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中国帮助这2个邻国化解70年仇怨,印度与日本却强烈反对

2017-12-28 11:06:05   

  在伟人诞生的日子,大国外交再次获得突破性成就。12月26日,首次“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三国外长会取得了“政治互信与和解”、“发展合作与联通”、“安全合作与反恐”3个进展和亮点。“安全合作与反恐”不难理解,而前两个共识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简而言之,“政治互信与和解”是指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放下仇怨,“发展合作与联通”则指的是“中巴经济走廊”计划延伸到阿富汗。巴阿矛盾从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时就已经存在,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达到顶峰。当年塔利班在巴基斯坦建立基地,得到巴方的帮助和支援,最终击败苏军获得政权。但塔利班并未得到国际社会承认。911之后,美国组织联军进入阿富汗,推翻了塔利班政权,但其军事力量退到巴阿边境。阿富汗新政权指责巴基斯坦支持塔利班,而巴基斯坦否认所有指责,声称希望看到阿富汗和平和繁荣。双方的不信任依旧根深蒂固,也为地区安全带来隐患和困扰。


英国媒体认为,“中阿巴三国外长会议”取得了一个重要成果:中巴两国正式考虑将合作金额达57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延伸到阿富汗。这不仅是在夯实“带路倡议”的基础,减少这一倡议的风险和隐患,而且试图利用经济手段和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化解巴阿两国长达70年的仇怨。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无疑将可以稳定中国西部的局势,为内陆地区寻找到安全的出海口,还能对经济走廊上人员和货物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这次外长会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同意尽快改善关系,并承诺不会允许任何人和任何势力在本国从事反对另一方的活动。中巴愿意充分发挥“中巴经济走廊”对地区经济的辐射和带动效应,是一件莫大的好事。中国想帮助巴阿两国化干戈为玉帛,可谓功德无量。然而,面对这么一件造福千秋的睦邻富邻的义举,印度和日本却横加干涉,表示强烈反对。
就在2017年12月3日举行的伊朗恰巴哈尔港一期工程落成典礼上,印度、伊朗和阿富汗3个国家签署协议,给予印度输往阿富汗的货物以税收减免的优惠。除此之外,这3个国家还签署了“三边交通运输走廊”的协议。这个距离瓜达尔港仅仅75公里的战略要地成为印度挺进中亚的“希望之门”。再往前推,9月21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印度外长斯瓦拉杰会晤阿富汗总统加尼,双方达成这样一项共识:印度将在阿富汗31个省开展116个提高影响力的项目,内容包括水电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可再生能源等。


而早在奥巴马时期,印度对阿富汗的援助就已经达到20亿美元。印度出资为阿富汗建设了议会大楼、赫拉特省的水电站等等。印度如此下血本,无非就是为了拉拢阿富汗对抗巴基斯坦,令死对头腹背受敌。问题是,印度在关键时刻又犯了偷工减料的老毛病,答应提供给阿富汗的MI-35型直升机居然是从东欧淘换来的翻新二手货,令阿富汗感到不满。
印度敢把阿富汗视为禁脔,无疑与特朗普8月份提出的“阿富汗和南亚新战略”有关。在这份文件里,美国默许印度在中亚扩大势力范围,尤其是想让印度分担美军在阿富汗的压力,帮助阿富汗重建。
可以看出,得到美国撑腰的“三哥”俨然已经阔了,无法忍受眼里揉沙子。既然连美国都同意印度收阿富汗当小弟,那么美印合伙反对“中巴经济走廊”也在情理之中。就在12月中旬,巴基斯坦已经揭露美印两国合谋针对中巴之间的经济合作计划。
事实上,印度与日本合作出资建设伊朗的恰巴哈尔港,目的就是绕过巴基斯坦和“中巴经济走廊”,打通前往阿富汗的道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印度不是想绕路嘛,对策就是继续先把路占上。一旦“中巴经济走廊”延伸到阿富汗,无疑是一着釜底抽薪的妙棋,直接抵消了印度的所有努力。
令印度郁闷的是,12月26日刚刚在克什米尔击毙一名“反印度武装”的领导者,在清剿行动中取得一个战果,以为可以逐步肃清通往中亚的道路,结果前方赫然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长城”。
看到本国又做了无用功,有的印媒开始了习惯性谩骂和恐吓,声称“中巴经济走廊”将让最大对手的势力深入中亚和南亚,把印度逼到死角。还有的媒体认为“印度将遭到孤立,因为最大的邻国一直对着干。”问题是,就是把你阿三逼到死角了,又能如何?!又敢如何?!
同样对此横加指责和诋毁的还有日本媒体。日本方面认为,通过三国外长对话,大国无疑想将阿富汗纳入到自己的影响范围之内,而巴阿两国为了明显的经济利益,也不断迎合大国。日方还不忘在中美之间挑拨离间,声称“美国副总统彭斯12月21日刚刚访问阿富汗,批评巴基斯坦长期以来都支恐,而且特朗普总统在国家安全战略里也严厉指责巴基斯坦。恰在此时,中巴进一步加强关系,甚至还拉上了阿富汗,无疑是在挑战美国的地区角色。”
日媒还进一步使出了绝招“抹黑归谬法”,声称“中巴阵营与美印阵营出现对峙,揭示了崛起中的大国要在中亚和南亚挑战美国的权威。”探客发现,日本的搅局功夫,果然既阴狠又毒辣,明显的嫁祸于人,非要引起美国的主意和围堵不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对“中巴经济走廊”延长计划表示热烈欢迎。巴基斯坦外长高度评价这一计划,认为能给区域内其他国家之间进行交流合作提供成功范例和模板。阿富汗外长阿巴尼则对中国表示感谢,希望可以借助“带路倡议”令中阿巴三个国家在经贸发展和反恐上取得更大的成绩。有媒体指出,早在2016年10月阿富汗就已经准备加入这个“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个内陆国家,需要的是通向大海的道路,而不是在通向大海的道路上树敌。


前景美好,道路曲折。就在三国外长会召开之时,美国及北约驻阿部队指挥官约翰-尼科尔森宣布:2018年将向阿富汗增兵6000人,支援各大作战队伍,使总兵力再次达到20000人。很显然,在付出近10000亿美元和20000多名军事人员伤亡的代价之后,美国绝不会放弃在“亚洲之心”的存在。事实证明,军事手段不能解决阿富汗问题,只有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战略才能化戈为锄。美国的方案注定会失败,但美国也不会轻易退出。印度与日本的杂音不过是聒噪而已。如何在经济重建的同时避免投资损失,这需要考虑大国的智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