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天九思:首艘国产航母即将海试,中国成航母建造强国
2017-11-17 12:09:17
与俄、印形成鲜明对比,更值得国人娇傲的是,我国在完成第一艘国产航母建造的同时,还储备了新一代航母的研制技术。从胡问鸣总指挥讲的“中国已能建造任何型号的国产航母”消息看,说明中国已经解决航母核动力问题、电磁弹射和蒸汽弹射问题等重大技术难题,具备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电磁弹射航母能力,至少可以制造出电磁弹射常规动力航母。如果中国建造出电磁弹射航母,中国将是世界上第二大航母建造强国。可见,建造航母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11月2日,海军军事专家尹卓在央视《今日亚洲》节目中披露:歼—15舰载机已进行过上千次电磁弹射起飞试验,中国电磁弹射技术领先美国十年,用常规动力也可上电磁弹射,中国下一艘国产航母可上电磁弹射。
综合上述消息可以推断,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上电磁弹射器已经确信无疑。尽管蒸汽弹射技术已有半个多世纪的使用历史,技术比较成熟,但对我国来说,虽然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这两种技术都已经掌握,但是无论是蒸汽弹射技术,还是电磁弹射技术,都是从未使用过的全新技术,而且电磁弹射技术难度大、代表着未来航母发展方向,具有弹射效率高、可弹射任意载荷的飞机、使用维护简单等突出优点。
之所以国产航母上什么弹射器存在如此大的争议,笔者戍天九思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二是蒸汽弹射技术是早已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计划工程,前期国家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发,而且已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如果弃之不用有些可惜。而电磁弹射技术是海军自己主动作为、自筹经费、后来居上研发出来的,技术上也很成熟。但到底用哪种技术?既有国家安全战略、经济承受能力和技术成熟度的考虑,可能也有背后巨大的利益博弈和权衡,因此各方争议很大、各有各的理由,自然决断难度也很大。
笔者认为,航母是国之重器和大国标配,既是大国战略制衡的杀手锏,也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和维护海外利益的护国神器。一艘航母一般使用寿命都在50年左右,而且建造航母的费用远远比后续使用维护的成本要低得多,一般国家即使造得起航母,也养不起航母。因此,除了像美国那样财大气粗的主,其它哪个国家都得好好掂量一下到底发展什么类型的航母。
比如,英国人既想要航母,但却不敢要太好的航母。今年6月26日海试的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就是这样一个东东:在动力系统上,没有采用先进的核动力,而是采用了燃气轮机和全电推进系统作为新航母的动力系统组合;在舰岛设置上,没有采用普遍看好的单舰岛,而是采用了有利于避免电子干扰和提高空中管制效率的双舰岛;在起降方式上,没有采用蒸汽弹射或电磁弹射,而是采用滑跃式起降。主要原因还是差钱,这样省钱又实用。
中国发展新一代航母也得有长远的战略考量,特别是不能只顾眼前,不能型号太多太杂,因为每个类型的航母都必须有一个庞大而昂贵的建造和维护、保养的配套设施,航母型号太多会严重拖累我国经济发展。笔者戍天九思甚至认为,宁可多造一艘滑跃式起降的航母,也不可先上蒸汽弹射航母,后又再上电磁弹射航母;宁可技术不够成熟时等一等,也要争取一步到位直接上电磁弹射航母。好在我国电磁弹射技术成熟很快,终于可以看到直接上电磁弹射航母的希望了。
中国航母发展虽然起步很晚,从引进瓦良格号开始白手起家,但发展神速。1999年中国才购买了瓦良格号,后来几经周折,才于2002年3月4日拖回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中国才决定开始边研究边改建,2012年9月25日改建完毕,正式更名为辽宁舰并交付中国海军。2013年8月29日国防部正式宣布中国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2017年4月26日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可以说,中国人10年吃透了瓦良格号航母技术并改建成自己的航母,15年具备建造任何型号的国产航母能力,首艘国产航母上万台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由532家中国企业制造,创造了中国奇迹!不得不佩服我们中国人的学习创新能力!
