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12万吨大船的核心模块,开始加速入坞?
2025-07-16 23:42:29
如果在一个月之前,对北方主力干船坞内的新模块,是否是12万吨级平台的判断仍然相对模糊,最多只有4成的把握;那么到了当今,就是12万吨级平台本尊的判断,已经达到了9成以上!可以说基本没跑了!要知道满排高达11万吨的福特级,其最大型宽也不过是41.32米,还没到41.5米这个级别。而目前可以非常明确的判断,当前已经摆放在干船坞内的,明显是前机炉舱段的模块,其水线型宽最低也不会低于46米的级别!甚至有可能到48米的惊人宽度。要知道这个14.9米级别的深坞,其内部的净宽度是90米整,而内部长度是400米整。这样干船坞本身的长宽高都提前知道了之后,再去判断已经入坞模块的大致尺寸就非常容易了。甚至从天基垂直视角研判,几乎不用什么仪器,或者看图软件的辅助。
图片
只需要简单目测,就知道目前这个核心模块的既有宽度,是明显超过半个船坞宽的。也就是绝不会低于45米;46米级是起步价,甚至会到47与48米。就算以最低限度的46米型宽来算,也不是11万吨的现有福特级可以碰瓷的。因为现代大型海轮的型宽每增加1米,整体排水量最少也会增加1万吨甚至是1万吨还要多。那么现在说12万吨级,其实是该巨舰未来的正常排水量,而不是满载排水量。46米以上的型宽,满载排数量绝对会有15万吨都打不住!本号过去不止一次的提到过:未来的12万到15万吨的超级平台,很大概率会共用一套舰体的同一种吃水线型。只不过非常规动力版本因为自重较大,所以吃水更深,满载会到15万吨级;而常规动力版本因为机炉舱至少要比核动力版本轻1万吨到1.2万吨,
图片
因此相对吃水较浅,满载排水量会在12到13万吨之间。而现在看来,46米以上的型宽,比原先预计的45米级型宽更大,常规动力版本也不排除直接到15万吨的满排,而超级核动力版最终甚至会到17万吨级!除了对巨舰的吨位判断,那么怎么就敢说已经有9成以上把握,就是超级平台本身,而不是同吨位的民船呢?这是因为目前的前机炉舱段的模块,已经可以看的相对清晰了。当然这里还是不放真图。可以看到,整个机炉舱底板以下,还有至少4层钢板!这要比福特级核动力机炉舱之下的3层钢板更加强化了未来的结构强度与抗战损抗大当量爆炸的防护能力。当然这4层超级钢板,并不是直接层层叠压在一起,而是每层之间,还有大致1.5米的内部空间。恰恰可以作为未来巨舰的燃油舱与淡水舱。
图片
对现代载机平台来说,是燃油舱在下,淡水舱在上。与一般水在下、油在上的传统认知相反。就是为了用淡水为燃油舱进行降温与抗爆燃防护。当然这3层液态的密集底板舱体,也可以为作为全舰的稳定调剂与液体装甲存在,防止重型鱼雷或者重磅水雷直接炸断龙骨。而主蒸汽轮机的舱底之下至少还有3层舱室的4层超级钢板的设计,也只有超级载机平台以不惜工班的模式存在。如何换成任何民船,最多3层钢板2层底舱就足够了。即使机炉舱最后被证明是核动力的,也不妨碍底舱携带近1万吨的燃油。毕竟舰载机与发电辅机都会采用统一规格的航空煤油,而且必要时也可以为护航的神盾舰艇临时补充燃料。除了超厚的机炉舱底板之外,目前还可以看到综合厚度至少8米起步的侧壁防雷舱,
图片
未来必然安装大量的凯夫拉柔性装甲。而整个已经入坞的前机炉舱段,除了其宽度必然超过46米级之外,也可以看到其纵向长度在25米到30米之间,取个中位数也有28米。已经超过过去多次强调的:核动力机炉舱之下,必须25米没有超级大焊缝的标准;不过本号仍然坚持是常规动力的预判。而目前这个前机炉舱段之上,已经有2道临时加强筋焊接在上面,这也与过去正规航空大舰的施工模式相同。另外还可以看到大量的外漂可调钢支架也已经被吊装到干船坞内部;这类支架是为了巨大的上层外漂在焊接之前临时支撑之用,而任何民船在合拢施工中,都用不到这类支架。也再次从侧面印证了入坞的就是巨型载机平台的判断。而在干船坞的最内侧,可以看到类似船尾的吃水段也已经基本成型。
图片
而且更多的类似大型组件,都已经出现在了双门桥的吊装准备区,这意味着12万级巨舰的入坞合拢进程正在加快。预计到10月份就能看到基本完整的吃水舰体。也可以知道这艘巨舰是舰首朝外完成合拢的。而现在船尾吃水段之所以与前机炉舱段在船坞内不成比例的相隔过远,主要在于这艘巨舰采用了半总段合拢法,各大模块先在船坞内相对独立的完成自身的拼装作业,然后再纵向移动,全舰合拢焊接在一起。因此每个巨段都尽量的拉开距离,就是为施工过程中避免相互干扰。无论怎么说,这是到目前为止,全太阳系历史上已亮相的最大吨位军舰。绝对的前无古人;在未来的200年之内,也绝无类似的外国来者!
