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自己很清楚,安排不好阵亡将士的身后事,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2025-08-05 00:31:28   

平壤郊外的祖国解放战争人民军烈士陵园里,几座新立的墓碑。与周围刻着 "1950-1953" 字样的英雄墓碑不同,这些石碑上的日期是 2025 年,牺牲地点写着 "库尔斯克"。

能长眠在这片陵园的,都是朝鲜人心目中的 "国家脊梁"。1953 年停战后,只有在朝鲜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官兵才能安葬于此,他们的事迹被写进教科书,名字出现在每年的纪念大会上。如今把俄乌战场的阵亡者葬在这里,相当于给这些年轻士兵盖了 "民族英雄" 的认证章。今年早些时候,朝鲜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遗体,镜头捕捉到他为棺木盖上国旗时泛红的眼眶 —— 这种高规格待遇,在朝鲜的政治语境里,是对 "为国牺牲" 的最高礼赞。

图片但礼赞为何要搞得这么神秘?

有韩国情报部门监听发现,不少朝鲜民众私下嘀咕:"库尔斯克在哪儿?咱们的小伙子为啥要去那儿打仗?" 这种困惑不难理解:俄乌冲突的炮火距离朝鲜半岛有 7000 多公里,既不像韩国那样与朝鲜山水相连,也不像美国那样全球布武。当政府宣布要派 5000 名工程技术人员增援俄罗斯时,连一些老兵都想不通:"当年打美国是保家卫国,现在帮俄罗斯是图啥?"

平壤的算盘其实打得很精。

库尔斯克州的坦克工厂能造 T-14 阿玛塔主战坦克,这正是朝鲜陆军梦寐以求的装备;俄罗斯的远东油气田,能解决朝鲜能源短缺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有了俄罗斯撑腰,面对美日韩三国动不动就派 B-52H 轰炸机到半岛周边 "秀肌肉",腰杆能硬气不少。今年 7 月美日韩的联合军演,光是战略轰炸机就来了三架,朝鲜国防省气得骂这是 "把刀架在脖子上",这种时候拉上俄罗斯当盟友,相当于给自家门口加了道防盗门。

派军队去实战锻炼,更是笔划算的买卖。

朝鲜人民军虽然人数不少,但几十年没打过正经仗。这次派去库尔斯克的部队,回来后能带回现代战争的一手经验:无人机怎么侦察,电子战怎么搞,城市巷战怎么打。就像学生参加模拟考试,能发现课本上学不到的漏洞。俄罗斯那边也满意,这些朝鲜士兵能填补充兵缺口,普京政府最近还特意给朝鲜工兵发了奖章,说是 "为解放库尔斯克立下汗马功劳"。

可这买卖得悄悄做才划算。

特朗普正逼着俄乌在 8 月 8 日前停火,要是这时候朝鲜大张旗鼓地搞葬礼,等于公开给俄罗斯站台,说不定会被美国当作 "制裁同伙"。更麻烦的是韩国新总统李在明,一边喊着要和解,一边又跟着美国搞军演,朝鲜要是太高调,刚有点缓和迹象的半岛局势可能又要变僵。

给烈士高规格安葬,是怕寒了当兵的心;把仪式搞得静悄悄,是怕惹恼了家门口的狼。俄罗斯需要人手,朝鲜需要技术,美韩需要稳定,各方都在算自己的账。那些长眠在英雄旁边的年轻士兵,生前是棋盘上的棋子,死后成了外交天平上的砝码。

最近有卫星拍到,库尔斯克的排雷现场出现了不少朝鲜工兵的身影,他们穿着俄罗斯提供的防护服,用着中造的探测仪。这种混搭的画面,恰是这场博弈的缩影 —— 每个人都在借别人的光,又在防着别人的暗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