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洲际导弹弹头再入可达1万摄氏度,没有防热技术怎么办?

2020-10-15 07:37:42   




洲际导弹是一个完整体系的武器系统,而且是当今世界的终极武器。一般洲际导弹只用来发射核弹头,到目前还没有在洲际导弹上装备常规弹头备战的报道。也许未来的洲际ASBM反舰导弹会装备常规弹头,但是也极其容易引发战略误判。说白了洲际导弹就是大国之间掀桌子用的,一旦发射将引发世界大战的概率极高。因此各大国在洲际导弹上投入的资金和精力极大。而且洲际导弹本身也非常昂贵。现在看来,绝大多数洲际导弹仅仅作为运载系统的弹体本身的价值基本都在1亿美元以上。弹头的价值多在0.5亿美元以上。也就是如果一发洲际导弹带6个分导弹头,那么其总价值将超过4亿美元,大大高于绝大多数一流战斗机的单价,基本和一艘3000吨级的常规潜艇或者4000吨级护卫舰的国际单价差不多了。



因此技术要求极高而价格非常昂贵,导致当今全球真正整明白洲际导弹全部系统的国家只有4个。有人说不是5大国吗,到了这里怎么就变成了4家?其实有一家现在全面买他人的原装潜射洲际导弹。甚至准备连弹头都一起买来。因此已经不能算独立的核大国。不过恐怕还有一个“后起之秀”表示不服,认为他家也已经有资格加入独立研发洲际导弹弹体和配套弹头成功的超级俱乐部。先不说从国际政Z上很难得到承认,就是从技术上讲,这个后起之秀的洲际导弹技术本身也是一直被怀疑的。因为其最关键的弹头再入防热技术很可能到目前也没有被彻底攻克。现代4大国的洲际导弹弹头,都是以7公里每秒以上的高速再入大气层打击对手。而且为了躲避末端反导。都把弹头做成长尖锥体或者长双锥体。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缩短再入的时间,让尖锐的弹头快速穿透稠密大气。当这类弹头到达距离地面上千米的引爆高度,甚至直接打到地面上时,弹头的存速仍然有8到10马赫的高超音速,这样给末端反导系统留下的拦截时间就非常有限,拦击窗口只有最多十来秒。以目前的技术,末端反导系统拦截成功的概率不到10%。就是充分利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基本规律。不过这么做技术门槛也很高。尖椎形的弹头再入过程中会和大气剧烈摩擦产生高热,弹头的尖椎头部的温度甚至会超过1万摄氏度。这是绝大多数地球材料都很难承受的。4大国也是实验多年后才逐步攻克了这项技术。早期用石英材料,后来用耐热碳纤维。虽然知道大体的方向,但是具体配方和工艺都是4大国的绝密。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后起之秀从来没有对自家的洲际导弹进行过完整的全弹道试验。只测试过高弹道。也就是最高射高打到4000公里。



实际射程只有1000多公里。不过根据抛物线换算公式,如果采用全弹道,确实可以打到9000公里以上成为真正的洲际导弹。但是其弹头下落时却分成了2个。自己宣称是采用了多弹头,而超级大国的反导监控系统认为是单弹头防热失败而烧穿成了两半。因此判断其并没有掌握洲际导弹弹头再入防热的完整技术。在没有耐受上万度高温的防热材料的情况下,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弹头做的更加圆钝。就像有人飞船的秤砣型而不是尖椎型,这样通过加大再入空气阻力而减速。再入体周边气流温度可以从万度下降到3000摄氏度左右。防热自然更好做,不过负面影响是弹头速度大大下降。地面的末端反导系统对其拦截成功的概率可以超过50%。因此只能算是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