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亮相全新长航时无人机:曾在海上搅得自卫队疲于奔命

2017-11-17 07:23:55   



近些年来,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进步令人惊叹,呈现出研发生产单位多、型号多、技术先进的发展特点。11月13日下午,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举行了台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化合作协议签订暨“天鹰”无人机下线仪式。随着启动球被点亮,备受瞩目的“天鹰”首架无人机正式下线。“天鹰”无人机属于BZK-005“长鹰”大型远程长航时无人机的升级版本,BZK-005“长鹰”大型远程长航时无人机自2014年出现在东部海域上空后,让日本自卫队不得不出动大批战斗机,升空进行监视,这些都使得日本驻守在冲绳的航空自卫队疲于奔命。而该机的基础构型正是基于长鹰无人机,采用平直翼、双尾撑布局,翼展18米,最大起飞重量1.5吨,包括燃油和任务设备在内的载重可达650公斤,最大续航时间40小时,最高飞行高度7500米。“天鹰”无人机具有先进的气动平台、智能控制技术以及安全性,综合性能已达到国内外同级别无人机中的最先进水平。
据总设计师王建平介绍,“天鹰”无人机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气动平台上。虽然该机采用的是平直翼,但翼型设计却是极为出色的,具有非常高的升阻比。全机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所以“天鹰”的翼展很大,但重量却只有400公斤左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天鹰”的机翼采用一体成型技术,整个机翼没有一个铆钉。


集导航、飞控与任务设备于一身的综合智能控制技术是“天鹰”无人机的另一大特色,使得“天鹰”无人机能实现一键检测、一键起飞、自主飞行、自主降落,侦察时能自动搜索和跟踪,对目标实时定位。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还使得操纵员的负担大大减轻,培训周期也明显缩短。在安全性方面,“天鹰”无人机的舵面、执行控制机构、传感器、导航设备、飞控计算机、电气系统都采用双余度设计,并通过多余度智能管理和控制律重构技术,在主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备用设备也能实现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保证安全。


王建平还专门介绍了“天鹰”无人机机头下方装备的新一代光电吊舱。这是一套多光合一、多传感器、多光谱的超远距离成像侦察系统,内部集成有先进图像处理系统,作用距离可达50公里。该吊舱依靠复合轴控制技术保证超远距离成像的清晰稳定,以及复杂背景下的高抗干扰观察和瞄准能力。据称“天鹰”无人机在3000米高度飞行时,机载光电吊舱也能清晰辨别出地面车辆的车牌号。除光电吊舱之外,“天鹰”也可加装雷达、电子侦察设备和电子对抗设备,实现多手段侦察或电子对抗能力。
“天鹰”无人机在两侧翼下共有4个挂点,这说明其属于察打一体型无人机。外挂的武器包括小型精确制导炸弹、小型导弹。目前,我国已经拥有种类繁多的小型化精确制导弹药,因此,“天鹰”无人机可选择的弹药范围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