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万吨大驱居然比造小船还合算?算完账之后恍然大悟
2017-07-03 14:32:15
美国海军“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服役之后,一下将驱逐舰这种舰艇大大超过万吨级的指标。其实,在早前韩国海军的“世宗大王”级和日本的“爱宕”级驱逐舰就已经超过1万吨。那么,为什么驱逐舰这种舰艇要把排水量放大到1万吨以上,难道不需要避开巡洋舰的嫌疑吗?
其实,世界各国海军主流的驱逐舰都是五六千吨的水平,这样的驱逐舰在中日和欧美都是非常普遍的,只是美国海军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达到了八九千吨的水平。现在舰船都是高集成装备,五六千吨的军舰也非常强大。至少会有几十个垂发装置,还综合了反潜、反舰等任务,按说这样军舰即使作为航母的贴身侍卫也是合格的。但是,这样的舰艇往往执行多任务能力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很简单,一艘7000吨级的驱逐舰最多只能搭载64个垂直发射单元,如果作战任务是防空的话,那么发射装置内必须要多装远程舰空导弹。但是,不可能不装反舰导弹和反潜导弹,这样一来防空导弹的载弹量也会受限。如果是应对高强度作战任务,这些导弹显然是不够的。那唯一可行的办法就只有多派出军舰。
而大型战舰就绝对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例如,世界上现役发射单元较多的要数俄罗斯海军的“基洛夫”级和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这种军舰不光可以搭载足够数量的舰空导弹,还能够携带对陆攻击的巡航导弹,完全可以满足海军舰队的多任务需求。因为,现代海空作战绝对不可能是单一形态的作战,多任务能力就意味着有备无患。另外,大型战舰通常会配备更先进的电子设备,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要比小型舰艇强得多。所以,一艘大型战舰在战场的作用绝对不是两个小型舰艇吨位之和就能弥补的。它很有可能会在海战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小型舰艇的数量再多可能也无济于事。
其实,造两艘小型舰艇的费用可能不如一艘大型军舰那么贵。但是,小型战舰要配备两套系统,两组人马,这样算下来在全服役周期之内很可能消耗的费用之和要超过一艘大型战舰。这样算下来,不如建造一艘大型舰艇划算。所以,不光是美国,现在各海军强国都有放大水面主战舰艇的吨位的趋势。如德国海军未来的新型F-125型护卫舰的吨位将达到7300吨,服役之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导弹护卫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万吨级的驱逐舰并不算什么夸张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