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到底是谁在西太平洋的夜空中基本废了B52H?
2020-06-20 12:49:37
超级大国的战略空军在西太部署最大的变化,就是把过去存在了几十年的所有B52H机群,全部快速撤回了本土。到目前也不见返回的迹象;而是派遣B1B战略轰炸来执行原先的“S扰”任务。为何突然换机型?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也是有原因的。这两种战略轰炸机诞生的年代不同,各有自己的优缺点。B52H的优点是起飞重量大,航程也特别大,可以单程不加油飞行1.8万公里。这个能力,目前的B1B和B2都无法做到。这两种飞机即使采用全程高高航线,也很难直飞超过1.2万公里。即使飞1.2万公里还需要中途有加油机进行保障,以防止油料因为不可控的风向风阻异常出现紧急情况。因此用传统的B52H执行远程任务在航程上更为“放心”;但是B52H的弱点也和其优点一样的突出。这就是雷达反射面积巨大;而且只能飞亚音速。
其高耸的垂尾和其他气动面,导致B52H的雷达反射指标高达1500平米以上!比其实际表面积还要大出几倍。导致刚刚从关岛的跑道上拉起来,就可以被几千公里外的地波超视距雷达捕获到目标信号。其飞行全过程都等于时刻鸣锣开道,周边大国只要有战略预警系统的,几乎全程一秒不落的跟踪监视。如此巨大的反射面积除了被时刻监视外,还是越来越多的超远程空空导弹的最佳大靶子。以前超级大国的空军虽然知道用B52H在西太打战略擦边球,会被对手全程跟踪;但是还抱有长期侥幸心理,幻想只要快进快出,就不会被当即拦截。毕竟战略地波超视距雷达并不能作为火控制导雷达存在。但是最近两年发生的事情,却彻底摧毁了B52H机群最后的一点自信心。因为出现了2架B52H在夜间突然中断既定任务,狼狈飞回关岛基地的事情。
二战以后70多年,在西太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无论是白天还是夜空,B52H都像在自家的后院遛弯一样的放心大胆。最终却出现了“夜空惊魂”。2架在琉球本岛以东大约400公里外夜间编队飞行的B52H,突然被不明辐射源牢牢的锁定。这种信号源发射的电波明显不是普通的警戒信号,就是火控雷达信号。或者说是非常接近“火控信号”。如果当时对手想当即击落这两架B52H,那么可以在1分钟之内完成!B52H上面也有功率不小的机载对空雷达,却完全没有发现锁定他的信号源头来源在哪个方位。这说明双方在空中对抗的性能上完全不对等。除了2架B52H被火控锁定,机舱内导弹来袭告警大作外。还在于B52H上和关岛基地联络的卫星数据链也同时被大功率干扰源压制。手忙脚乱之下,B52H的飞行员,只能用中短波电台这种最原始的方式,用明语向基地联络,请求立即支援。就差立即对外呼叫“MAYDAY”了。
事实上周边的美军海岛基地的无线电侦听系统,也只听到了B52H飞行员的明语呼叫,却根本无法定位对其进行雷达锁定的信号源。黑灯瞎火之下也不敢起飞任何战机去“增援”,因为担心同样被锁定而出现不测事件。最终研判,是夜间的某种甚至是几种隐身机瞄准了B52H。只是最终没有当即开火而已。后来换了B1B就是指望万一再被拦截和锁定,起码可以短暂开加力逃跑。而B52H是跑都没得跑。也只能去用来骚扰北方的另一一个大国,希望可以柿子找软的捏,却没想到同样被长途押解,礼送出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