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棋:中高端产业一旦被中国占领,美国就再难抢走

2015-07-15 21:03:58   

1.美国是下一个“新兴”世界工厂
  ---------------------------------------
  这样的文章没啥新意,也没啥道理。

  发展制造业,需要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对制造业倾斜的经济政策,完善的基础设施,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更少不了大数量的高素质有组织性的人力资源等等。

  工业企业要想有竞争力,可不能仅指望要素成本的低廉,使得产品低成本。这是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规模效应不可低估。如果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虽然低成本低价格,但是产能上不去,使得消费者为了满足需求,不得不高价购买其他企业的产品。这个企业依然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消费者的口味、需求瞬息万变,产能足够了,还必须能及时调整生产线,以满足消费者变换个性化的需求。

  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研发、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等全价值链的成本才是关键,而不仅是制造这一条环节的成本。

  从以上三条来讲,无论是规模效应,还是市场应变速度,还是全价值链成本等因素考虑,都需要有足够多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在这方面,人口仅有三亿而且阶层明显的老美根本跟人口有十三亿而且阶层流动的中国没希望相比。

  中国能把高科技产业白菜化,靠的就是大数量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更别提中国的制度优势。前面我讲过,中国的这套政治经济制度,就相当于整个中国大陆是个巨无霸型家族公司,中国可以凭借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抢得国际市场份额。
  比如中国给外国造火电厂水电站,从勘探、设计、土建、机电生产、安装、融资、运营、维护,包括配套电网建设等全部优质高效提供,这优势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

  肯定肯定地说,中高级产业一旦被中国占住,其他任何国家,包括美国再难从中国手里抢出来。

2. 我们知道,以美元本位制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主导权,强大的武装力量美军,高科技,是美国霸权的三大支柱,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但是我告诉你,国际货币金融主导权、独步天下的武装力量、高科技同时也是霸权的附属品,也就是俗称的霸权红利。

  美国失去霸权,就会失去这三项霸权红利,中国人得到霸权,就会获得这三项霸权红利。
  结合中国庞大数量的人口,工业产能,国土面积 地理条件文化底蕴等,会造就一个前无古人的全球性帝国。                                                                                                                                                                     3.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会影响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这已不是什么新闻。
  -----------------------------------------------------------------------
  美国不是想重振制造业吗?直接把美元贬值100倍,这样美国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就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具竞争力了?!                                                                                                                                                              4.如果减省掉长途运费、时间、罢工风险等间接成本,在美国消费的东西在美国生产,反而更划算。
  --------------------------------------------------------
  说白了,就是进口替代的另一种委婉的说法嘛。

  老美都混到了把进口替代都当作优势大肆宣扬的地步了?
==================================================================附:美国是下一个“新兴”世界工厂

  目前,中国股市大幅波动吸引了舆论过多的关注,也吸引了决策层不少的注意力。其结果是,中国有相当多的政策资源和金融资源,正在无谓地消耗于资本市场中。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面临着不少比资本市场更重要、风险也更大的问题。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领域的滑坡就是其中一个。


  作为曾经影响全球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的失速下行是新常态中的一件大事。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曾经分析过,中国制造业今后将会受到双重挤压——来自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重振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制造业竞争,都会对中国形成压力。不久前,Fortune杂志的一篇文章引述了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到的两个数据:今年中国大陆工业生产平均直接成本只比美国低5%;到了2018年则美国反而要比大陆低2%至3%。早在2011年,当美国经济依然泥足深陷于次贷危机带来的“大衰退”之际,波士顿咨询公司就大胆预言:美国制造业将再次兴起;中国大陆的最强卖点“低成本”则会在5年后基本上消失。现实发展证实了这一预测。


  实际上,在金融危机之后,安邦咨询已经以另一种方式,了解到了制造业转换的趋势。在2009年、2010年之间,调研发现国内不少普通消费品制造企业(如蜡烛生产、高端工艺品生产等),已经在向美国转移。企业家们向安邦咨询讲述的关键理由是:在美国制造的综合成本与在中国制造已经相差无几。在美国制造的优势是:接近市场,生产效率高,节省物流成本,用电极便宜;而人工成本的差距正在缩小。这种趋势至今仍在不断发展。美国的工业生产成本急降,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提升迅速,而美国国内能源价格则一直急跌:2005年至今,西德州原油价格指数(WTI)基本持平,天然气平均价格则跌了75%。原因在于美国的采能技术出现突破,业界普遍掌握了最先进的页岩油气层水力压裂法。过去10年,一些国家用了这种技术采集油气,钻井数目依次是:美国(101117)、加拿大(16930)……中国(258)……。美国的工业用天然气价格目前是中国大陆的三分之一。如果减省掉长途运费、时间、罢工风险等间接成本,在美国消费的东西在美国生产,反而更划算。而那些高技术、高增值、低污染的产品,过去在中国生产的话,马上就要回归美国本土生产;而档次稍次一点的生产,则可能从中国转移到邻近的墨西哥,那里的直接成本现在比中国低5%,人口比越南还多20%,而且十分年轻,墨西哥的年龄中位数是27岁,比中国大陆年轻10岁。


  那么,中国对那些美国市场所需的低技术、低增值、高污染的产品,是不是还有竞争力呢?有关研究显示也不一定。因为中国的生产成本不仅直追美国,还迅速抛离其他已经开始工业化的国家如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菲律宾等国;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成本平均比中国大陆低10%至15%,已经对中国制造业造成了现实压力。在一些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如TPP)发挥作用后,将会驱使更多的制造环节向其他国家转移。这种格局就是安邦咨询曾经警示过的“双重挤压”。可以合理地推测,美国在10年之后完全有可能成为“新兴”的低成本“世界工厂”。除了技术最高的美国,其他技术中等的有墨西哥、泰国(泰国是日本汽车供应除美、中的海外市场的最大生产基地,而且在传统上是日本制造业的生产基地);处于技术低端的则有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国家,未来古巴也可能成为一个竞争者。


  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会影响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这已不是什么新闻。问题是,这种格局不断强化将会持续地削弱中国的竞争力。在可预见的长时间内,如果中国不再是“世界工厂”,我们很难想像中国在全球市场上将有什么其他定位。中国在制造业上的滑坡,将会从根基上削弱中国的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