想当年,前苏联也曾是航母建造大国,但主要在乌克兰建造,后来俄罗斯想恢复航母建造能力,却非常困难。于是,俄罗斯想到让印度出钱练手,2004年与印度达成协议:印度免费获得俄罗斯二手航母戈尔什科夫号,只需支付9.74亿美元的维修和升级费用。改装工作由专门建造潜艇而从未建造过航母的俄罗斯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完成,改装计划于2008年之前完成。但是,改装过程一波三折,先是突发涨价风波,造价一涨再涨,先是涨到15亿美元,后到25亿美元,后又延期交付存在各种技术问题。最后,在印度被迫花费33亿美元之后,才于2013年11月16日建成交付给印度海军。如果加上与之配套的武器系统和米格—29K战机,实际总成本将超过50亿美元。
大家想一想,俄罗斯改装自家航母都花费了9年时间。可见其航母建造能力之弱。俄军在叙利亚反恐作战中,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也出了不少洋相,先是航母冒黑烟,后因舰载机着陆时拦阻索断裂,造成2机坠毁、2名飞行员跳伞,又一时无备份拦阻索,只好将舰载机转移到叙利亚拉塔基亚省的赫梅明空军基地起降。
印度当了一回冤大头之后,2006年就决定自己造航母。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排水量4万吨,比辽宁舰6万吨小多了,但造价却高达70亿美元,先后3次下水。目前,也只完成了框架,完工还是遥遥无期。而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造价也只有40亿至50亿美元。
与俄、印形成鲜明对比,更值得国人娇傲的是,我国在完成第一艘国产航母建造的同时,还储备了新一代航母的研制技术。从胡问鸣总指挥讲的“中国已能建造任何型号的国产航母”消息看,说明中国已经解决航母核动力问题、电磁弹射和蒸汽弹射问题等重大技术难题,具备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电磁弹射航母能力,至少可以制造出电磁弹射常规动力航母。如果中国建造出电磁弹射航母,中国将是世界上第二大航母建造强国。可见,建造航母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难怪当特朗普亚洲之行访问中国之时,美国《时代》周刊历史上首度以中文和英语在封面打出醒目标题:中国赢了。
11月2日,海军军事专家尹卓在央视《今日亚洲》节目中披露:歼—15舰载机已进行过上千次电磁弹射起飞试验,中国电磁弹射技术领先美国十年,用常规动力也可上电磁弹射,中国下一艘国产航母可上电磁弹射。
▲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
综合上述消息可以推断,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上电磁弹射器已经确信无疑。尽管蒸汽弹射技术已有半个多世纪的使用历史,技术比较成熟,但对我国来说,虽然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这两种技术都已经掌握,但是无论是蒸汽弹射技术,还是电磁弹射技术,都是从未使用过的全新技术,而且电磁弹射技术难度大、代表着未来航母发展方向,具有弹射效率高、可弹射任意载荷的飞机、使用维护简单等突出优点。
之所以国产航母上什么弹射器存在如此大的争议,笔者戍天九思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中国电磁弹射试验场
二是蒸汽弹射技术是早已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计划工程,前期国家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发,而且已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如果弃之不用有些可惜。而电磁弹射技术是海军自己主动作为、自筹经费、后来居上研发出来的,技术上也很成熟。但到底用哪种技术?既有国家安全战略、经济承受能力和技术成熟度的考虑,可能也有背后巨大的利益博弈和权衡,因此各方争议很大、各有各的理由,自然决断难度也很大。
笔者认为,航母是国之重器和大国标配,既是大国战略制衡的杀手锏,也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和维护海外利益的护国神器。一艘航母一般使用寿命都在50年左右,而且建造航母的费用远远比后续使用维护的成本要低得多,一般国家即使造得起航母,也养不起航母。因此,除了像美国那样财大气粗的主,其它哪个国家都得好好掂量一下到底发展什么类型的航母。
