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工就落后?中国075两栖攻击舰如何弥补与外国的差距

2019-07-31 16:11:21   

近日,中国国产075型两栖攻击舰的话题开始升温。继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后,中国第一艘国产“准航母”——两栖攻击舰什么时候问世,成为了军迷们近期最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周边地区的“准航母”近期纷纷开始升格为轻型航母。

例如“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出云”级直升机母舰、“独岛”级两栖攻击舰等等,由于开始或计划搭载F-35B战斗机,作战功能得到极大扩展。

相比之下,中国的两栖攻击舰同样作为一种“准航母”,如何面对这种挑战?


▲中国两栖攻击舰会不会刚下水就落后?

据估计,中国国产075型两栖攻击舰主要以搭载直升机为主,兼顾搭载气垫登陆艇和两栖战车的能力。

关于075两栖舰的吨位也有争论,最小估计在2.5万吨左右,最大估计在4万吨以上。

事实上,无论是2.5万吨还是4万吨,对于075型两栖攻击舰的作战功能而言,是没有差别的,仅仅是造价会有一两倍的差距。

075型两栖舰估计可以搭载直-8、直-9、直-19、直-20等国产直升机,甚至是直-10、直-19武装直升机。

作战功能上,075型两栖舰主要用于垂直登陆作战,利用直升机投送两栖作战兵力,并用武装直升机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在这些作战功能上,075型两栖舰与“大隅”级、“出云”级、“独岛”级的差别不大,两栖兵力的投入能力还要明显胜过。

但是最关键的一个差距,是周边的这些“准航母”在未来几年都可能装备F-35B战斗机,从而具备轻型航母的作战能力。

F-35B不仅可以使这些“准航母”具备半径达900公里的制空能力,而且凭借F-35B的四代机隐身作战水准,在海上具备匹敌甚至压倒“辽宁”号航空母舰的实力。

与此相比,075型两栖舰是无法升级为轻型航母的。尽管尚未完工,但075型两栖舰已经需要严肃面对这种巨大差距了。


▲中国缺少垂直起降战机是关键差距

正由于F-35B的出现,导致中国周边的一大批“准航母”迅速升级为轻型航母,包括“黄蜂”级、“硫磺岛”级、“日向”级、“出云”级和“独岛”级等等,数量将超过了20艘,这样就将太平洋上的航母实力差距进一步扩大。

这类准航母或轻型航母,单独作战实力当然不如正规大型航母,但F-35B的实力是不容小视的。

F-35B具备隐身能力,空战能压倒普通三代机,而且对海攻击能力强。

即使一艘准航母只搭载6-8架F-35B,就能完全改变附近空中作战态势。而没有舰载战斗机的一方,则必然会面临极大的不对称劣势。


从技术原因看,中国缺少同类的垂直起降战机是最关键的差距。中国虽然已经具备研制隐身战斗机的能力,但垂直起降飞机这门技术还处于空白,导致无法涉足“轻型航母”这种作战平台。

没有垂直起降战机,两栖攻击舰就只能运用直升机,永远不能升级为轻型航母。


此外,垂直起降战机的研制复杂程度很高,而且还必须要求达到四代机的水准,尤其是隐身能力,这些必然大大增加研制周期。

中国即使奋力在技术方面追赶,也很难在短期内弥补上这个差距。所以,中国海军在这方面的短板,很可能在较长时间里存在下去。


▲无人机是一个可替代的方案

那么,中国两栖攻击舰不去考虑“固定翼舰载机”的问题,只照顾两栖作战,是否就可以了呢?

其实问题不是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战略性话题。

当前,由于各种反航母武器越来越成熟,航母的生存力大大下降。另一方面,航母的作战用途却丝毫没有减少,而且需要航母的地方越来越多。

这样,仅仅依靠几艘6-10万吨级的大型航母,就远远不够了,而且战时一旦损伤,海上航空兵力就会出现空缺。

如此一来,两栖攻击舰或轻型航母作为航母的第二梯队,战略意义就凸显了出来。在和平时期,在大型航母调配不开的时候,可以出动准航母前往事发海域,效果基本一样。

在战争时期,准航母不仅可以作为大型航母的兵力补充,在大型航母受到损失后还可以进行替补,甚至凭借廉价和建造快速的优势,直接进行补充建造。

替代性好、多用途能力强、成本低、建造快速,这些都是2-3万吨级准航母的优势所在。

但以上的优势,是以垂直起降的四代战机为基本前提的。


中国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一款匹敌F-35B的垂直起降战机,甚至未来有无这种方案都值得怀疑。

但是,两栖攻击舰作为航母的第二梯队,这种战略性作用是不能忽略的。如果问有没有替代方案?那唯一的可能就是无人战机。

两栖攻击舰或直升机母舰,如果配备隐身无人战机,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弥补缺少垂直起降战机的遗憾。

这种隐身无人战机,关键性能上要具备短距起降能力,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在两栖攻击舰上加装小型弹射器。从技术和成本角度,这种小型弹射器是可行的。

隐身无人战机,可以增加准航母的空对地、空对海打击能力,甚至可以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

这可以使中国两栖攻击舰大大提升航空作战实力,不仅有利于两栖登陆作战,也可以在多种作战场合从事空中支援,从而真正成为航母的第二梯队。

隐身无人战机还有另一个独特优势,就是机体较小,而且容易折叠和舰上库存。

如果,一艘两栖攻击舰可以搭载8-10架F-35的话,那么隐身无人战机就可以搭载20-30架甚至更多,从而形成数量优势。

当然,隐身舰载无人机的实际作战性能,目前仍然拼不过有人驾驶的四代战机。但是,这种武器必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