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和平盛世如您所愿,大国崛起如您所期
2017-09-11 07:43:14
1976年9月9日,一位伟人离世人而去。
当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举国痛哭,全民哀悼。
他是一位集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革命家、军事家、诗人和书法家于一身的人物,他是一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人物。
9月9日,是他的逝世纪念日,生活在今日这个和平国度的人们,理应铭记,心存感激。
1
记得那年第一次去湖南,一下飞机,朋友问我想吃什么。
我说,“饭先不吃,麻烦你先带我去看看我的‘男神’!”
朋友纳闷了,很解地问,“兄弟啊,这地儿还有你的男神啊!我怎么不知道,在哪?”
“毛主席!橘子洲头!”
就这样,我一次见到了那个塑像,那个与全中国很多毛主席塑像都不相同的塑像。
虽说只是一张侧脸,虽然与常见的不大一样,但那是主席年轻时候的模样。
不禁让人想起,“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何等气魄?如此朝气蓬勃,如此才华横溢,他是我的“男神”有半点问题吗?
没有!
当然,他成为“男神”的原因,远不止如此,还因为他用兵如神、百折不挠,且开创了不世之功,若不是他,没人敢想象今日中国会是何种模样。
2
1840年以来,中华大地狼烟四起,今时今日中国普通民众能叫得出名字的那些国家都曾侵略过中国,给这个古老的国度带来深重的苦难与煎熬。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可是,后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都不曾能够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匡扶社稷于危难之际。
即使所谓的国民政府,也只是官僚资本主义的秀场,国家还是四分五裂,地方诸侯纷纷自立为王西北王、东北王、陕北王…林林总总,分裂的后果就是进一步被弱化,任人宰割。
但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却结束了这片土地上的一切战乱,推翻了“三座大山”,在硝烟和废墟中建设和打下了共和国的基础。
一个支离破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他的带领之下,被改造成为一个新兴的、基本统一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共和国。
他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让当时的人们欢欣鼓舞,同样让今天的人们倍感震撼!
而那是何等地不易,又是何等的奇迹?28年,人生最美的光景,不懈地奋斗,只为解决这个国家和民族“挨打”的问题。
3
“毛主席用兵如神”,正如那句歌词传唱的那样,世人皆知。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是红军长征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在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毛主席声东击西,瞒天过海,指挥红军大小40余战,驰骋数千里,走中有打,打中有走,退中有进,进中有退,奇正圆合,虚实汇融,如入无人之境,创造出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既能指挥自己的部队,又能“指挥”敌人的部队,四渡赤水中的毛主席,作战指挥如行云流水,将一番惊心动魄的战场较量,变为一部激动人心的战争诗篇。
凭借此役,他赢得了“用兵如神”的声誉。
“用兵如神”的声誉出于此,却不止于此,围城打援更是开创了中国战争史新的篇章。
围城打援,即攻击敌人必救的战略要点,调动敌人来援,在运动中歼灭之。
从围三阙一到围城打援,从攻城阻援到攻城歼援;虎视城市,却不进攻城市;围攻城市,却意在打援。也许套用一句古老的成语可以说明毛泽东的这种战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毛主席以城市为轴心,做出了一篇篇大文章,写就了一部璀璨夺目的军事谋略史,也写出了一部伟大的中国革命战争史。
中国革命战争从争夺城市的武装起义发端,又以最终夺取城市而告终。城市的争夺浓缩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画卷,也折射出了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4
百折不挠,只因根植于心的家国情怀。
当人们对家国情怀不知何解时,看一下主席年少和年迈之时的照片,或许就能懂得。
主席年少时,脸上坚定的神情刻画的是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列强诸国的愤怒。主席年迈时,脸上的愁容是对国家仍不富强的忧虑与担心。
建党、建军、建国,都被称之为大业,那就注定不是一帆风顺。可以说,今天年轻人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主席都曾遇到;没有遇到的,主席也遇到了。
今天的年轻人创业可能缺资金、缺办公地点、缺人,主席当年也缺,于是他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先河,到边远、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开创根据地,他用“大土豪分田地”赢得民心,用“支部建在连上”稳固军队,用“赢得国家和民族独立”笼络住一大批精英。
今天的年轻人,创业过程中,会有许多困难,主席也是,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主席那颗人头不知被悬赏过多少次重金,主席也经受过无数次枪林弹雨的侵袭,最近的一次,就是主席刚刚走到屋外,一颗炸弹落在主席房间的屋顶。
今天的年轻人创业过程中可能会有利益的纠葛、伙伴的背叛、对手的欺诈,主席也遇到过。如张国焘的叛党叛逃,如蒋介石的出尔反尔,主席都默默承受,用心化解。
若不是怀着对祖国和民族深沉的爱和炙热的情,才华横溢的他何必踏上这条建党、建军、建国的艰辛之路;若不是异常坚定的信仰和深谋远虑的智慧,运筹帷幄的他又怎能带领红军走完两万五千里?
5
“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立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血性的话语,源自于对国家利益的争取和为子孙后代的负责。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一个刚刚打了那么多年仗的国家在敌人的刺刀再次抵近脖子时,主席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反击,哪怕对手是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又能如何?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一场立国之战,让那些狼子野心的国家时至今日对解放军都心有忌惮。
“一万年太久,之争朝夕!”出于战略考量,主席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搞出来“两弹一星”,只是为了后人可以在他撑起的“核保护伞”下过太平日子,只是为了这个古老的国度和新型的国家可以对任何霸权主义说“不”,即便是“美苏”!
四十多年的斗转星移,不过是一瞬间所选择的沧海桑田。
今天,苏联已经解体二十多年了,苏联的明斯克成为了中国的游乐场,未完工的瓦良格换上了中国的国旗载着中国的战机驶入深蓝,而国产航母已经下水,承载了国人的百年梦想。
今天,缓缓坠入大西洋的“和平号”空间站没能看到冉冉升起的天宫一号,不可一世的F-35事故不断,而国产歼-20却能够傲世苍穹。
今天,灿烂的星空中,傲世天下的GPS终于迎来了强大的对手——北斗卫星,大洋彼岸的民兵III也感受到了拂面而来的“东风”系列快递。
6
主席来的时候,这个国家满目疮痍,主席走的时候,这个国家在解决了“挨打”问题之后,正朝着国泰民安砥砺前行。
四十余载的不懈奋斗,今日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加需要继承主席那个时代的精神。
那种身临绝境、置之死地,却仍不放弃的精神;那种不怨天尤人、不放弃奋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那种以苦为乐、以国为重,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
那种精神能够彻底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改善一国人民的生活,也能让今天的我们在世界深刻变革中成为赢家。
那种精神能够伴随我们的先辈从战乱饥荒中建设起一个远离战火的家园,也能伴随着我们用自己的努力把这个还不够完美的家园变成真正的东方明珠。
那种精神能够让一穷二白的国度巍然屹立于弱肉强食的世界志林,更能让我们无论何时都能勇敢地去迎接和直面未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和挑战。
在主席的纪念日来临之际,真想对他说一句:
和平盛世,如您所愿!大国崛起,如您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