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吨级以上的核动力平台,到底还造不造?
2022-11-09 23:45:57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一向是主张大量建造大型和巨型常规动力电磁弹射平台,在现实中也是早早确认8万余吨平台就是常规燃油蒸汽动力。对这类问题已经推文至少上百,对各种利弊应该算是解释得比较清楚了。那么终极问题是,说来说去,超级核动力平台,到底还造不造?真要造,到底什么时候开工最合理?其实这个问题过去也部分解释过。造是肯定要造的,但是不应该造太多。2艘12到15万吨级的超级核动力航母,已经可以确保2040年以前的所有任务。到2050年,最多4个超级平台也已经足够。而如果超过4艘,那么50年之后的处置压力将非常大。之所以必须造,根本原因还是有这方面的需求。这个需求从技术和战术角度讲,10到11万吨级的超级常规平台已经可以百分百的满足。
但是唯独过不了全球人心与认知水平这一关。总之就是只要你不造出全面超越尼米兹级与福特的核动力平台一天,就总有人拿不是核动力这个问题说事,以此来证明所谓的粘上核字就天然更强。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但是常规动力版有一万项好处也说服不了对方,更不用说对这个问题普遍有模糊认识的,占全球80%以上。所以终极解决方案就是:建造少量的超级核动力平台,既能看也能用;但是真正随时可以出动作战的,主力仍然是常规超级航母。这基本上就是海湾战争中,1艘尼米兹级外加5艘常规动力航母的正常套路。而到了21世纪,在盲目的航母全核化之后,超级大国海军却是打死都不能再同时出动4艘,更不用说是6艘一起上了。暗示航母舰队的真实战斗力其实是普遍下降了。
因此2040年以前只需要建造2艘超级核动力平台即可。核动力平台的另外一个短板,就在于其建造、舾装和试航周期比常规平台要长2倍。在生产线逐步熟练的情况下,10到11万吨级常规动力航母,从切割第一块钢板到完成测试交付服役,完全可以压缩到5年之内,而现在的正常总周期是6年。如果批量同时建造,甚至可以压缩到4年。而核动力平台不论单艘还是多艘并行建造,那么几乎没有把全周期压缩到10年之内的可能。也就是建造最快也要5年,而综合测试至少也需要另外的5年;如果是第一艘新舰,那么墨迹到开工后12年都不能真正服役都是真正的。看看福特级就是一个“正常的”反例。就算福特级的电磁弹射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么至少10年的周期是免不了的。、
因此超级核动力平台即使现在就切割钢板开工,那么首舰真正服役也需要到2035年左右了。至于2艘服役,那是一杆子就要杵到2040年。现实的战略节点根本无法允许如此长的周期。如果改用实际战斗力有2大核动力平台99%的常规超级平台,那么15年下来,造不出10艘也能造出8艘以上。最终形成的战斗力之和,是摆着看为主的2大平台完全不能对比的。除了时间效应以外,什么时候造,还需要看先进动力系统的测试完成度,以及综合配套设施的到位。动力系统本身其实问题不大,而且相关突破早就有暗示。在技术上也没有不可克服的障碍。其实当今全球最强的非常规动力技术已经在不在西方。也不至于非要用到类似福特级的、90%以上丰度的材料当燃料。只需要45%丰度就完全达标。
50年全寿命也只需要有中间一次换料大修。比动力更需要细致落实的,其实是常年基地的问题。目前的3大主要军港,仍然是常规码头为主。虽然早就有3个非常规码头,但是并不适合容纳超过10万吨级的巨舰。未来至少要新建与扩建2大非常规超级基地。这个过程也需要时间与投入。总的来说,还是先造6艘以上的常规巨型航母,此后再开工2大超级平台最合理!
但是唯独过不了全球人心与认知水平这一关。总之就是只要你不造出全面超越尼米兹级与福特的核动力平台一天,就总有人拿不是核动力这个问题说事,以此来证明所谓的粘上核字就天然更强。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但是常规动力版有一万项好处也说服不了对方,更不用说对这个问题普遍有模糊认识的,占全球80%以上。所以终极解决方案就是:建造少量的超级核动力平台,既能看也能用;但是真正随时可以出动作战的,主力仍然是常规超级航母。这基本上就是海湾战争中,1艘尼米兹级外加5艘常规动力航母的正常套路。而到了21世纪,在盲目的航母全核化之后,超级大国海军却是打死都不能再同时出动4艘,更不用说是6艘一起上了。暗示航母舰队的真实战斗力其实是普遍下降了。
因此2040年以前只需要建造2艘超级核动力平台即可。核动力平台的另外一个短板,就在于其建造、舾装和试航周期比常规平台要长2倍。在生产线逐步熟练的情况下,10到11万吨级常规动力航母,从切割第一块钢板到完成测试交付服役,完全可以压缩到5年之内,而现在的正常总周期是6年。如果批量同时建造,甚至可以压缩到4年。而核动力平台不论单艘还是多艘并行建造,那么几乎没有把全周期压缩到10年之内的可能。也就是建造最快也要5年,而综合测试至少也需要另外的5年;如果是第一艘新舰,那么墨迹到开工后12年都不能真正服役都是真正的。看看福特级就是一个“正常的”反例。就算福特级的电磁弹射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问题,那么至少10年的周期是免不了的。、
因此超级核动力平台即使现在就切割钢板开工,那么首舰真正服役也需要到2035年左右了。至于2艘服役,那是一杆子就要杵到2040年。现实的战略节点根本无法允许如此长的周期。如果改用实际战斗力有2大核动力平台99%的常规超级平台,那么15年下来,造不出10艘也能造出8艘以上。最终形成的战斗力之和,是摆着看为主的2大平台完全不能对比的。除了时间效应以外,什么时候造,还需要看先进动力系统的测试完成度,以及综合配套设施的到位。动力系统本身其实问题不大,而且相关突破早就有暗示。在技术上也没有不可克服的障碍。其实当今全球最强的非常规动力技术已经在不在西方。也不至于非要用到类似福特级的、90%以上丰度的材料当燃料。只需要45%丰度就完全达标。
50年全寿命也只需要有中间一次换料大修。比动力更需要细致落实的,其实是常年基地的问题。目前的3大主要军港,仍然是常规码头为主。虽然早就有3个非常规码头,但是并不适合容纳超过10万吨级的巨舰。未来至少要新建与扩建2大非常规超级基地。这个过程也需要时间与投入。总的来说,还是先造6艘以上的常规巨型航母,此后再开工2大超级平台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