期来看,发达国家经济体几乎均是由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我国经济增长了数十年,经济发展已经迈向新台阶,长期来看消费拉动我国经济是必经之路,受当前的经济环境所制约,无论是国家还是市场都需要消费这一要素来给经济增长添动力,从数据上来看,消费这一要素基础确实很理想,但现实情况在国内略显尴尬,消费的基础是收入及收入预期,从数据上来看,据保守测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
据瑞士信贷研究中心研究,全球大约有10.5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其中中国占比接近35%,也即3.7亿中等收入群体。从数据上来看,有三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可以作为消费基础,人数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人口大体相当。
但令人尴尬的是,虽然有三亿多人的中产群体,但中产的焦虑依然广泛存在,焦虑在哪,根本原因还是净收入不足。上半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19.7%。医疗的消费比重在持续升高,辩证的看是健康意识在提高,但也是挤出消费的一大因素,而住房消费的挤出效应才更是有目共睹与感同身受,这么一套挤压消费动作下来,我们在吃喝玩花钱消费占比重在降低,对比国外发达经济体,这种占比重较低情况是提升消费质量的表现,但一样的种子放在不一样的土壤上面,生长情况是不是大打折扣?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消费来讲,在去杠杆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负债成为消费的不可承受之重,从央行的数据报告来看,2017年企业和政府部门杠杆率下降,但居民部门杠杆率有所上升,住户部门杠杆率为 55.1%,比上年高4个百分点。住户部门通过负债加杠杠主要是流向了房地产领域,赚的钱不仅不够消费房子,还要借钱去消费,但借钱不仅是要还的,还要连本带利的还,这对消费形成进一步的挤压。
而让短期消费承受之重的是居民债务的短期化,数据显示:16年居民部门短期贷款月均新增规模仅不到500亿元,而17年以来的居民部门月均新增短贷超过1600亿元,是16年的三倍以上,而居民部门短期贷款的余额增速则从17年初的7%高增至18年6月的19%。数据意味着在居民债务短期化的进程中,17年起高增的居民短贷将在未来不久到期。那么,短债到期后,个人收入是先还钱还是先消费?
消费本来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但现在对于多数人来讲,在消费的道路上充满荆棘,让消费拉动经济的道路变得任重而道远。或许消费这一因素只是富人们的光鲜亮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