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天:带动中国经济辉煌的香港为何没落熄火了?

2016-02-14 12:23:01   

经济谁带动了谁?
  亚洲四小龙的比较
  深圳是香港的一面镜子
  港商在世界已消失

  香港发生旺角暴力事件,如何认识评价香港?

  昨天,我这写了《身边的香港我没有一个朋友——评香港旺角事件》,因为急着看湖南台的“我是歌手”,出现了太多错别字,要做深刻检讨。后面我会把这篇文章再重发一遍。

  今天,我要从经济的角度写写香港。

  经济谁带动了谁?

  说到香港,大家都会说,香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立下了功劳。这要从建国后的抗美援朝开始说起,很多国外封锁中国的物资,都是从香港输入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对中国经济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特别是对广东和深圳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香港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

  但今天,我们看到香港的衰落,看到旺角事件,探讨香港与大陆的经济关系时,我们可否多一些思考,换一些新的角度。

  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香港为什么没有把自己带动起来?到底是谁带动了谁?

  我认为大陆和香港经济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之初,大陆借助香港的国际渠道和资金优势等,在大陆的对外贸易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在深圳和广东直接投资就更多一些。

  但是从互动的作用来看,在带动大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香港经济也大步起飞,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也是香港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为什么近些年大陆经济发展很快,而香港经济却有所滞后呢?这是因为成长起来的大陆对香港的需要越来越减弱,而香港并没有在与大陆经济的互动中建立起自己的产业和经济优势,提供给大陆的东西越来越少。

  亚洲四小龙的比较

  中国经济是在全球经济的成长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看大陆与香港的经济关系,也要从全球经济的大格局中来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经济拉动最大的是美国,中美贸易额现在每年超过5000亿美元。第二位的应该是日本。第三就是亚洲四小龙。

  亚洲四小龙中,最有优势的是香港,其次是台湾,再次是新加坡,最后者是韩国。但是,现在来看,事实恰恰相反。新加坡不在大陆周边,对世界经济的依赖性大,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最小,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后来逐渐减弱。台湾经济体量最大,在与大陆的经济互动中,受益巨大,大陆是台湾最大的投资与市场。但近年来两岸关系并不融洽,也影响了经济的互动,这种损失不只是大陆的,台湾的损失也非常大。香港最初与内地互动最好,但后来逐渐减退,内地甚至越过香港已经非常关注东南亚市场。这就问题比较大了。

  相比较韩国的优势最小,但事实是中韩互动最好,韩国近些年经济跑在了亚洲四小龙前头,就是得益于中国市场的拉动。特别是中日关系出现异动之后,本来是台湾的机会,但却被韩国抓住,拿走了日本在中国的相当大的市场。因此去年中国大阅兵,韩国总统朴瑾惠不顾美日反对坚持出席。

  与中国有血缘关系的新加坡、台湾、香港,在意识形态等各方面摩擦,减弱了与中国大陆的经济互动,影响了各自的发展,这是一件痛心的事情,各方面都应该好好总结汲取。特别是香港必须要反思。中国大陆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为香港发展提供了许多优越条件,但香港却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近年来与访港的大陆人总是冲突不断,在旺角事件之后,香港的声誉一落千丈,谁还愿意到香港旅游购物?大陆客就转向日本,极大地拉动了日本经济。

  透过深圳看香港

  香港和深圳一河之隔,过去是一个县,被 英国人割走,相互分离,深港实际上是一个城市。

  1979年深圳立市的时候,香港已经是一个现代都市,而深圳一穷二白。香港对深圳的发展直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40年后,深圳经济超过了香港,而香港却衰落了。

  目前,香港经济的年度增长率仅为2%左右,而内地主要中心城市的增长率都在7%以上。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多年,在新兴产业发展腾飞之下,深圳2014年GDP增幅10%,突破1.5万亿,预计最快今年深圳将继上海与北京之后,成为又一个GDP超越香港的内地城市。

