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如何实时拍摄飞行战机?答案曝光一国家沉默

2016-06-18 10:23:38   

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航天发射活动越来越活跃,西方认为这是中国在为建立天基C4ISR所做的努力,目的是强化解放军的高技术作战能力。美国军事专家称,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一个太空军事强国,不断发射的新型卫星使中国的侦察、导航、监控和通信能力迅速提升,极大地增强了解放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D2)能力,对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行动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可用来实施对海侦察和监视的卫星包括“遥感”系列、“海洋”系列、“资源”系列和“环境一号”系列,其中“遥感”系列发射频率最高,在2014年一年就达到了7颗。

【鹰眼图说军事 尖端神器栏目第651期】截至2015年5月31日,中国已经发射了30颗“遥感”系列卫星,使之成为中国最依赖的对海侦察和监视卫星。“遥感”系列卫星既有光学成像卫星,也有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能够提供多波长、重叠而连续、清晰的全球军事目标图像。特别是一些搭载合成孔径雷达的“遥感”系列卫星,能够透过黑夜、云层和阴雨,为解放军提供全天候的侦察和监控能力。

美国军事专家指出,“遥感”系列卫星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遥感”9号、16号、17号、20号、25号,很可能是用于为反舰弹道导弹和其他精确制导武器提供目标指示。因为这几个“遥感”卫星都不是1颗卫星,而是在同一轨道、采用同样倾角排列成三角形的3颗卫星,这显然是效仿美国的“海军海洋监视系统”(NOSS,又称“白云”系统)的部署方式,通过三角形星座所载的高性能雷达、光电传感器以及接收电子信号的天线来发现水面目标,并利用信号到达的时间对目标实施定位。

这些“遥感”卫星极有可能是为了发现和跟踪美国海军的航母,为中国陆基反舰弹道导弹系统提供打击目标所需的信息。“海洋”系列、“资源”系列卫星的数量虽不如“遥感”系列卫星多,但作用同样非常大。例如中国在2011-2015年发射的3颗“海洋二号”能够获取中国近海和全球范围的海面风场、海面高度、海浪与海面温度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对海面高度变化的测量达到了厘米级,而且“海洋二号”卫星还具有激光通信能力,这种通信具有高速率、高保密、低失真等特点,对于潜艇的水下隐蔽作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我国自身研制的吉林一号视频星,可以对天空中的实时飞行画面进行高清拍摄,拍摄的4K、极清、彩色、动态视频让人惊叹,军事专家告诉记者,动态视频星是未来侦察卫星的发展方向之一,中国得益于高性能成像设备技术的飞跃,近年来在高性能视频卫星的发展速度上已经名列世界第一。对于敌方海上和空中作战兵器的实时跟踪拍摄,意味着大型航空母舰这样的战斗舰艇将难有躲藏之地,更加重要的是,美国的航母可是其主要核心作战装备,一些军事爱好者称这种技术一曝光,某些国家要沉默了。

而“资源”系列卫星装有高分辨率的正视全色CCD相机、前后视相机和多光谱相机,能够近实时将图像传回地面,并且能够提供丰富的三维几何信息,测绘1∶5万比例尺数字地图,这就意味着中国的远程打击武器在进行中段飞行时,可以更好地规划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