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胖其实是F35的最大硬伤!
2021-03-06 21:11:21
虽然对F35到底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的争论在超级大国内部仍然是激烈的博弈,但是F35的总产量要被砍掉至少一半已经是普遍共识。也就是说,从原本计划中的超级大国海空军和陆战队自用版本的1700架,至少砍到900到1000架。而目前F35的3个版本已经下线了600架以上;超级大国海空军和陆战队自用机也已经有450架以上。因此F35的产量等于已经到了一半。如果按照一年再生产130架的平均速度,那么仅仅4年以后,自用版本的F35的生产线就应该停摆了,剩下的只有国外的订单。而国外的订单量恐怕很难继续维持F35的高速生产。何况超级大国自己对F35的各种信任度急降之后,恐怕众多盟友和所谓的早期入股研发的另外6国,对F35的整体信心也会全面动摇。因此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
今后想完全靠海外的订单长期维持生产线的高速运行基本不可能。这也是五角大楼下令洛马必须把年产量至少压缩一半的主要原因。因为生产速度下降一半,也就是年产量从130架以上压缩到60架左右以后,那么原本4年就可以生产完毕的后续所有F35,将会延长到维持生产线10年左右。这样就不至于重蹈F22A早早关闭生产线造成整个机队几乎要完全报废的覆辙。生产速度慢是慢了。但是起码可以确保已经装备的F35机群可以获得稳定的新零配件的长期供应,而且只要生产线存在并活跃,也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改进一些机载系统。不会像F22A的航电,永远定格在大哥大的时代而根本无法和后续的5代机系统联网。F35的生产线大减速后好处还是很多,但是所谓的国外入股方和盟友们要哭了。大减速后的F35生产线,
首先会保障超级大国海空军本身的新机供应和零配件的生产,这样还没拿到原本订购多年的F35的各家盟友。幻想中的F35机群的装备成军时间必然至少延长一倍以上。原本准备10年满编的本国F35机群,可能20年都未必配备齐全。而20年以后,6代机都出来了 。这些国家面临刚刚装备F35就完全落后的局面。但是没有自主的现代化航空制造能力,被绑在了超级大国的战车上,只能到哪里算哪里。当然超级大国也会先重点装备几个所谓的“前线”盟友。对那些地区对抗不激烈的盟友自然还要往后排。那么本来前几年被各种吹捧各种夸的F35,突然就被严重的嫌弃了呢?实际上F35的综合技术是相当不错的,低探测雷达技术,网络中心战和光电系统,都相当先进。F135这种大推力的发动机技术也比较成熟。但是根本问题在于所有F35的三个机型,都摆脱不了机身短胖这个基本的大框架,最终导致超音速性能极为低下。
图片
图片
说白了就是“一短一胖毁所有”。等于是F35B把F35A和C全部拉下水。作为一种STOVL战机F35B的短胖是必须的,因为短胖更容易平衡重心,降低飞控风险;短胖的机体也容易容纳大直径的升力风扇,但是不合把自家海空军的下代机型也一勺烩了。要知道不能超音速下,F35发射中距弹尾追超音速状态的F22A模拟的某20,原本80公里的射程会下降到12公里,这等于看得到也打不到。而对方反手就会轻易击落慢慢腾腾的F35。如此空战不用打就知道输定了。这也是超级大国想尽快抛弃F35陷阱,再搞一种可以超音速的新机型的根本原因。但是现在的超级大国,这种新机恐怕再用10年也出不来!
今后想完全靠海外的订单长期维持生产线的高速运行基本不可能。这也是五角大楼下令洛马必须把年产量至少压缩一半的主要原因。因为生产速度下降一半,也就是年产量从130架以上压缩到60架左右以后,那么原本4年就可以生产完毕的后续所有F35,将会延长到维持生产线10年左右。这样就不至于重蹈F22A早早关闭生产线造成整个机队几乎要完全报废的覆辙。生产速度慢是慢了。但是起码可以确保已经装备的F35机群可以获得稳定的新零配件的长期供应,而且只要生产线存在并活跃,也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改进一些机载系统。不会像F22A的航电,永远定格在大哥大的时代而根本无法和后续的5代机系统联网。F35的生产线大减速后好处还是很多,但是所谓的国外入股方和盟友们要哭了。大减速后的F35生产线,
首先会保障超级大国海空军本身的新机供应和零配件的生产,这样还没拿到原本订购多年的F35的各家盟友。幻想中的F35机群的装备成军时间必然至少延长一倍以上。原本准备10年满编的本国F35机群,可能20年都未必配备齐全。而20年以后,6代机都出来了 。这些国家面临刚刚装备F35就完全落后的局面。但是没有自主的现代化航空制造能力,被绑在了超级大国的战车上,只能到哪里算哪里。当然超级大国也会先重点装备几个所谓的“前线”盟友。对那些地区对抗不激烈的盟友自然还要往后排。那么本来前几年被各种吹捧各种夸的F35,突然就被严重的嫌弃了呢?实际上F35的综合技术是相当不错的,低探测雷达技术,网络中心战和光电系统,都相当先进。F135这种大推力的发动机技术也比较成熟。但是根本问题在于所有F35的三个机型,都摆脱不了机身短胖这个基本的大框架,最终导致超音速性能极为低下。
图片
图片
说白了就是“一短一胖毁所有”。等于是F35B把F35A和C全部拉下水。作为一种STOVL战机F35B的短胖是必须的,因为短胖更容易平衡重心,降低飞控风险;短胖的机体也容易容纳大直径的升力风扇,但是不合把自家海空军的下代机型也一勺烩了。要知道不能超音速下,F35发射中距弹尾追超音速状态的F22A模拟的某20,原本80公里的射程会下降到12公里,这等于看得到也打不到。而对方反手就会轻易击落慢慢腾腾的F35。如此空战不用打就知道输定了。这也是超级大国想尽快抛弃F35陷阱,再搞一种可以超音速的新机型的根本原因。但是现在的超级大国,这种新机恐怕再用10年也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