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惊呼:中国要小心了,现在就看中国的反应了
2015-05-04 20:11:45
日本历届政府,道歉不道歉,都源于日本国民的态度。既然日本首相是民选的,那么首相的态度就代表民意的态度。如果首相的言行不是日本社会主流,还能获得极高的支持率吗?还能干得下去吗?
所以别再说日本人民是善良的,别再侮辱友好这个词。去日本旅游,没有像在香港那样受到歧视,不是人家对中国友好,人家是跟人民币友好。
美国惊呼:中国要小心,现在就看中国的反应了
由于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挑战不断,公开发表《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修订版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春季华府之行取得的关键政策成果。向亚洲再平衡是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的标志性特征,而与日本的联盟居于该政策的中心位置。仅就这一个原因,就体现了该指针的重要性。它们还阐明双边关系的一种更广泛的功能性目的以及更大的概念性参照标准,这进一步增强了其重要性。但是该指针就战略关系及其目的发出了怎样的信号呢?
范围扩至全球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或许是明确了该联盟现在从范围上讲走向了全球。该联盟现在已由美国冷战战略关键组成部分,发展成为一个放眼全球的机制。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部分在于认识到日美两国受到的安全威胁不再限于地理因素;旨在保卫这些利益的安排必须着眼全球。就危及日本安全的“新出现的威胁”,该指针明确说,这样的“局面不能严格从地理上加以界定”。从理念而非地理位置上来看待这些安全威胁的态度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需要从全球角度来定位这一联盟。
走向全球还体现了日本更大的旨在将自身打造为重要的国际力量的目标。安倍不遗余力地周游列国以传播这样信息:不仅日本经济“重返江湖”,而且日本还发挥着全球性的作用。但是推动这一构想的不仅是安倍对日本的野心。它还反映了这样的现实:与中国的对抗与竞争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中国的崛起是这次修订防卫合作指针的主要推手。
本质欲破限制
然而,该指针也体现出日本长期战略考量中潜在的纠结,在拥有全球力量的野心与妨碍它实现这一目标的经济和人口现实之间挣扎。日美展开合作的许多领域都是在国际舞台上,其中包括维和行动、军队参与人道援助和救灾计划、海上安全、非战斗人员撤离行动、监视与侦察、训练和后勤以及多边机制中。但是事实上,日本的防卫能力受到了严重限制。日本在远离其海岸线的地方实际可以这样做的机会并不多。
此外,该指针还对如何准确理解日本宪法限制提供了很有用的见解。鉴于2014年7月日本内阁会议正式通过了有关“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宪法解释”的决议案,以及安倍政府更广泛的防卫野心,因此这一点尤为重要。
虽然是从广义角度着眼的,但是该指针列举了两国将展开合作的范围非常广泛的一组状况。对“灰色地带”紧急状况的合作做了标记。这些状况包括尚达不到对日本领土攻击程度的安全威胁、确保海上航线安全的联合行动、当第三方受进攻时一个潜在的动用武力的全球战区等等。即便行动将受到对集体自卫权最新解读中确定的限制的制约,但是它依旧让人们对允许范围有了拓展性的了解,无论是从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可以动武,还是从发生地点的角度。
目标仍是中国
推动修订该指针的主要动力是中国的复兴以及由此引发的与日本间不断加剧的对抗和紧张关系。然而,这份文件在对中国的处理方面极为巧妙,没有怪罪“越来越复杂的安全环境”。与日本最近几份白皮书不同,这次没有指明中国是造成不安全的根源,甚至没有拐弯抹角地说它与任何紧急状况的发生有关联。将地理因素从威胁考量中去除,主要通过扩展安全理念来获得动力,这样做附带的好处是减少了该指针对外交的影响。
该文件对中国的小心处理出于以下两个目的。首先,它旨在减少该指针发表可能引发的摩擦。华盛顿和东京都非常清楚,这样一份文件可能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发紧张关系的进一步升级;通过字斟句酌地推敲,它们竭力想要尽可能减少这样的风险。其二,它们也希望,中国任何过多的反应会对北京不利。这样做的逻辑似乎是要尽可能使这份文件体现合理性,以便向该地区的国家——特别是那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较积极看法的国家——展示是北京错了。
距上次修订该指针已过去近20年了,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该地区两个最重要的盟友理应重新思考它们的合作方式,并以明确的形式将它们确立下来。我们知道,这两个盟友清楚自身要在该地区乃至全球展开行动;它们对联盟的作用与目的有更广泛的构想;它们正努力小心驾驭这些变化带来的视角。现在就看中国的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