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有一自研武器超越美国,威力全面性占优
2016-10-07 13:00:40
中国海军的H/PJ-11型11管30毫米近防炮,也被称为1130炮,是我国最新型11管30 毫米口径加特林式速射炮,用于舰艇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它是730近防炮的改进型号,通过增加炮管数目,提高发射炮弹的射速,大幅度增强拦截未来十到二十年内服役的先进超音速掠海导弹的能力。
H/PJ-11炮,已经先后装备辽宁号航空母舰、多种护卫舰和驱逐舰,并用于改进167号等老式驱逐舰。
这一火炮,使用了美国人发明的加特林原理。二战末期美国科研人员认为已经无法使用常规办法提高飞机机炮射速,主要原因是更高的射速会令炮管或其它部件不负重荷。但简单的给战斗机安装多门枪炮,也不是好办法,例如重量和复杂性明显上升。通用电气公司为此研制出了以1862年理查德?加特林博士的“加特林机枪”为基础的新型机炮。
加特林原理,是通过并列安装的几根单管枪炮围绕同一圆心旋转,各枪炮旋转时完成各种射击所需动作,因为相互之间的工作循环存在重叠,因此两发炮弹之间的射击时间间隔明显缩短,整体射速可以为几百发到几千发/分。1955年美国空军正式接受了第一种加特林炮——M61“火神”。1130炮与“火神”类似,每根炮都是一个独立工作的单管机炮。射击时几个炮管在旋转中轮流击发、装弹,如果炮管更多,总射速则更高。
加特林炮可以使用外能源驱动,也可以使用内能源(即炮弹燃气力量)驱动。苏联AK630舰载火炮使用内能源驱动,我国也装备了这一火炮。
外能源则包括了电动、气压、液压甚至人力。据信1130炮和“火神”一样,使用电力/液压马达复合驱动,启动速度快,对供电需求低。内能源虽然不需要外来能源辅助,但至今仍较为不稳定,因此不太适合于进一步使用。
1130炮使用类似于M61“火神”的供弹系统,但也有明显区别。例如都采用了无链供弹方式,但抛壳处理方法迥然不同。无链供弹系统的炮弹平时储藏在弹鼓之内,射击时在供弹系统驱动下,炮弹滚入柔性输弹带。这一装置就像金属环组成的“隧道”,炮弹在其中可以顺畅向前滑动,进入炮膛。这一供弹方式较为复杂,总体重量大,但供弹速度非常快,很有利于近防炮发挥高射速的优点。
大多数“火神”炮并不向外抛壳,这样在射击后飞机本身没有太大的重心变化,不存在向外抛壳的故障,而且也没有弹壳击中飞机本身的问题。但是1130炮因为是在舰艇上使用,这些问题不大,所以才用了更为简单的向外抛壳方式。
据称H/PJ-11使用两个各自备弹1280发的弹鼓。在射击时,1130炮射速超过一万发/分,足以拦截4马赫的新型掠海导弹,成功率远超过90%。美国人发明的加特林原理,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