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嘲笑枭龙战机战斗力差,巴铁却直接用事实证明LCA更加不堪了
2018-01-18 09:12:03
不久前,巴方举行了第100架JF-17,即枭龙战机下线仪式,同时它也是第二批次的最后一架,也许在许多人对枭龙战机的评价相当低,但是巴方不认可,反而将枭龙视为自已的骄傲,这证明巴基斯坦航空工业已经从小到强了。更让巴方兴奋的是,巴方第一次在航空领域压倒了印度。

第100架下线
以前印度嘲笑枭龙战机战斗力差,如今巴铁却用直接用事实证明LCA更加不堪了。虽说累计获得了123架的订单,但印度空军一直不满意,甚至批评其连米格21都不如。
印度与巴斯斯坦同样都在搞国产战机,LCA与枭龙为各自的成果,如果从性能角度说,枭龙战机无疑已压倒了LCA,巴方对枭龙战机相当满意,且成功推向国际市场,获得缅甸与尼日利亚的订单。

出口型
如今巴方已生产出100架枭龙战机,印度连10架LCA战机都没有造好,这本身就是不小的差距,实际差距更大。巴方直接获得了总装权,一开始就负责超过一半以上的零部件,中方仅提供了四成多的部件,后继工作中,巴方又继续得到技术转让,开始负责机身等制造,也可以组装一些机载设备,国产率一再上升。
印度宣称LCA战机为国产战机,但是它的设计依然求助于国外企业,更是进口部件拼装出来,与巴方的国产化水平相比,几乎就是一个笑话。
目前完成第100架下线,只能算一个阶段性的利用,下一阶段,巴方将主要生产枭龙B双座的制造工作。枭龙单座型,可以满足对制空作战的需求,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加,对教练机的需求也增加了,同时对多用途作战的要求也提高了,这就数量生产一定数量的双座型。

双座型
同时,也需要为国外客户生产枭龙战机,仅为缅甸、尼日利亚两国的订单,即需求忙上好一阵子,更不要其他国家也可能订货。与此同时,巴方也需要着手第三批次的生产准备工作,这将是一个全面升级的型号,比如:航电方面,可以与印度的苏30MKI比一比,其他方面的变化也不小。目前相关的设计工作已开始,也许2018年下半年就可以下线了。
中巴两国已决意要合作研发一款五代机,但是其研发需要时间,也许投产要等到2025年左右,那么在此之前,枭龙战机依然填补这一空缺,相关的技术升级工作一时半会没法停止,巴方对枭龙战机的总需求为250架,国际市场需求待尚,估计不会太少,也许枭龙生产线要运转相当长的时间。也许这款战机将由中巴联合生产400架以上,这是一个绝对只守的,也许600架不止。

枭龙战机
枭友战机显得很一般,但是经过改进之后,其综合性能让印度LCA无地自容,这就巴方相当务实的成果,不管怎么说,巴航空工业相当成功,印度犯的错误一个不犯,这才是真正发展之道。
第100架下线
以前印度嘲笑枭龙战机战斗力差,如今巴铁却用直接用事实证明LCA更加不堪了。虽说累计获得了123架的订单,但印度空军一直不满意,甚至批评其连米格21都不如。
印度与巴斯斯坦同样都在搞国产战机,LCA与枭龙为各自的成果,如果从性能角度说,枭龙战机无疑已压倒了LCA,巴方对枭龙战机相当满意,且成功推向国际市场,获得缅甸与尼日利亚的订单。
出口型
如今巴方已生产出100架枭龙战机,印度连10架LCA战机都没有造好,这本身就是不小的差距,实际差距更大。巴方直接获得了总装权,一开始就负责超过一半以上的零部件,中方仅提供了四成多的部件,后继工作中,巴方又继续得到技术转让,开始负责机身等制造,也可以组装一些机载设备,国产率一再上升。
印度宣称LCA战机为国产战机,但是它的设计依然求助于国外企业,更是进口部件拼装出来,与巴方的国产化水平相比,几乎就是一个笑话。
目前完成第100架下线,只能算一个阶段性的利用,下一阶段,巴方将主要生产枭龙B双座的制造工作。枭龙单座型,可以满足对制空作战的需求,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加,对教练机的需求也增加了,同时对多用途作战的要求也提高了,这就数量生产一定数量的双座型。
双座型
同时,也需要为国外客户生产枭龙战机,仅为缅甸、尼日利亚两国的订单,即需求忙上好一阵子,更不要其他国家也可能订货。与此同时,巴方也需要着手第三批次的生产准备工作,这将是一个全面升级的型号,比如:航电方面,可以与印度的苏30MKI比一比,其他方面的变化也不小。目前相关的设计工作已开始,也许2018年下半年就可以下线了。
中巴两国已决意要合作研发一款五代机,但是其研发需要时间,也许投产要等到2025年左右,那么在此之前,枭龙战机依然填补这一空缺,相关的技术升级工作一时半会没法停止,巴方对枭龙战机的总需求为250架,国际市场需求待尚,估计不会太少,也许枭龙生产线要运转相当长的时间。也许这款战机将由中巴联合生产400架以上,这是一个绝对只守的,也许600架不止。
枭龙战机
枭友战机显得很一般,但是经过改进之后,其综合性能让印度LCA无地自容,这就巴方相当务实的成果,不管怎么说,巴航空工业相当成功,印度犯的错误一个不犯,这才是真正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