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称中国轰炸机够不到美国本土:但他忽略一件大事

2016-06-18 07:50:21   

美少将称中国没有一架轰炸机够得着到美国本土:但他忽略一件大事根据美国《航空兵》杂志记者在美国空军2016年举行的一次内部早餐会上的报道中称,美F-35项目办公室主任杰佛利·哈里根少将的在关于美国轰炸机的主题演讲中讲到:美国本土是安全的,能够飞到美国本土的只有俄罗斯轰炸机,中国空军的打击半径尚不能打到美国本土。虽然美国空军高层曾多次提到类似的内容,可这位哈里根少将被美国空军认定为未来B-21下一代战略轰炸机项目掌门人的热门人选,自然其表态具备风向标意义。

美少将称中国没有一架轰炸机够得着到美国本土:但他忽略一件大事

外界普遍分析或许美国空军到现在仍然坚信,中国的空中力量尚不能对美国本土构成直接威慑。不过有一个重要的大事外界可能忽略了:中国空军现在的战略威慑力量从来不是为了能够摧毁谁,而是为了保证自己不被摧毁的目标而建立的攻防兼备式空军。如果不清楚中国空军建军战略这件大事,谈打不打得到美国本土便会变得毫无意义可言,在二战时期日本拼死想要建造能够轰炸美国本土的轰炸机,可最终结果又如何呢?不仅要看你能不能够得着,更要考虑到弹药投递量和打击效率,而不仅仅是一两架战略轰炸机所能左右的。

美少将称中国没有一架轰炸机够得着到美国本土:但他忽略一件大事就现在全世界来说,只有两个半国家拥有远程重型轰炸机,俄罗斯有170架图-95”熊“式轰炸机,图-160”海盗旗“轰炸机,还有图-22M3“逆火”轰炸机能担负部分战略轰炸任务;而美国现在有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B-1“枪骑兵”轰炸机和B-2“幽灵”隐身战略轰炸机,这些如雷贯耳的机型构成了一个国家战略空军骨骼。至于中国的轰-6轰炸机,在以前只能算是战术轰炸机,到了轰-6K因为具备了航程3000公里以上的航程和执行战略性核打击任务的能力,也可称为半战略轰炸机,不过中国的轰-6K最多也就是50架左右,在质量上肯定比不上上述两国,数量上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所以充其量只能算半个战略轰炸机拥有国。

美少将称中国没有一架轰炸机够得着到美国本土:但他忽略一件大事至于上文中说道的“没有一架轰炸机能够够得着美国本土”这个也有一定道理,因为我们来看俄罗斯的图-160和美国的B-1B轰炸机,航程都可以达到1万千米,这意味着从俄罗斯本土可以飞抵美国的阿拉斯加甚至更远,相反也可以。而B-52轰炸机,现在经过改进和延寿后,最大航程可达1.6万千米。虽然美国人不会执行这样的任务,但是理论上可以从美国本土直接飞抵中国周边海域;当然正常来说美国是不会这么干,因为在亚洲附近美国有个常驻基地:关岛。

美少将称中国没有一架轰炸机够得着到美国本土:但他忽略一件大事作为美国最有区域威慑力的基地,关岛基地长时间进驻有B-52、B-1B还有B-2轰炸机,这里是美国的海外轰炸机的老巢,部署数量不定,但是从2004年开始,B-1B和B-2就开始轮流执行战备任务。最多时候关岛有4架B-2轰炸机作为战略预备队准备随时轰炸周边需要投掷弹药的地方。而且美国在中国周边还有很多选择,在印度洋的迪哥加西亚,中国周边的克拉克基地等等,这些基地都能起降美国现役轰炸机并完成加油挂弹补给任务,这些综合在一起就是美国对中国战略威慑的空中锁链。

不过与己方便就是与人方便,这些基地距离中国最远也就属于迪哥加西亚了,距离上到中国自周边距离也就是在3500公里左右,这个距离对于轰-6K轰炸机配合长剑-10来说是肯定够不着的。但是在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面前,仍然可以确保予以精准打击。而其余关岛等基地,就完全落在轰-6K配合长剑-10空对地巡航导弹的作战半径内了。这些数量虽然没有美军的那么多,但是50架以上的轰-6K集中起来攻击一个机场,攻击力仍然是富裕的。虽然我们轰炸机打不到美国本土,但是只要打掉美国在中国周边的这些基地,美国也无法对中国展开轰炸行动。

美少将称中国没有一架轰炸机够得着到美国本土:但他忽略一件大事鉴于目前这样的严峻态势,短期内最应该大力发展的就是中国的火箭军部队,坚持发展火箭军远程型号,例如东风-26增程型,东风-31单弹头版本退居二线后改进升级成具备发射穿甲子母弹的专门面打击目标的型号,这样兼具核常打击使用;而东风-31A和东风-31B这样的远程型号仍然要担负对美战略核威慑力量。只要核武器不发,双方的冲突规模只能处在常规战力接触阶段。

美少将称中国没有一架轰炸机够得着到美国本土:但他忽略一件大事在现在这种引而不发的僵持阶段,中国应展开全方面的调研工作确认建造大型轰炸机的攻关方向。就目前来看,中国建造1-2架大型远程洲际轰炸机机技术上不存在难点,问题在于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现最多最合适的型号,就算中国的远程轰炸机现在开始建造,以最好状态月产1架的速度,1条生产线1年才12架,能够生产大型轰炸机的厂房也就2个,总共1年才24架,中国需要满负荷生产7年才有可能赶得上美国和俄罗斯。而且一般要达到这样的速度需要3年左右的低速生产阶段,10年才能赶得上美俄两国的大型轰炸机数量。确实,差距不小,但是今天中国就在路上,只要时间允许远程轰炸机这一领域10年内取得美俄那样的成绩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