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龙”无人机秘密消失,吓坏了美国,难道中国又实现了小目标

2017-02-11 13:44:22   

中国无人机在民间发展极为迅速,与此同时中国军方也意识到无人机的重要价值,这些意识改变可能是分析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无人机的战场应用,使得解放军高层通过对现代战争形势的深入研究,将目光由传统意义上的大型战役转向日趋频繁的“非对称战斗”,后者大多突发性强,战场多集中在城市等复杂区域,这恰恰适合无人机发挥优势。

通过观察美军无人机研发过程及战场应用,解放军已经初步掌握了无人机的基本使用规律。有消息称,解放军目前正在研究来自各方面有关无人机的资料,军方人员通过仔细观察中国在历次航展上的表现就可以发现,中国无人机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在2011年的北京航展上,中国披露了至少4种无人机作战系统,包括AVIC研发的“翼龙”、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CASIC)的WJ600以及西安爱生公司研发的ASN—229A。


尽管中国公司强调其无人机的主要市场是面向民用或警用领域,但显而易见,那些造价不菲的无人机所具备的军用价值难以让人忽略。正是在2011年的那次航展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记者称,这批无人机的主要技术大多来自位于南京的某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该所本身就隶属于解放军总参谋部。早在2006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就拿出了无人机的全仿真模型,当时AVIC推出的“翔龙”无人机具备高空飞行能力以及超长的续航力。


“翔龙”的功能定位以及作战性能在很多方面模仿的是诺·格公司为美军打造的RQ-4“全球鹰”无人机,只是前者在尺寸上稍微偏小一些,不过遗憾的是有关“翔龙”的消息在近几年已从公众视野中消失,其最新情况无从得知,这可急坏了美媒和美军情报工作者。
2006年AVIC旗下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SAC)也推出了一款名为“暗剑”的军用无人机系统,该机外表全黑,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可执行超低空及超视距侦察任务,能同时搭载空对空武器。由于“暗剑”或许对于中国空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的模型被陈列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内。2008年,由SAC研发的“长鹰”概念机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该机在性能上堪与美军“全球鹰”无人机媲美,中国军方对“长鹰”的评价是“一款可执行大纵深、超视距侦察与巡航任务,具有超长续航力的战略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