  香港一直以上海为竞争对手,但现在身边的深圳超过香港,是香港最大的尴尬。

  40年前,深圳GDP只有1.9亿元人民币,现在突破1.5万亿。35年增长了7500倍。而1979年香港已是一个人口逾500万、GDP超过200亿美元的亚洲国际都会。也就是说,当时的香港经济规模是深圳的600多倍。

  香港是亚洲四小龙之一,被称世界的经济奇迹,香港曾在短短40年时间内,走完了西方国家大约用了120~200年才走完的路。1979年以来,深圳GDP年均增长率高达25.3%,是全国平均增速的2.6倍。30多年来的“深圳速度”,是同时期“香港速度”(4.9%)的5.2倍,也是香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有GDP统计以来的50年间平均增速(6.4%)的4倍。即使扣除深圳上世纪80年代几乎从零起步形成极低基数的影响,最近20年步入正常增长期的“深圳速度”(18.8%),也比香港经济高速起飞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均8.9%)要快一倍以上,也大大超过其他亚洲三小龙经济崛起时的增长水平。

  为什么深圳35年就超过百年香港?

  不是深圳进步太快,而是香港发展太慢了。香港经济停滞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患了制度优越症。香港人总是以牌资本主义的眼光打量中国,处认为制度的优越性是不可比的。沾沾自喜于多年全球最自由的市场经济体。恕不知全球资 本主义都进入了衰退,连英国都已经是日暮西山。香港能逃脱了资 本主义的衰退?

  二是,等靠要成习惯。香港回归,香港人总觉得大陆欠了他们什么东西,大陆就应该优惠他们。这些年就吃优惠饭。吃惯了,吃懒了,向大陆要政策要优惠成习惯,总是要特殊要特权。

  三是,创业精神殆尽萎靡症。年轻人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日子不如意,总是怨天忧人,埋怨大财团抢走了他们的机会。他们忘记李嘉成这些大财团也是白手起家家创业而来,只有创业才有机会。他们也不看看身边深圳的年轻人,他们是怎样拼搏创业的,因而被时代淘汰。

  四是,自大自恋封闭症。香港人从来就没把深圳放在眼里,把自己视作贵族,把深圳看作叫花子,把与深圳合作看作对深圳施舍,因此不把深圳的发展看作机会,闭关自守。

  五是,经济软骨病。排斥制造业,偏重金融、贸易等服务业。被香港遗弃的制造业恰 恰在深圳长成大树。香港自认为的优势产业在深圳也发展起来。深圳也是国内三大金融中心之,港口运输业也和香港不相上下,而外贸出口深圳也不再依靠香港。

  港商在世界已消失

  透过深圳看香港,可能更透彻。

  最初的时候,深圳东莞的香港厂商很多,但后来却变少了,并且难见做大的。特别是与台商相比,更见港商的不足之处。深圳本来是港商的一步之地,台商哪里能比。但台商不但比港商数量多,而且还产生了富士康这样的巨无霸企业。港商能不反思?

  富士康这样的大企业不能比,50万台湾人到大陆创业,深圳能见香港的创业者吗?

  香港的服务业、比如餐饮业那么好,但在深圳能见到台湾风味的餐馆,但很难见到香港人开的餐馆,也见不到香港人在深圳开的商场。大陆人都到香港购物,却很难见香港在深圳和大陆开店。港货还是有不少好产品,香港也应该制造出适应大陆市场的产品,大陆没有成为港货的市场,香港也就失去了制造业。

  即使是到全世界,到处可见中国商人、台湾商人,就是很难见香港商人。港商这个品牌已经丢了。

  香港人是最早成批移民加拿大的,但从产业和商业方面,现在港商已经远远比不上很来居上的大陆商人和台商,加拿大遍地是大陆人开的餐厅和公司,但很少看到香港人开的餐厅和公司。

  当然,香港人要做高大上,不愿意做下里巴人,不愿意做开餐馆之类的小生意。

  但我们看到的是香港人创业精神和商业精神的遗失。

  因此,香港人再不能沾沾自喜于各种优越,而应以新的眼光看中国大陆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