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永不称霸,对中国来说过时了吗?

2016-05-08 13:19:36   

关于中国未来定位的理解,个人非常赞同乔良将军本文的观点,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霸主这一观点个人认为是由两点决定的:


一是中国自秦帝国后就已经没有了称霸的基因,争霸的游戏在中国春秋战国已经玩够了,事实证明霸权是不长久的,一旦一国成为霸主,其距离跌落霸权之位也就不远了,中国自汉开始就是玩的王道统治,不可能再开历史倒车。所以,其它国家对中国的担心是对中华文化不了解导致的,但中国的精英们没人会这么想。


二是当前世界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透明已经使得霸权主义不再能长期地统治地球,世界虽然终归大一统,但取而代之的一定是新的模式而非霸权模式。事实上,自大英帝国衰落之后,西方霸权总体都是在衰落的,美国也不过是最后帝国的余晖而已。


个人看法是,未来世界的大一统模式是要在对中国过去王道统治的基础上进行进化和改进,结合现代东西方文化融合出一种新的王道政治伦理结构。关于这一点,也在拙作《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中进行过阐释。


至于现在的所谓”永不称霸“的说法,应该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对冲中国威胁论,在舆论上尽量降低相关国家对中国的戒备心理;二是为了与美国的”霸权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继续积极推动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政治观念。


个人的看法是,一方面该怎么说就怎么说(永不称霸该说还得说,该装还是得装),另一方面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军事上一定要越来越强硬,譬如这次六艘军舰南海军演的高调,从军港出发一路从南海演到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就是国家自信、军事自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其实,在过去两三年,我国在军事、外交领域要比过去自信得多,这还是我国对外政策转变的结果,过去”韬光养晦“的政策已经成为历史,新时代的”有所作为“正在路上,需要中国人一起走出来!


推荐乔良将军的观点,供战友们参考。


中国的战略定位一定要遵循“永不称霸”吗?


改革开放后中国变得越来越庞大,如果不说强大的话,但国人的格局却似乎变得越来越狭小。即使很多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人,一谈到国际问题就是黄岩岛、钓鱼岛,只知道盯着面积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小岛群或更小的小岛礁。一说国内问题比如军改裁军,大家就瞄向几个文工团。事实上,即便把文工团全部裁掉,我们还需要裁29万7000人。面对裁军这么大的动作,大家就盯着文工团那3000人,这就是国人的格局。当然,我不是说盯着这些就不对,而是不够,格局太小。


究其原因,这与过去30多年来我们过于务实有关。整个国家自上而下流行务实之风,才会踏踏实实实现发展,这是“正”的一面。但同时也会有“负”的一面。文革中有句话很有意思,就是只顾“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当时主要用来批评那些虽然踏实工作但缺乏“世界革命”胸怀的人。这句话今天仍可借用,中国人已踏踏实实拉车30多年,现在突然抬头看路时发现前方已经没路了。为什么呢?过去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踏踏实实干事,因为一味抬头看路你也到不了终点。但人容易有惯性,摸石头摸惯了、拉车拉惯了就不喜欢抬头了。今天的中国就到了必须改改这个习惯的时候。


首先需要重新进行战略定位,确定现在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无需担心调整后的战略定位与口号相冲突,比如说“永远不称霸”。事实上,中国既不会奔着霸权国家的方向走,也根本成不了霸权国家。因为当今互联网的扁平化和去中心化将实现对权力的消解,世界格局将向多极化发展,这使中国无法谋求世界霸权。也就是无论客观上还是主观上,中国都无法成为美国之后的新霸权国家。当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或许经过互联网时代和世界多极化的漫长过程,世界还会重新归于一统,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不是中国现在要考虑的问题。中国赶上现代是当下,你的使命就是迎合互联网带来的多极化趋势,将互联网对多极化趋势的促进作用发挥到极致。


那么中国如何定位?首先就是我们已不再仅仅是区域性大国。大概10多年前我们还是这样的国家,但这个门槛现在已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迈过去了。自从GDP超过日本之后,中国就迈过了区域性大国的门槛。现在中国GDP是日本的2倍,相当于美国的70%。当年苏联和美国并肩的时候,苏联GDP也只有美国的60%。如此看来,现在的中国毫无疑问已是世界性大国。在此情况下,中国的定位就应是引领世界未来新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大国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