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特朗普故意报复英法德?美军或释放800多个令欧洲恐惧的武装分子
2019-02-20 09:07:03
美欧分歧正在逐渐公开化,裂痕逐渐扩大。特朗普2月17日在社交媒体上“命令”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接收美军在叙利亚抓获的800多名ISIS武装人员,如果这些盟友拒绝,美军将把这些“祸根”就地释放。

美国总统用一种带有强迫意味的语气下了“最后通牒”:“虽然美军即将击溃ISIS,但恐怖分子有很大可能会涌入欧洲,由于从叙利亚撤军已成定局,现在需要有人站出来。”探客认为,特朗普此举就是要迫使欧洲国家背锅。
当地时间2月16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慕安会”上已经向欧洲盟友们打了“招呼”:你们必须在中东问题上承担应有的责任,美军撤离后留下的空白应该由欧洲军队填补,防止ISIS死灰复燃。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媒2月17日报道称,美军内部的知情者透露“过去6个月有1000多名ISIS武装分子从叙利亚遁入伊拉克西部的荒漠地带,他们不仅携带了武器,还有大约2亿美元现金。”而在2月初,美军在中东地区军事行动的指挥者Votel推测ISIS依然有至少20000名武装分子。曾在2014年声势达到高点的ISIS横跨叙利亚和伊拉克,占据了大片地盘,如今虽然遭到重创,但恐怕只是化整为零。如果美国稍加滋润,这股势力就能卷土重来。

自从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嚷嚷不再为欧洲提供免费的“安全便车”,这次终于将口号落地。白宫方面释放的信号十分明确:欧洲不听话,美军就放虎归山,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可以说,美方看准了欧洲的软肋。这激起盟友的强烈不满。法国外长贝鲁贝拒绝了美方的要求,声称“不会接纳法国籍的ISIS武装分子,他们应该在叙利亚或伊拉克接受法律制裁!”德国外长马斯则为遣返设置了前提:需要司法资料,以确保这些人回来后会受到严惩。英国舆论则还在纠结是否应该允许一个参加ISIS的女孩回国,问题是这个怀孕的19岁女孩还死不悔改。
针对这个问题,英国已经出现壁垒分明的2个阵营。军情六处负责人扬格警告:加入ISIS的人学到的东西和建立的联系让他们变得非常危险!英国内政大臣直接为加入ISIS的英国人贴上了“仇恨国家”的标签,坚持认为这些人应该被追究责任。英国安全事务大臣则作出定论:跑到叙利亚加入ISIS的人要么已经变成职业恐怖分子,要么已经成为恐怖分子的帮凶。总而言之,这些欧洲国家似乎都把加入ISIS的人视为一个个“雷”,避之唯恐不及。
强迫欧洲国家处理800多名ISIS武装人员可以说是美方的报复。在华沙举行的“中东和平会议”上,彭斯公开敲打欧洲国家,指责某些盟友破坏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行动。他把炮火主要对准了欧盟与伊朗进行贸易的德法英,这些国家建立了特殊支付机制Instex,旨在绕过美国制裁而满足伊朗对一些必需品的进口。据悉,110多家欧洲公司已经准备与伊朗在油气开发领域进行合作。
美方之所以如此恼怒,恐怕还与英法德的不给面子有关。作为欧盟双核的法国和德国都拒绝派遣代表,而英国外交大臣亨特也只是打个卯就走,根本就没参加主要活动。尽管英法德都认为与伊朗展开的经贸合作都不违反美国的制裁,但美国人并不这么认为。

