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习总脸色好了一些 日关系“缓和”背后的逻辑

2015-06-07 15:30:17   

如果日本用TPP交换中日韩自贸区,两边都签订,算不算两头都有交代呢?

一系列战术动作之一,敲打MD。阶段目标:促美回归现实,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落到实处,总目标:和平交棒。]

近,中日关系缓和迹象非常明显。在5月份的万隆会议上,中日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见,双方握手交谈。相比去年11月的APEC峰会,习总脸色好了一些。接下来,日本在5月份又派出了由自民党总务会长领队的3000人访华团,这次访问团习总也进行了接见,可谓是近年中日交恶以来最友好的一次。

 

进入6月,中国发生了“东方之星”游船倾覆事故,谁都知道这事外人是帮不上忙的,但安倍晋三为表示对华友好,专门向中国表示可以提供帮助。65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访华,中国副总理张高丽进行了会见。与此同时,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在搁浅几年后再5月份也开始重启,66日中日财长对话也再次重启。

 

种种迹象表明,中日关系都“缓和”了下来。那么,中日关系缓和到底背后有什么逻辑呢?是什么原因促使中日关系缓和呢?在占豪看来,5原因促使中日关系持续“缓和”:

 

一、中日在进行了5年博弈后,达成新的平衡点。

 

2010年初美国开始针对中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中日自20109月开始交恶。双方经过5年激烈博弈,事实上彼此已经开始找到了新的平衡点。说白了,就是当中日关系差到不能再差,跌到冰点以下又还不到爆发军事冲突的背景下,考虑到中日的共同经济利益,政治家们就会缓和双方关系。特别是日本,由于在经济上更加依赖中国,在其相关政治目标实现后,日本人就务实地开始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了。中国则是顺水推舟,暂时适度缓和对彼此都有利,于是就形成了新的中日平衡。

 

二、过去5年,中日彼此都实现了自己的阶段性政治目标。

 

2010年初,美国开始执行重返亚太战略。20105月,刚刚执政8个多月的日本民主党领袖鸠山由纪夫被迫下台。20109月,日本搞出在钓鱼岛抓扣中国船长詹其雄的事件。这一事件,表明日本已确认配合美国的重返亚太、遏制中国战略。自此,中日开始交恶,东海开始风高浪急。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中国开始常态化巡航钓鱼岛。201311月,中国又划设了东海防空识别区。虽然刚开始美国、日本都不予承认,但最终迫不得已还是承认了。

 

日本挑衅中国,搞钓鱼岛私有化,目的是向美国请缨,日本将全力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但是,随着美日合作的深化及自民党安倍晋三的再次上台,日本走新军国主义路线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安倍政府试图通过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来获得美国在军事、政治上的更大支持,从而促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经过过去三年的酝酿,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在去年解禁了集体自卫权,今年又修订了美日防卫指针,距修宪已只有一步之遥。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安倍政府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既然阶段性目标实现了,缓和关系比不缓和关系更有利。对中国来说,中国常态化巡航钓鱼岛,划设了东海防空识别区,进出第一岛链如家常便饭······阶段性目标也实现了。在这种时候,既然日本极力要缓和,博弈的时候中国又没吃亏,也就顺水推舟了。

 

三、中日在地缘政治上都需要空间,避免彼此将棋走死。

 

对中日两国来说,现阶段都不希望在东海发生军事冲突是事实。对日本来说,安倍政府还没准备好,他需要进一步修改宪法,并在军事上做更多准备,才可能有信心对中国真正强硬。否则,在经济上已经不如中国且非常依赖中国的日本,就是自取灭亡。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战略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此时自然不希望与有一定实力的日本爆发冲突。

 

然而,现实却是,中日关系在日本的挑衅下已严重恶化,双方一度连部级沟通都不存在了,这很可能会使双方产生误判,从而爆发不必要的麻烦。在这种背景下,中日在地缘上都需要回旋空间,都不希望把棋走死。特别是在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中日双方就更是希望回旋空间大一些。所以,两国在这种情况下缓和彼此关系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促进。

 

2013年以来,中美一直在推动“新兴大国关系”的构建,双方在去年11APEC峰会后海签署了涉及全球经济秩序的大气协议,也签署了两军的一些互信协议。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合作的深化,使日本看到与中国改善的契机。正是基于这种背景,安倍晋三才在201411APEC峰会期间,使劲放低姿态以和习总见一面。最终,中美在达成协议后,中日关系也开始进入了缓和周期。

 

五、TPP和亚投行的影响。

 

从战略上说,TPP是美国为围堵中国而搞的贸易联盟,亚投行则是中国在美国的逼迫下不得已对美国实施的釜底抽薪之策。最终,日本以不加入亚投行和准备加入TPP为条件,换取了美日新防卫指针的签定。但是,当这一切都确认后,对日本来说,却是在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如果最终美国推动的TPP真的签定,亚投行也真的运行起来,日本可能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何尽量避免损失?对日而言,就是和中国进一步发展经济关系,通过经济上的更深入的对接,以进一步对冲日本加入TPP和未加入亚投行的经济损失。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战略融入的资金越多越好,哪怕日本不通过亚投行搞亚洲的基础建设投资,通过其它渠道搞也是可以接受的,这对亚洲的互联互通都有利。更何况,TPP终归是对中国不利的一个贸易联盟,日本既然愿意和中韩搞中日韩自贸区,那么大家搞一搞也无妨,这有利于中国对冲未来TPP的压力。如果连中日韩的自贸区也成立了,那美国的TPP对中国恐怕也就形同虚设了。

 

上述5原因,应是中日关系“缓和”的主因。不过,现实告诉我们,考虑到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态势,考虑到日本的最终战略目的,中日关系不可能从根本上缓和,中日关系也不可能真正走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安倍访美时的言论及近期否认《波斯坦公告》的言论,安倍夫人参拜靖国神社等事情上看出,日本没有任何回到正轨的迹象,中国也从没准备真正与日本进行大的妥协。

 

由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中日关系,将是双方一方面彼此有一定程度的关系缓和与外教弹性,另一方面又是各干各的事,并不断进行博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