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空降等于送死,为何大国依然保留伞兵?专家:用途不可替代
2020-03-05 08:28:56

草创之初的苏联空降兵——真正的勇敢者游戏
在一战结束到二战尚未开始的那段时间,航空技术刚刚经历了一战的战火熏陶而高速发展,各个国家空军力量也在理论结合实践的思路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了现代意义的空降兵。在1930年8月2日,苏联在沃罗涅日地区组织了一场演习,这次演习的基本目的是向航空兵演习的参加者们介绍空投伞降兵分队和向该分队运送必需的作战武器、弹药的技术。大获成功的演习标志着空降兵这一全新兵种的诞生。

上世纪30年代进行训练的德军伞兵
到二战爆发,包括德国、苏联、美国、意大利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空降兵力量。而空降兵在二战伊始就展现了强大的作战能力。在1940年5月10日凌晨3点,84名德国空降兵乘坐由11架容克Ju.52运输机牵引的DFS-230滑翔机奔向了位于比利时和德国边境的埃本埃马尔要塞,而猝不及防的守军在德军空降兵面前迅速溃败,德军仅仅经过了一天的战斗就解决了比利时苦心经营多年的要塞。

二战的军事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空降兵们的发挥
然而好的开端却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纵观二战各国空降兵们参加的九次大型的空降作战,有七次没有达到战役规划时所预想的目标。即使是诸如德国空降兵在1941年4月15日发起的克里特岛空降作战,虽然达成了战役目标但是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德军损失了接近6000名士兵和350架飞机。时任德国第11航空军指挥官的司徒登策划了这次作战,在战后他在回忆录中承认:"克里特岛是德国伞兵的坟场。"

二战中的苏联空降兵
而空降兵的诞生地苏联在二战中发起的规模最大的空降作战——维亚兹马空降作战,从1942年1月27日空降兵进入战场到6月28日全部撤离战场历时长达五个月,投入了以第四空降军和第五空降军为主的4000多名伞兵,但是只达成了部分战役目标,相应的却付出了不少的代价,甚至包括第四空降军军长列瓦索夫少将在内的多名高级军官牺牲。而之后盟军组织的"市场花园"行动等一系列大型空降作战也草草收场。

训练中的中国空降兵
而对二战时期的大型空降作战进行对比和总结,不难发现失败的共同原因:空降场过于分散,空降兵落地之后缺乏重装备,空降之后编制被打乱不利于指挥。但是瑕不掩瑜,空降兵在达成战役突然性这一点上颇为成功,这一点在执行特种作战时极为有利。所以空降兵这一兵种在二战结束之后依然得到了保留,并且汲取了二战中的经验,结合逐步发展的军事科技水平,进一步完善了兵种学说。

"伞兵天生被包围",所以增强自身火力是一个恒久的命题
时至今日,军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通讯手段更多,部队指挥协同的能力大大提升,而精准空投也成为了现实,诸如空降战车和超轻型火炮在内的装备也为空降兵们提供了宝贵的重火力支援,于是大规模空降作战的想法再次被提出。据《环球时报》报道,在2019年9月16日举办的俄罗斯"中部-2019"战略演习中,多达80架伊尔76运输机参加了空降演习部分。按照伊尔76运输机最大投放能力计算,最多可以投放18000名全副武装的空降兵。由此可见空降兵这一兵种依然有着巨大的意义,其用途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