更让美国人感到刺激的或许还有俄土伊3个国家的元首举行第4次“叙利亚问题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俄土伊就美国撤军之后的叙利亚局势展开探讨。土耳其还磨刀霍霍准备对美国扶持的库尔德武装动手。在俄土伊“分蛋糕”的时候,美国人被排除在外,这是一种怎样的蔑视与羞辱?美国明显想借“中东峰会”扳回局面,但欧洲各国和中东盟友几乎都没有派出重量级人物,只有以色列首脑内塔尼亚胡前去捧场。美方迁怒于欧洲盟友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眼前利益,特朗普好像正在放任美欧的分裂。而欧洲国家们都在极力忍耐,等待不到2年后美国能够产生一个新的总统。公开算计和批评盟友将付出代价,但特朗普聚焦的只是连任。傲慢的欧洲迎头撞上了充满偏见的白宫,火花如此炫目。(完)
美国总统用一种带有强迫意味的语气下了“最后通牒”:“虽然美军即将击溃ISIS,但恐怖分子有很大可能会涌入欧洲,由于从叙利亚撤军已成定局,现在需要有人站出来。”探客认为,特朗普此举就是要迫使欧洲国家背锅。
当地时间2月16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慕安会”上已经向欧洲盟友们打了“招呼”:你们必须在中东问题上承担应有的责任,美军撤离后留下的空白应该由欧洲军队填补,防止ISIS死灰复燃。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媒2月17日报道称,美军内部的知情者透露“过去6个月有1000多名ISIS武装分子从叙利亚遁入伊拉克西部的荒漠地带,他们不仅携带了武器,还有大约2亿美元现金。”而在2月初,美军在中东地区军事行动的指挥者Votel推测ISIS依然有至少20000名武装分子。曾在2014年声势达到高点的ISIS横跨叙利亚和伊拉克,占据了大片地盘,如今虽然遭到重创,但恐怕只是化整为零。如果美国稍加滋润,这股势力就能卷土重来。
自从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嚷嚷不再为欧洲提供免费的“安全便车”,这次终于将口号落地。白宫方面释放的信号十分明确:欧洲不听话,美军就放虎归山,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可以说,美方看准了欧洲的软肋。这激起盟友的强烈不满。法国外长贝鲁贝拒绝了美方的要求,声称“不会接纳法国籍的ISIS武装分子,他们应该在叙利亚或伊拉克接受法律制裁!”德国外长马斯则为遣返设置了前提:需要司法资料,以确保这些人回来后会受到严惩。英国舆论则还在纠结是否应该允许一个参加ISIS的女孩回国,问题是这个怀孕的19岁女孩还死不悔改。
针对这个问题,英国已经出现壁垒分明的2个阵营。军情六处负责人扬格警告:加入ISIS的人学到的东西和建立的联系让他们变得非常危险!英国内政大臣直接为加入ISIS的英国人贴上了“仇恨国家”的标签,坚持认为这些人应该被追究责任。英国安全事务大臣则作出定论:跑到叙利亚加入ISIS的人要么已经变成职业恐怖分子,要么已经成为恐怖分子的帮凶。总而言之,这些欧洲国家似乎都把加入ISIS的人视为一个个“雷”,避之唯恐不及。
强迫欧洲国家处理800多名ISIS武装人员可以说是美方的报复。在华沙举行的“中东和平会议”上,彭斯公开敲打欧洲国家,指责某些盟友破坏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行动。他把炮火主要对准了欧盟与伊朗进行贸易的德法英,这些国家建立了特殊支付机制Instex,旨在绕过美国制裁而满足伊朗对一些必需品的进口。据悉,110多家欧洲公司已经准备与伊朗在油气开发领域进行合作。
美方之所以如此恼怒,恐怕还与英法德的不给面子有关。作为欧盟双核的法国和德国都拒绝派遣代表,而英国外交大臣亨特也只是打个卯就走,根本就没参加主要活动。尽管英法德都认为与伊朗展开的经贸合作都不违反美国的制裁,但美国人并不这么认为。
更让美国人感到刺激的或许还有俄土伊3个国家的元首举行第4次“叙利亚问题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俄土伊就美国撤军之后的叙利亚局势展开探讨。土耳其还磨刀霍霍准备对美国扶持的库尔德武装动手。在俄土伊“分蛋糕”的时候,美国人被排除在外,这是一种怎样的蔑视与羞辱?美国明显想借“中东峰会”扳回局面,但欧洲各国和中东盟友几乎都没有派出重量级人物,只有以色列首脑内塔尼亚胡前去捧场。美方迁怒于欧洲盟友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眼前利益,特朗普好像正在放任美欧的分裂。而欧洲国家们都在极力忍耐,等待不到2年后美国能够产生一个新的总统。公开算计和批评盟友将付出代价,但特朗普聚焦的只是连任。傲慢的欧洲迎头撞上了充满偏见的白宫,火花如此炫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