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的月产量只有5架了?

2023-10-26 23:20:02   

早在大约5年前,洛马就创造过一年下线至少160架F35系列的惊人速度。相当于平均每月下线13到14架;或者说近乎2天就能造出一架完整的5代隐身战斗机。面对这种情况,各种大呼小叫可以说是叫嚣尘上:什么西方马上就会获得4000架以上的F35,对F16实现一对一的快速替换。还有什么东亚方向很快就会部署1000到1500架隐身机,总数比另外一边的三代机还要多!这些说法虽然有很大的夸张成分,但是也不能否认,当然确实造成了很大的战略压力。毕竟F35算是标准的隐身机,哪怕对最顶尖的三代机也有1比3甚至1比5的实战交换率;而160架的年下线量,比这边当时3代机的全部年下线量还要多出近乎一倍。而能与之对抗的双发隐身战机刚刚服役,还在战术摸索阶段。总数量可能还不到洛马,



几周的产量。如果按照这种状态长期下去,确实有被全面压制的风险。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想不到,洛马的所谓脉动生产线,最近这几年却无法再准确把脉了。曾经160架的年产量,很快就下降到了一年不到120架;然后又下降到一年不到90架。最终下降到了月产量只有5架!这样算下来,一年最多生产60架,对比高峰时代产能几乎萎缩到了当年的三分之一。为何如此?根本原因可能有两条:第一,在于F35系列从设计开始就是一个生拉硬套的系列,为了满足垂直起降能力,最终把自家的海空军都给拉下水。这就导致F35A与F35C都很难达到最基本的技战术要求。而专用版的F35B的可靠性又很差。服役以来坠毁的绝大部分就是F35B。不但原始设计有问题,洛马的生产过程也状况不断。质量把关不严,



为了追求表面唬人的总下线量,对大量的工艺缺陷视而不见。这就导致早期下线的那300多架F35A,其中有至少一半根本不能担负正常的作战任务。纯粹属于“教练机”。而且随着本土还有海外用户实际接收的F35总量越来越多,各种差评也是满天飞。洛马无奈之下,只能大面积召回,处置其中的各种BUG。对飞机这种当今仍然以手工组装为主的工业品来说,需要二次上线的翻修任务多了。自然会严重的占据正常生产线的精力与人手,导致脉动生产线根本脉动不起来。第二个因素可能比大量返厂导致的破坏性更大。那就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氮化镓高性能相控阵雷达,是所有F35系统的中枢神经。没有标准的雷达装机,F35恐怕连米格21都打不过。问题是没有纯正的镓金属,



又从哪里生产氮化镓雷达组件。唯一的一个变通办法,是重新回到老式的砷化镓雷达模块,因为砷化镓可以从废旧充电器中提炼,而氮化镓必须用全新的纯镓金属生产。问题是人家不缺镓的一方,连三代半都要普遍安装氮化镓雷达了。这是要把F35系列往绝路上逼啊!在此送上1个字: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