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大跌北京早有张良计 全球金融格局为之改变
2016-11-30 11:54:12
人民币大跌北京早有张良计 全球金融格局为之改变
人民币经过前期的大跌后已经逐步企稳,今日人民币中间价报6.8889,上调153点,连续第二日上调。与此同时,市场期盼已久的深港通终于尘埃落定。11月25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正式启动深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深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12月5日开始。
虽然近期全球金融市场频繁震荡、股汇债波涛起伏,但短期市况波动不会动摇我国进行金融改革、推动资本市场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定决心,下周一启动的深港通是在沪港通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的渠道。
人民币仍然是强势货币
在美元指数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在内的不少国际投资机构都预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2017年跌至7.3的波段低点,市场预期看空随即引发一股人民币资产抛售潮。近日,香港的保险、楼市都进入拐点,内地资金蜂拥抢进导致香港早先低迷的楼市与保险市场止跌回升。客观而言,港币计价资产价格上涨意味着人民币资产抛售引发的市场热潮。
其实,人民币仍然是强势货币,尽管自从11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接近2%,但跟其他货币比较,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和马来西亚林吉特升值更多,分别是2%、3%和2.4%,三者总权重超过了40%,远远高于美元的比重,所以很大程度抵消了美元升值的影响。
囊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4种主流货币在内的SDR货币篮子也具有直观的说明价值,最新一期发布的数值95.33相比10月底上涨了1.18,对比9月底的指数还要高出0.36,这充分说明人民币对美元之外的主流货币不贬反升,在国际市场上仍然是强势货币,所以一些恐慌的情绪没有必要,人民币并没有长期贬值的基础。
新一波布局中国市场的契机正在浮现
看似人民币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多,其实,随着人民币计价资产下跌,新一波布局中国市场的契机正在浮现;对于持有中国资产意愿甚高的境外投资人而言,包括“沪港通”、“深港通”等投资工具为其布局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国内现在有一些观点都比较极端,一个是认为人民币贬值,所以应该参与“沪港通”和”深港通”来投资港股,另一种观点是认为这个也是人民币资产,所以一点用都没有。这两种观点都比较偏颇。一方面应该看到,因为一些机制的设计,的确这一块规避人民币贬值的价值不是特别高。但是另外一方面,港股中间有些标的背后的确是港币资产,美元、英镑这样全球的资产,比如汇丰控股。所以真的想投资港股规避人民币贬值风险的话,应该尽量挑选这样全球配置资产的标的。
在深港通、沪港通机制推动之下,沪、深、港三个证券市场将形成一个总市值达十万亿美元的大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股市,佔全球股市市值比重高达百分之十五,环球基金资产配置势必重新布局,增加人民币资产是大势所趋,预期将逐步改变全球金融格局。
小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的角色将提升,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双向波动弹性,离岸和在岸汇差将继续收窄。中国将持续推动汇率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开放,而且市场对于处理人民币流动性的波动越来越有经验,所以,完全没必要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