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F21积极准备上舰部署,问题是配套的航母在哪里?
2022-10-28 00:18:22
KF21半隐身战斗机已经完成了首飞。按照常理,攒机方应该认真完成综合试飞测试,并且探讨如何把目前的半埋武器的模式,最终升级到内弹舱携带武器;也就是变当前的所谓半隐身模式,尽量地向真正的全隐身模式进化,这样才符合现代化飞机研发的正常规律。但实际情况是:KF21的研发试制单位,并没有多少心思去积极改进现有的2架原型机,而是准备一步到位,再生几架可以立即上舰的KF21的舰载原型机,最好是可以弹射的版本!这样才能与其他大国的现有5代隐身比肩。甚至还可以一步到位的超越其他大国的现役隐身战斗机。毕竟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在役包括正在研发的隐身机,还没有1种是陆基和舰基通吃的。就算是F35A和F35C,两者的差异之大,都可以算是完全不同的型号。
如果KF21能够在原型机阶段就做到海陆通吃,将在隐身机的全球研发竞赛中后来居上,这样才复合宇Z第一强国的固有风范。这也是KF21并不在乎在试飞早期需要克服的系列问题,就匆忙开始上舰版本试制的根本原因。但是研发制造KF21的舰载版面临的挑战是系列性的。第一,是该国从来没有研发试制任何舰载机的经验,不但是建造固定翼舰载机,就是舰载直升机都没有制造过。如何设计舰载战斗机的特殊结构,特别是受力最大的起落架部分,一切都是空白。如果不是自己盲目地去摸索,就需要超级大国转让这方面的专门技术;甚至包括相对最“简单”的主机翼折叠的技术。问题是超级大国是否同意转让这些压箱底的东西?第二,既然是研发先进的舰载机,当前无非是滑跃拦阻版、弹射拦阻版,
图片
以及与像F35B那样的STOVL模式三选一;任何一种都是堪称天顶星难度的高技术。而KF21研发方的舰船制造部门规划的,仍然是滑跃加拦阻模式的中档航母。上面根本谈不上有弹射器的预留。这就暗示KF21的上舰版,应该先从结构相对简单一些的滑跃版本起步。但是作为自信心超强的研发方,一定会觉得现在才开始研发滑跃版本,完全无法对比其他大国已经具备的、弹射和滑跃双轨并行的新一代隐身舰载机。因此估计KF21的上舰版,必须一上来就是弹射拦阻版的。毕竟弹射版也可以简单地进行滑跃起飞;而滑跃版本因为起落架结构不合适,都是无法同步进行弹射的。第三,即使下定决心一步到位的研发KF21的弹射拦阻版,也假设超级大国可以大力提供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新问题是KF21弹射舰载版,
即使能顺利研发试制出来,那么这种舰载机的原型机,又能到哪里去进行落震试验呢?没有进行过落震试验的任何固定翼舰载机,都有上舰起降一两个架次就报废的风险。比如南亚某国的光辉战斗机的舰载版确实进行过一次成功的起降流程;但是之后3年多了,再也没有进行第二次类似的测试。不敢说那架上舰的光辉已经报废,但是其没有进行过完整的落震试验,必然导致此后无法进行高强度的上舰测试。目前全球只有2大国有进行落震试验的完整设施,这方面的配套测试,说到底还是要到超级大国的相关企业去做。如果全部流程如此,那么超级大国岂不是在培养一个未来的竞争对手?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条。这就是KF21上舰版如果已经启动研发过程,那么将远远早于该国舰船部门,
关于其第一艘正规航母的研发制造进度。会造成KF21的上舰型克服九九八十一难,项目成功之后,却发现根本没有配套的航母可用。这算不算宇宙级的黑色幽默?
如果KF21能够在原型机阶段就做到海陆通吃,将在隐身机的全球研发竞赛中后来居上,这样才复合宇Z第一强国的固有风范。这也是KF21并不在乎在试飞早期需要克服的系列问题,就匆忙开始上舰版本试制的根本原因。但是研发制造KF21的舰载版面临的挑战是系列性的。第一,是该国从来没有研发试制任何舰载机的经验,不但是建造固定翼舰载机,就是舰载直升机都没有制造过。如何设计舰载战斗机的特殊结构,特别是受力最大的起落架部分,一切都是空白。如果不是自己盲目地去摸索,就需要超级大国转让这方面的专门技术;甚至包括相对最“简单”的主机翼折叠的技术。问题是超级大国是否同意转让这些压箱底的东西?第二,既然是研发先进的舰载机,当前无非是滑跃拦阻版、弹射拦阻版,
图片
以及与像F35B那样的STOVL模式三选一;任何一种都是堪称天顶星难度的高技术。而KF21研发方的舰船制造部门规划的,仍然是滑跃加拦阻模式的中档航母。上面根本谈不上有弹射器的预留。这就暗示KF21的上舰版,应该先从结构相对简单一些的滑跃版本起步。但是作为自信心超强的研发方,一定会觉得现在才开始研发滑跃版本,完全无法对比其他大国已经具备的、弹射和滑跃双轨并行的新一代隐身舰载机。因此估计KF21的上舰版,必须一上来就是弹射拦阻版的。毕竟弹射版也可以简单地进行滑跃起飞;而滑跃版本因为起落架结构不合适,都是无法同步进行弹射的。第三,即使下定决心一步到位的研发KF21的弹射拦阻版,也假设超级大国可以大力提供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新问题是KF21弹射舰载版,
即使能顺利研发试制出来,那么这种舰载机的原型机,又能到哪里去进行落震试验呢?没有进行过落震试验的任何固定翼舰载机,都有上舰起降一两个架次就报废的风险。比如南亚某国的光辉战斗机的舰载版确实进行过一次成功的起降流程;但是之后3年多了,再也没有进行第二次类似的测试。不敢说那架上舰的光辉已经报废,但是其没有进行过完整的落震试验,必然导致此后无法进行高强度的上舰测试。目前全球只有2大国有进行落震试验的完整设施,这方面的配套测试,说到底还是要到超级大国的相关企业去做。如果全部流程如此,那么超级大国岂不是在培养一个未来的竞争对手?第四,也是最关键的一条。这就是KF21上舰版如果已经启动研发过程,那么将远远早于该国舰船部门,
关于其第一艘正规航母的研发制造进度。会造成KF21的上舰型克服九九八十一难,项目成功之后,却发现根本没有配套的航母可用。这算不算宇宙级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