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轰炸大和岛的经验与教训!

2019-05-24 08:03:04   

在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过去历次的被检阅等大型活动中,有一个词几乎每次都强调,就是编队米秒不差。那么这个米秒不差代表什么呢?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可热闹。在一般人看来,大型活动空中的编队无非就是摆个空中造型,飞一圈就行了。实际上却没有这么简单。所谓米秒不差,就是空中的大编队需要在陆地机械化方阵的车轮开过某个标志线的同一秒,或者陆地徒步方阵最后一名标兵的步伐越过同一个标准线的同一米,空中战机编队的长机要在同一刻到达地面的某个标志线投影上。而地面的方阵运动都哪里,空中的最后一个编队要同时完成检阅。一场大型活动,空中往往有几十个编队,数百架各种型号的飞机,最终所有编队米秒不差,是非常考验功力的。要知道,数百架飞机是从分散在周边数百公里的十几个机场分别起飞,在空中再组成编队,最终统一航线,做到米秒不差。
空中多种机型的大编队要求米秒不差,并不是单纯为了公开活动表演好看的需求,实际上有巨大的实战意义,这是因为空战和空中轰炸突击往往要求一击必杀,战斗的胜负就在一眨眼之间。若是多种机型大编队做不到米秒不差,那么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空军在成立之初,就有了一次没齿难忘的战例教训。这就是著名的轰炸大和岛行动。轰炸大和岛,是指1951年11月,志愿军空军轰炸部队,以图—2轰炸机为主,3次出动轰炸大和岛,配合陆军解放该岛。大和岛位于半岛西海岸铁山半岛岬角的南端,距鸭绿江口东南约70公里。隶属平安北道。半岛战争爆发后,对方利用海空绝对优势,入侵该群岛。成为对手最靠北的一个凸前阵地,不但搜集情报,而且可能成为发动第二次仁川登陆的一个跳板。该岛及其附近的椴岛、炭岛等岛屿。
驻有对手情报机关人员1200余人,部署有雷达、对空情报台和窃听设施,专门搜集军事情报,也成为派遣特务进行破坏活动的前出基地。在半岛大规模战事局面基本明朗后,很有必要拔掉眼皮底下的这个钉子。因此联合司令部决定直接拿下大和岛。方式是先大规模的轰炸再派步兵直接登陆。因此轰炸大和岛行动也是空军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轰炸突击行动,直到今天也是无数不多的大规模主动出击的海上轰炸行动之一。经验教训都极为宝贵。
1951年10月底,总部决定空军第2、第3、第8、第10师各出部分飞机,配合陆军第50军所属部队攻占这些岛屿。11月5日夜,陆军部队首先攻占椴岛。空军第8师第22团第2大队大队长韩明阳率领图—2型轰炸机9架,于6日下午,从于洪屯机场起飞,携带爆破杀伤弹72颗,燃烧弹9颗,在第2师第4团副团长张华率领的第1、第2大队16架拉—11型歼击机的直接掩护下,执行轰炸大和岛的作战任务。同时,第3师第7团出动米格—15型歼击机24架,在宣川以南的身弥岛上空负责警戒支援。本次作战行动突然,成功地轰炸了大和岛上的目标,命中率达90%。摧毁岛上敌雷达、电台等情报指挥机构,炸死炸伤敌作战科长、情报队长以下60余人,毁房屋40余幢、粮食20吨、炮弹15万发,胜利完成任务。
11月29日夜,第10师第28团由大队长姚长川率领图—2型轰炸机10架,由辽阳机场起飞,携带炸弹54颗,照明弹33颗,以单机连续跟进的队形,对大、小和岛附近海面的敌军舰进行轰炸。由于首次出战缺乏夜间轰炸经验,没有炸中目标,但却使得敌舰艇驶离活动区域。问题主要出在第二天,也就是30日开始的第三次轰炸行动中。
前两次的轰炸,已经引起了对手的注意,大大加强了大和岛周边的空战力量。本来半岛海岸线以外的空域,就是对手空军机群和航母舰载机群的绝对控制区,因此第三次轰炸出了不小的问题。
1951年11月30日下午,第8师第24团由第1大队大队长高月明率领9架图—2型轰炸机,携带63颗爆破杀伤弹、18颗燃烧弹,在第2师第4团团长徐兆文率领的16架拉—11型歼击机的直接护航下,并计划由第3师出动米—15型歼击机担任掩护,再次对大、小和岛实行轰炸。这里面作为轰炸主力的图2和护航的拉11都是二战期间的螺旋桨飞机,对付对手的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尤其是最先进的F86,是绝对不行的。必须有本方的同样是喷气战斗机的米格15护航,但是问题就出在护航的米格15和轰炸机群汇合的位置和时间差上!
当轰炸机群从沈阳起飞后,由于提前转弯和当时风速顺风速度偏大,编队比预定时间提前4分钟进入航线起点,以大队纵队队形,经奉集堡出航。在与直接掩护的螺旋桨歼击机会合后,编成联合机群,向大和岛上空飞去。当经龙岩浦刚飞入海面上空时,突然遭到美军31架F—86型战斗截击机的打击群拦截!轰炸机编队第3中队的左右僚机当即被击落。此时,担任掩护任务的第3师米格—15型歼击机,正按原计划飞向身弥岛上空,不能及时起到支援作用,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紧急关头,地面指挥员令联合机群坚决完成任务。领队长机高月明立即组织火力反击美机,率领机群奋勇飞向目标。第2中队右僚机两台发动机先后被击中起火,该机张浮琰机组顽强地驾驶飞机编队,终因飞机失去操纵坠海牺牲。



第3中队长机通信长刘绍基负伤,仍坚持射击,将1架美机击伤。第1中队右僚机多处负伤,在接近目标时又被击中起火,飞行员毕武斌驾驶冒着受伤的飞机将炸弹投向目标,终因飞机负伤严重而坠海,机组成员全部牺牲。其余5架飞机于15时21分到达目标上空,把全部炸弹投到大和岛上。在轰炸机抗击美机攻击的同时,第2师担任护航任务的螺旋桨战斗机编队,与美机群进行了激烈空战。位于轰炸机编队后方的攻击队和位于两侧的掩护队,在轰炸机编队周围1000米的范围内,一面与美机格斗,一面掩护轰炸机前进。副大队长王天保接连击伤美机3架。大队长徐怀堂击伤1架,副中队长王勇、刘卓生各击伤1架,共击伤美机5架。成为空战史上用拉一11型活塞式歼击机击伤美国F—86型“佩刀式”喷气式战斗截击机的首次。此战共击落敌F—86飞机3架、击伤5架。
不过我方损失严重,图2轰炸机被击落4架,共15人英勇牺牲、另外被击伤4架,护航的16架拉—11战斗机中也被击落3架。在空军支援下,陆军第50军攻岛部队于当晚攻占大、小和岛,取得此次战役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