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研2款电磁炮,和土耳其的电磁炮有何不同?分析得出这结论

2019-04-12 07:04:50   



土耳其推出的电磁炮
电磁发射在军事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因此各国纷纷研制电磁炮。中美俄自不必说,韩国、印度、日本等国也加入了竞争的行列,尤其是土耳其,居然公布了三款电磁炮。那么,中国的电磁炮与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
电磁发射的原理并不复杂,按照网友的话说“在家里就可以实现电磁发射”。这话确实有点过,要想发射螺丝帽大小的物体,怎么说要有一个像样的实验室吧?不过,这话也说出了一个道理,原理可能简单,但是要在工程上达到实用化很难。美国的电磁炮折腾了很多年,就是迈不过实用化这道坎。目前看,土耳其最新推出的电磁炮比较接近实用化了,离开了试验室、试验台,实现了车载野外发射。


土耳其推出的电磁炮
不过比起中国的电磁炮,可能还是略有逊色。据分析,中国已经研制了两款电磁炮,一个是坦克登陆舰上的舰载电磁炮,这货多次在海上公开飚舰,其炫耀之意溢于言表。
另一个是根据卫星图片,显示在内陆某地有电磁发射装置在试验击穿12层靶板。这个在内陆测试的电磁炮,可能和舰载电磁炮不是一个型号,而是一个“超高音速穿甲弹”项目。现役坦克炮的初速可达1800米/秒,“超高音速穿甲弹”的初速怎么说也到在7倍音速以上吧?


中国电磁炮陆上实验穿透12层混凝土板
电磁炮上舰、上车有很多技术难点,分析我国舰载电磁炮,可以看到在很多技术环节都有技术难点:一、大功率发动机、发电机(已知40MW级船用燃气轮机、20MW级船用汽轮发电机);
二、舰船综合电力系统(马伟明的得意之作);
三、大容量储电装置(连发型电源,防止电磁炮瞬间大电流影响供电稳定);


中国电磁炮上舰
四、超级电容(据说可以30秒闪充);五、超导材料(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六、抗高温烧蚀;七、抗电弧刨削;八、抗机械摩擦;九、降低炮管震动;
十、提高炮管散热;十一、抗过载电子元件(目前做到3万G,据说5万G达标);十二、可控放电(充分利用炮管长度均加速放电,有助于减轻电弧刨削、降低炮管震动、提高炮管散热、提高电子元件抗过载能力);
十三、射弹制导元件的电磁屏蔽;十一、射弹制导(中国弹道导弹已突破黑障破除技术,但似乎用于一枚炮弹过于奢侈,因此,可能对电磁炮限速);十二、射弹飞行中控制(美国制导子弹的质心偏转控制很值得借鉴);十三、战斗装药(活性毁伤元)。


我国电磁炮上舰测试
我国的电磁炮上舰并有试射成功的报道,说明在上述技术环节都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至于具体数据还没有确切情报,诸如,弹重25公斤、射程250公里、射速6发/分….等等,姑妄听之。
笔者最新看到一个数字是,炮管寿命400发,这个数字看起来很诱人,诱人的感觉有点离谱了,已经和大口径火炮的身管寿命接近了。不过还是那句话,对于没有证实的数据还是姑妄听之。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整套系统要轻量化、小型化。072坦克登陆舰货仓面积700多平方米,装载量2000多吨,全舰只为伺候一门电磁炮,可见整套系统的体量非同小可。


​055型大驱装电磁炮 想象图
如果想让055型大驱装上这样一门炮,似乎还不现实。至于电磁炮上车,舰载电磁炮弹重20多公斤、射程上百公里,需要4000吨大船来装载整套系统;打坦克只要5公斤射弹、射程3、5公里即可,全套系统的体量不会太离谱。
常说“知易行难”,很多新装备的发展就是如此,电磁炮也不例外。虽然各国都在研制电磁炮,但是距离实用化最近的还是中国。
基于现实的威胁,远程常规打击兵器对于中国来说具有战略意义。中国的电磁炮能不能打航母无所谓,只要能实现三、四百公里距离内的火力覆盖就足够了,有道是“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