比如,英国人既想要航母,但却不敢要太好的航母。今年6月26日海试的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就是这样一个东东:在动力系统上,没有采用先进的核动力,而是采用了燃气轮机和全电推进系统作为新航母的动力系统组合;在舰岛设置上,没有采用普遍看好的单舰岛,而是采用了有利于避免电子干扰和提高空中管制效率的双舰岛;在起降方式上,没有采用蒸汽弹射或电磁弹射,而是采用滑跃式起降。主要原因还是差钱,这样省钱又实用。
▲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
中国发展新一代航母也得有长远的战略考量,特别是不能只顾眼前,不能型号太多太杂,因为每个类型的航母都必须有一个庞大而昂贵的建造和维护、保养的配套设施,航母型号太多会严重拖累我国经济发展。笔者戍天九思甚至认为,宁可多造一艘滑跃式起降的航母,也不可先上蒸汽弹射航母,后又再上电磁弹射航母;宁可技术不够成熟时等一等,也要争取一步到位直接上电磁弹射航母。好在我国电磁弹射技术成熟很快,终于可以看到直接上电磁弹射航母的希望了。
中国航母发展虽然起步很晚,从引进瓦良格号开始白手起家,但发展神速。1999年中国才购买了瓦良格号,后来几经周折,才于2002年3月4日拖回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中国才决定开始边研究边改建,2012年9月25日改建完毕,正式更名为辽宁舰并交付中国海军。2013年8月29日国防部正式宣布中国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2017年4月26日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可以说,中国人10年吃透了瓦良格号航母技术并改建成自己的航母,15年具备建造任何型号的国产航母能力,首艘国产航母上万台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由532家中国企业制造,创造了中国奇迹!不得不佩服我们中国人的学习创新能力!
想当年,前苏联也曾是航母建造大国,但主要在乌克兰建造,后来俄罗斯想恢复航母建造能力,却非常困难。于是,俄罗斯想到让印度出钱练手,2004年与印度达成协议:印度免费获得俄罗斯二手航母戈尔什科夫号,只需支付9.74亿美元的维修和升级费用。改装工作由专门建造潜艇而从未建造过航母的俄罗斯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完成,改装计划于2008年之前完成。但是,改装过程一波三折,先是突发涨价风波,造价一涨再涨,先是涨到15亿美元,后到25亿美元,后又延期交付存在各种技术问题。最后,在印度被迫花费33亿美元之后,才于2013年11月16日建成交付给印度海军。如果加上与之配套的武器系统和米格—29K战机,实际总成本将超过50亿美元。
大家想一想,俄罗斯改装自家航母都花费了9年时间。可见其航母建造能力之弱。俄军在叙利亚反恐作战中,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也出了不少洋相,先是航母冒黑烟,后因舰载机着陆时拦阻索断裂,造成2机坠毁、2名飞行员跳伞,又一时无备份拦阻索,只好将舰载机转移到叙利亚拉塔基亚省的赫梅明空军基地起降。
▲冒黑烟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
印度当了一回冤大头之后,2006年就决定自己造航母。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排水量4万吨,比辽宁舰6万吨小多了,但造价却高达70亿美元,先后3次下水。目前,也只完成了框架,完工还是遥遥无期。而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造价也只有40亿至50亿美元。
▲印度3次下水、舰上空空的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与俄、印形成鲜明对比,更值得国人娇傲的是,我国在完成第一艘国产航母建造的同时,还储备了新一代航母的研制技术。从胡问鸣总指挥讲的“中国已能建造任何型号的国产航母”消息看,说明中国已经解决航母核动力问题、电磁弹射和蒸汽弹射问题等重大技术难题,具备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电磁弹射航母能力,至少可以制造出电磁弹射常规动力航母。如果中国建造出电磁弹射航母,中国将是世界上第二大航母建造强国。可见,建造航母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想象图
难怪当特朗普亚洲之行访问中国之时,美国《时代》周刊历史上首度以中文和英语在封面打出醒目标题:中国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