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团长一步登天被直接晋升为上将,创造世界最快擢升记录
2016-08-21 06:43:14
解放军团长一步登天被直接晋升为上将,创造世界最快擢升记录
科罗廖夫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绝对不是好厨子。军衔是表明军官等级身份的标志,是国家给予军官终身的光荣称号。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军衔制,自1955年至1965年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他们毫无疑问都是最耀眼的将星。
建国初,经历过残酷战争的军事干部,授衔时普遍年轻。林彪在十大元帅中年龄最小,授衔时仅为49岁。我军最年轻的将军,是解放军第一机械化师首任师长吴忠少将,他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时,年仅33岁。拥有将军军衔,也是每个军人梦寐以求的。在和平时期,一名军事院校毕业的少尉军官,按照军衔晋升规定,如果有幸晋升为上将,那么他至少需要拼搏奋斗35年以上。
然而事情总有例外的,你见过从团长直接晋升上将的军官么?在解放军历史上,还有一步登天从团级军官直接担任空军司令,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传奇干部,创造了世界军人最快擢升记录。
他就是朝鲜人民军首任空军司令员王琏上将,王琏在被晋升为上将之前,只是解放军东北老航校的一名团级飞行教员。

王琏是朝鲜族,是我党最早赴苏联学习航空的干部。我们党还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注意培养航空人才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从黄埔军校挑选了6名学员到苏联学习深造,其中有4名中共党员刘云、王翱、王叔铭、唐铎。刘云到苏联后转入陆军大学,回国后于1930年在武汉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王翱始终没有回国。唐铎回国后曾任辽宁大学副校长。王叔铭回国后投靠蒋介石,曾任国民党空军总司令。1926年6月,第二批12名学院被送到苏联深造,其中有5人是共产党员。他们是: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黎鸿峰、金震一(黎是越南人,金是朝鲜人)。
在常乾坤等人去苏联学习飞行之后,党中央根据当时国内不具备培养航空人才条件的情况,决定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学校学习的党团员中选派两批学员进苏联航校学习。第一批是1927年4月,选调12人,他们是:王弼、岳少文、蒋余材、罗国器、饶均等人。他们首先被送进苏联空军学校学习航空技术,然后到苏联空军部队实习锻炼。第二批次是1935年9月,选调6人到苏联航校学习。他们是:刘风、王琏(朝鲜人)、李凡、王春、刘武、孙毅卿。他们进入苏联空军契卡洛夫第三航空学校,这所航校是为纪念和表彰苏联著名飞行员契卡洛夫创造的飞越北极的记录而命名的,是苏军的名牌航校。经过三年半的航空理论和驾驶技术训练,刘风、王琏、李凡、王春于1939年4月毕业,飞完了乌-2型初教机和埃尔--5型双翼侦察轰炸机的规定课目。

抗战爆发后,上述4批学员先后回国服务。1939年5月,刘风、王琏等抵达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中共在新疆组建了航空训练班,他们一边组织自学航空理论,一边等待进入盛世才新疆航空队的机会。训练班由常乾坤、王弼负责理论教育,郑德担任航空训练班班长,学员王琏、李凡等12人。1940年11月,培训班奉党中央指示去延安。途经西安时,李凡和王春乘坐的汽车被国民党反动派扣押,李凡被杀害,王春未归来。常乾坤、王弼、王琏和刘风所乘的汽车闯过了关卡,逢凶化吉,辗转抵达了延安。他们随即建议我党筹建自己的航空学校,同时提交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份《空军军种建设计划》。1944年5月,八路军总参谋部下成立航空组,王弼任组长,常乾坤任副组长,组员有刘风、王琏等。刘风曾任东北老航校飞行大队长、第2航校校长,后转业至国家体委,任航空司司长。
抗战胜利后,王琏随我军部队挺进东北,任东北老航校飞行教官。一开始在铁岭搜集日军遗留的飞机零部件,在老航校最艰难的时期,带人抢修了一处关东军遗留的飞机场。这一时期是中国空军艰难的创业阶段,老航校的干部战士收集了100多架破旧日本飞机,又拆东补西修复40多架。酒精代替汽油,麻绳代替保险带,几架飞机合着用机轮和螺旋桨,用自行车气筒给给飞机轮胎充气,甚至用马车牵引飞机走向跑道。航校在3年多的时间里培育出了560名航空人才,为人民空军的建立准备了骨干。
1945年9月,朝鲜劳动党成立了航空协会。1948年2月,在丹东市对面的新义州组建了朝鲜人民军航空队,后改称人民军航空师。人民军航空队的首任队长是李骅,此人在日本学习的飞行技术,45年光复后回朝鲜,据说他的飞行技术非常过硬,朝鲜有部电影描写他和苏军飞行员比赛从鸭绿江大桥下钻过,并且赢了。由于李骅的日本留学背景,朝鲜空军初创阶段,不太可能任命他为空军司令。

