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歼20总设计师杨伟:中国第六代战机已开始研制
2017-06-29 11:49:33
近年来,随着歼-20和F-22陆续服役,第六代战机研发消息屡屡见诸国内外媒体。按照服役一代、研究一代、预研一代的原则,第六代战机是开研的时候了。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中美俄等世界强国已经竞相投入第六代战机研发,日本、英国和法国也计划跳过第五代直接开发第六代。前不久,中国歼-20总设计师杨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正在开展第六代战机研制工作,进一步证实了第六代战机正式进入预研阶段。
目前,中国第五代战机刚刚服役。按照美国的划分,世界上真正具备五代性能的战机只有美国的F-22、F-35,俄罗斯的T-50和中国的歼20。问题是,当第五代战机尚未完全形成战斗力的情况下,世界各军事强国纷纷投入新一代战机预研,那么第六代战机离我们还有多远?
据有关专家分析,六代机必须突破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瓶颈",才能真正达到新一代战机的性能和标准:首先,六代战机的先决条件在于发动机。新一代战机已基本确定为变循环发动机。因为变循环发动机可大范围调节涵道比以适应宽广的工况范围,以一台发动机兼顾涡扇、涡喷和亚燃冲压发动机的性能优势区间。对未来战机而言,巨大的气流速度和高度适应范围比单纯增加推重更加有意义;其次,航程速度与航程往往是矛盾的两个方面,高速需要克服巨大的阻力和高昂的油耗,从而带来航程严重不足。下一代战机有望同时兼顾2马赫以上的超巡航能力和省油的亚音速巡航能力,从而实现超越五代战机的巨大作战半径,理想状态下可超过2000公里。比如在3万米的高空,3马赫飞行时启动加热将达到300度,而5马赫则达到900度。曾经的3马赫米格-25和SR-71通过选用钢材和金钛机身勉强应付高速需求,但也成为机动性严重下降的"飞行火箭",下一代战机还这么做就得不偿失。值得一提的是,气动加热将产生严重的红外信号。而现代机载红外传感技术大幅升级,过高的速度将不利于红外隐身;再次,隐身、机动和结构这三项指标是战机外形设计的限制条件,它们对战机的要求往往是矛盾的。以往的战机总有不同程度的顾此失彼,难以完美兼顾。新一代战机能否将这些因素有机结合,也是六代战机面临的技术难题;此外,新一代战机超机动还有一个重要限制问题,就是机体和驾驶员的G值承受能力。在高马赫数下大力推动机头转向所带来的巨大加速压力很有可能直接将飞机压碎解体,如果不考虑人体限制进一步增强机体强度则不可避免带来结构重量暴涨,这更有可能得不偿失。由此可见,开发六代战机还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阻力,但是以现有军事强国的技术实力,总有一天六代战机会成为我们熟悉的战机。
那么,我们不妨对六代战机作一个猜想:超大机体,变循环发动机,六代传感器,完善的宽频隐身能力,全面的超机动性,兼顾2马赫超巡和2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先进旳航电系统和大容量的弹仓。可以说,六代战机的优势是五代战机所无法比拟的,新一代战机将全面碾压F-22和歼-20,成为未来天空的主宰。
但是,六代战机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也不容小觑。中美俄已经有了自己的五代战机,在一新代战机的研发途中,谁第一个突破了六代战机的技术"瓶颈",谁将成为六代战机的强国。我们期待中国六代战机早日飞上蓝天,相信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利刃/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