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中国潜艇遭遇水下断崖吗?浮出水面就遭外军机围堵
2017-10-08 08:11:02
在最近播出的《强军》系列片中,重提了中国海军372艇应对“掉深”的事迹。2014年春节期间的一个午夜,潜行在大海深处的南海舰队372潜艇突然遭遇“掉深”。所谓“掉深”,就是“水下断崖”,就像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掉进了悬崖一样。
在海洋中,不同区域的海水由于温度、盐度不同,因此海水的密度也存在不同,由于温度、盐度、密度的差异,海水会在垂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这种现象也叫“海水跃层”或“跃变层”。跃层的厚薄和距海面的深浅,随海区的地理和气象条件而变化。主要有四种:温度跃层、盐度跃层、密度跃层和声速跃层。各种跃层的海水密度是不同的,因此海水的浮力大小也迥然不同。此外,而声音在不同密度的海水中传播也会形成一个个不同的“声道”。由于声音在不同声道中不断折射,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声音不能达到的“声影区”,如果潜艇处于声影区内,即使它就近在眼前,反潜探测系统也找不到它。
因此,潜艇在水下作战时,都会寻找存在“声影区”的跃变层来隐蔽自己。然而有利就有弊,如果海水跃变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就是“水下断崖”。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如果突然遭遇水下断崖,就会因浮力减小而急剧掉向海底,称为“掉深”。如果潜艇急剧下沉而不能得到控制,那么当潜艇调到安全深度以下,巨大的海水压力就会压破潜艇的耐压艇壳,给潜艇带来灭顶之灾。因此,“掉深”被列为潜艇最怕遇到、最难处置的危险情形之首。
世界范围内,不少莫名的潜艇灾难都与遭遇“掉深”有关。例如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1963年4月进行深潜试验时突然失事,艇上129名乘员全部遇难。美国潜艇专家根据相关数据,普遍认为该艇遭遇了“水下断崖”,导致大幅“掉深”,之后被深海压力压爆。1968年,以色列“达喀尔”号潜艇从英国起航后,在进入地中海后神秘失踪,再也没有同以色列联系过。直到1999年,搜救人员才在3000米的一处海底发现了它的残骸。当时有多种猜测:被埃及海军击沉、潜艇质量有问题、被破坏等。但据科学家推测:“达喀尔”号潜艇不慎驶入跃变层“断崖”而“掉深”的嫌疑最大。
372潜艇当时遇到的“掉深”情况非常紧急,主机舱一根管道破裂,海水瞬间喷入舱室。这样修,用不了几分钟,潜艇将达到极限深度。关键时刻,当时随艇的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支队长王红理沉着冷静,在3分钟内连续下达几十道口令!各个战位上的官兵凭借训练有素的“肌肉记忆”,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水雾中,仅用3分钟就关闭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阀门、操纵了几十种仪器,成功化解了“掉深”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而当372潜艇化险之后刚刚浮出水面,外军舰机就从空中、水下跟踪而来、围追堵截。然而,从生死线上闯出来的372艇官兵毫无畏惧,一边及时抢修装备,一边进行战术机动规避,最终摆脱了外军舰机,成功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