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达克雪山印军增至15000人:一大缺陷造成军车时速仅9公里

2020-06-20 08:10:48   

《印度时报》引述印度消息人士的话称,边境沿线全部地区的印军已做好战斗准备,声称有能力应对任何突发事件。其中,在拉达克地区东部,印军部署约1.5万名士兵,且后援保障充足。


从番号看,在拉达克东部的印度军队包括,印度第3步兵师第81旅所属比哈尔和旁遮普营,第3中型炮兵团,第81野战炮兵团,另外,还有第14军直属独立第102步兵旅。另外还有印藏边境警察部队主力,这些人构成里这15000主力力量。
近一个月以来,印度没有出动90辆以上卡车运输物资,则是被媒体认为物资保障充足的理由。其实,印度军队战斗力弱的问题,不是武器,不是兵力,也不是后勤保障问题。而是,印度军队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支封建社会军队。实际上,现在印度军队的构成与甲午战争时期的清军没有什么区别。


印度军官都是来自高种姓的大老爷,拿着文明棍,吃住都高于普通官兵,餐厅有红酒,咖啡,奶茶,但是到了士兵舱,一名美国水兵描述称:“我想他们是某种廉价劳动力,他们睡着光甲板上,有块毯子和枕头。他们的铺位老鼠肆虐。”
印度军队非常的官兵不平等,这一点与清朝军队非常近似,另外就是印度军队1个步兵连,士兵从20岁到40多岁士兵都有。这一点,也与清朝绿营兵非常相似,就是当兵只是一种代代相传的谋生工作,拿着一份工资就能当20多年大头兵。


同时印度和清朝是一个问题,就是喜欢从世界各地收购武器,印度是俄罗斯,法国,美国,以色列,英国等等进口武器,清朝也是德国,日本,奥匈帝国,英国,美国引进武器,光步枪就有十几种以上。同时,印度和清朝还都有编制不合理,缺乏真正的参谋部等等问题。


印度是编制了10多个民族联队,一个联队有15-20多个步兵营,然后各个民族营再混编在一个个步兵师山地师当中。各种文化,语言,协同,组织和生活习惯等等问题,层出不穷。
但是,印度最困难的还是,现在从斯利那加到拉达克的列城公路,只有434公里,但是需要48小时才能到达,平均时速9公里。印度的斯利那加-列城高速公路,由于暴雪等极端天气,每年只开放6个月。被称为是世界十大危险公路之一。


因此,印度第14军近60000人,其实就靠这么一条公路,后面的印度第15军和后勤基地都在斯利那加。印度基础建设太差,只能靠这么1条时速9公里的公路来维持前沿的1个军。在世界战争史上,还没有哪个部队,依靠这么一条山区公路可以供应1个军作战的。
最多就是保持一个日常生活,送盒饭的水平。而且,拉达克最发达的就是列城,列城本身也是一个非常贫困,基础建设很差的地方,根本无法为1个军充当什么战斗保障基地的作用。这里的通信,医疗,公路,物流仓库等等都非常落后。拉达克地区近六个月的积雪覆盖,温度和氧气含量极低。在农业,畜牧业等方面同样落后,还是干旱地区。


印度可以在拉达克东部保持15000人,已经是后勤补给极限了。在拉克达的印度空军第21联队下属的第114中队和第130中队,以及印度陆军航空兵的第666中队和第203中队等4个直升机中队,也才50架最多直升机,还包括一半是轻型直升机,一旦道路封闭,就只能指望这么点直升机运输补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