图片
只需要简单目测,就知道目前这个核心模块的既有宽度,是明显超过半个船坞宽的。也就是绝不会低于45米;46米级是起步价,甚至会到47与48米。就算以最低限度的46米型宽来算,也不是11万吨的现有福特级可以碰瓷的。因为现代大型海轮的型宽每增加1米,整体排水量最少也会增加1万吨甚至是1万吨还要多。那么现在说12万吨级,其实是该巨舰未来的正常排水量,而不是满载排水量。46米以上的型宽,满载排数量绝对会有15万吨都打不住!本号过去不止一次的提到过:未来的12万到15万吨的超级平台,很大概率会共用一套舰体的同一种吃水线型。只不过非常规动力版本因为自重较大,所以吃水更深,满载会到15万吨级;而常规动力版本因为机炉舱至少要比核动力版本轻1万吨到1.2万吨,
图片
因此相对吃水较浅,满载排水量会在12到13万吨之间。而现在看来,46米以上的型宽,比原先预计的45米级型宽更大,常规动力版本也不排除直接到15万吨的满排,而超级核动力版最终甚至会到17万吨级!除了对巨舰的吨位判断,那么怎么就敢说已经有9成以上把握,就是超级平台本身,而不是同吨位的民船呢?这是因为目前的前机炉舱段的模块,已经可以看的相对清晰了。当然这里还是不放真图。可以看到,整个机炉舱底板以下,还有至少4层钢板!这要比福特级核动力机炉舱之下的3层钢板更加强化了未来的结构强度与抗战损抗大当量爆炸的防护能力。当然这4层超级钢板,并不是直接层层叠压在一起,而是每层之间,还有大致1.5米的内部空间。恰恰可以作为未来巨舰的燃油舱与淡水舱。
图片
对现代载机平台来说,是燃油舱在下,淡水舱在上。与一般水在下、油在上的传统认知相反。就是为了用淡水为燃油舱进行降温与抗爆燃防护。当然这3层液态的密集底板舱体,也可以为作为全舰的稳定调剂与液体装甲存在,防止重型鱼雷或者重磅水雷直接炸断龙骨。而主蒸汽轮机的舱底之下至少还有3层舱室的4层超级钢板的设计,也只有超级载机平台以不惜工班的模式存在。如何换成任何民船,最多3层钢板2层底舱就足够了。即使机炉舱最后被证明是核动力的,也不妨碍底舱携带近1万吨的燃油。毕竟舰载机与发电辅机都会采用统一规格的航空煤油,而且必要时也可以为护航的神盾舰艇临时补充燃料。除了超厚的机炉舱底板之外,目前还可以看到综合厚度至少8米起步的侧壁防雷舱,
图片
未来必然安装大量的凯夫拉柔性装甲。而整个已经入坞的前机炉舱段,除了其宽度必然超过46米级之外,也可以看到其纵向长度在25米到30米之间,取个中位数也有28米。已经超过过去多次强调的:核动力机炉舱之下,必须25米没有超级大焊缝的标准;不过本号仍然坚持是常规动力的预判。而目前这个前机炉舱段之上,已经有2道临时加强筋焊接在上面,这也与过去正规航空大舰的施工模式相同。另外还可以看到大量的外漂可调钢支架也已经被吊装到干船坞内部;这类支架是为了巨大的上层外漂在焊接之前临时支撑之用,而任何民船在合拢施工中,都用不到这类支架。也再次从侧面印证了入坞的就是巨型载机平台的判断。而在干船坞的最内侧,可以看到类似船尾的吃水段也已经基本成型。
图片
而且更多的类似大型组件,都已经出现在了双门桥的吊装准备区,这意味着12万级巨舰的入坞合拢进程正在加快。预计到10月份就能看到基本完整的吃水舰体。也可以知道这艘巨舰是舰首朝外完成合拢的。而现在船尾吃水段之所以与前机炉舱段在船坞内不成比例的相隔过远,主要在于这艘巨舰采用了半总段合拢法,各大模块先在船坞内相对独立的完成自身的拼装作业,然后再纵向移动,全舰合拢焊接在一起。因此每个巨段都尽量的拉开距离,就是为施工过程中避免相互干扰。无论怎么说,这是到目前为止,全太阳系历史上已亮相的最大吨位军舰。绝对的前无古人;在未来的200年之内,也绝无类似的外国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