此时的朝鲜人民军空军极度缺乏有经验懂飞行的干部,于是朝鲜最高领导人向中国发出请求,调派正在东北航校任教的王琏回朝鲜,帮助建设朝鲜人民军空军。经中央同意,王琏回到朝鲜,被任命为朝鲜人民军空军司令兼航空局局长,军衔为空军上将。王琏回朝鲜之前只是东北航校的一名团级飞行教官,此时人民解放军还未实行军衔制,按通行惯例,团级干部通常为中校军衔,王琏的一步登天,相当于一名中校被直接晋升为上将,这在世界军事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朝鲜空军只有1个航空师,下辖轰炸机联队、第18战斗机联队与教导联队,开战后不久,朝鲜空军几乎完全被美国歼灭。直到1951年末期,朝鲜才又创建由4个航空师团(第1、第2、第10、第11师团)所组成的空军,在1952年左右,又进一步扩充成6个师团(第1、第2、第3、第10、第11、第21师团)的规模。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朝方不断向中国请求建立中朝联合空军集团军,1951年3月,志愿军空军领导机构成立,名称为“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中方司令员是刘震将军,朝方的副司令是王琏上将,另一名副司令员是王琏的老领导常乾坤。由于常乾坤负责在朝鲜抢修野战机场,所以坐班空联司的副司令员就是王琏了,王琏还拥有自己的朝鲜空军指挥所,就在空联司指挥所隔壁。实际上志愿军联合空军作战,只有刘震或是聂凤智指挥,王琏并不参与。王琏是以他的专业知识和革命资历,出任朝鲜空军司令的,在后来的志愿军空军联合司令部,王琏在我党我军工作经历的人脉关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涉及中朝双方,还要和秘密参战的苏联空军打交道,懂3种语言的王琏担任副司令也是最佳人选。
那时候朝鲜空军只有1个米格飞机师,驻地吉林通化,他们不参加与美国空军F-86的作战活动,主要打击活跃于朝鲜东海岸的美军海军航空兵舰载机,那都是二战时期的低空低速活塞螺旋桨飞机,米格飞机拥有高空高速性能,自然就占据优势。所以朝鲜经常报道自己的空战英雄取得击落敌机十几架的战果,战绩远超过志愿空军。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王琏在几年后消失于公众面前。1956年朝鲜发生了“八月宗派事件”。一些朝鲜高级官员反对朝鲜最高领导人进行个人崇拜,试图在朝鲜劳动党第三次代表大会8月中央全会时公开摊牌,然而最终未遂。9月3日,朝鲜政府突然向中国外交部通报,有4名朝鲜公民在丹东-新义州地区非法越过朝鲜边境,并被中国边防军截获,请求中国政府将上述人等遣返回国。中共驻朝鲜大使乔晓光代表中国政府答复:这些人并非普通越境者,强制性将其遣返是不可能的。
这四人是朝鲜内阁副首相尹公钦、总工会主席徐辉、文化部副相金刚、建设局长李弼奎,均为长期在中国工作的延安老干部,也都是老资格的中共党员。他们都是在参加8月30举行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全会时,看到同为延安干部的最高人民会议常委会委员长金斗奉和内阁副首相崔昌益被批判打倒以后,紧急中途离开会场,匆忙潜往中国的。

随后,一些曾在中国工作过的“延安派”遭到整肃。王琏的经历既可以算是百分之百的“延安派”,加上他留学苏联的经历,他还兼着“莫斯科派”的双重身份,自然绝对不是嫡系人马。而此时的朝鲜空军参谋长吴振宇,是1945年以朝鲜工作团成员身份,在最高领导人率领下跟随苏军返回祖国,属于绝对嫡系。据中国朝鲜族小说家金学铁多年后撰文(王琏是金学铁的妹夫),王琏在1956年被时任空军参谋长的吴振宇诬告“策划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