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一反潜利器进展神速 可迅速封锁海域令西方吃惊
2017-08-26 10:02:00
6月21日,中国科学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是一种测量磁场的量子装置,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可能有助于中国封锁某水下海域。
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磁力仪可以用来测量地球磁场的异常,磁力仪被用来侦察潜艇。但是如今这种设备只能在相当短的距离内检测潜艇,反潜主要还是依靠声纳系统来探测。如果改用基于超导量子干涉装置(SQUID)的磁力仪,探测范围会大大增加。这种超导磁力仪是非常敏感的,目前应用还仅限于实验室。在现实中,由于太阳风暴引起的地球磁场的变化,它们被背景噪音迅速干扰。因此鉴于这种灵敏度水平,暂时还无法在反潜飞机上安装这种传感器。美国海军为此也放弃了超导磁力仪的研究工作,追求较不敏感但成熟的技术。
中国科学家所创建的新型磁力仪不仅使用了这种超导量子干涉装置,而且使用数量众多。中过科学家根据研究认为,可以消除它在活动中产生的一些额外的人为因素。伦敦帝国学院的大卫·卡普林表示,这将与“反潜战装置有关”。他曾研究过这种磁力传感器。
中国科学家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据消息,这种新型磁力传感器可以从几公里远而不是几百米远的地方,探测对方的潜艇活动。这对北约潜艇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北约潜艇一直在反声呐方面下功夫,已经做的越来越安静,防止它们在声纳上被听到或发现。然而这些潜艇身上的磁性信号却难以消除。
噪音问题
中国能否在世界上很快应用这种最敏感的潜艇探测器?目前西方海军还没有听说在研制这种带有超导量子干涉装置的探测器。研究人员估计,这种带有SQUID的磁力仪可以检测距离6公里外的潜艇,而卡普林表示,抑制噪声后,这种探测效果可能会更远。
然而,也有西方专家提出质疑声音,不相信中国的这种磁力仪已经准备好部署。澳大利亚政府研究机构“联邦科工组织”(CSIRO)的研究员凯西·福利表示,将这种超导量子干涉装置转化成反潜装置有几方面的困难,例如处理背景磁场噪声,还没有人解决了所有这些问题,不过她承认,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度意味着可能会很快搞出它来。
超导量子干涉装置只是过去几年中国提升反潜能力的方式之一。“水下长城”,一系列潜水传感器,浮标和无人潜艇被认为已经接近完成。该项目将有助于中国扩大海上监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