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乱象丛生

2024-08-16 00:04:05   



正当法国沉浸在奥运狂欢的时候,一海之隔的英国,却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骚乱。

没错,是打杂抢烧的骚乱,而不是抗议。

为啥这么说?因为抗议对象是政府。

现在呢?英国人的骚乱已经把公共秩序为目标了。

街头火光熊熊,一些酒店、清真寺和警察局都遭到洗劫,甚至连唐宁街大门,都挨了一枚燃烧弹。

虽然警方和军队都一直在加班,但并不能阻止骚乱蔓延。

图片



骚乱很快发展到伦敦、利物浦、哈特尔普尔、布里斯托尔、贝尔法斯特等在内很多城市,每个地方都火光熊熊。

估计新任首相斯塔默死的心都有了,别人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怎么自己上来,兜头就是一个屎盆子?

那么,英国这是怎么了?

1 一场假新闻引发的骚乱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7月29日发生在英格兰西北部城市利物浦默西赛德郡下辖的南岗镇的

一起恶性刑事案件说起。

这一天,小镇办了一个学习泰勒·斯威夫特舞曲的活动,让放暑假在家的孩子们有个去处。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个活动闯入了一个穿着绿色连帽衣服、脸部戴着口罩的男子。

和多数孤狼式袭击一样,几乎没有任何预兆,这一男子就开始挥刀乱砍(这要感谢英国的禁枪政策,否则伤亡更多)。

结果导致3名儿童遇难(年龄分别是6岁、7岁和9岁)、还造成了8名儿童受伤、2名成年人受伤。

这种对儿童的杀戮,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是难以容忍的,所以这起惨案迅速引发了英国举国震惊。

警方虽然迅速赶到并抓获了罪犯,但在罪犯身份上,警方却有点含糊其辞,只是说凶手是英国的合法居民,来自兰开夏郡、出生于卡迪夫。

说实话,这有点越描越黑的感觉,干嘛非要强调是英国合法居民?

也正因为警方的含糊其辞,始终不说凶手的名字,所以民间小道消息开始疯传。

一个拥有超过36万粉丝、名为“欧洲入侵”的账户声称,“嫌疑人是一名非法移民,发动袭击的动机是为了寻求庇护”。

随后谣言开始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甚至英国反穆斯林组织“英格兰防卫联盟”(EDL)发起人汤米·罗宾逊还宣称凶手名字是“Ali Al-Shakati”,以及“去年乘船非法抵达英国”。

民众们一听,这名字显然是中东裔的名字嘛!

再联想到近几年非法中东和北非裔移民在英国作奸犯科的事件,大家很容易相信这是真的。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上还出现了“挽救我们的孩子”和“制止那些船”(“船”指的是难民试图渡过英吉利海峡所用的船)等话题标签,还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难民收容酒店的名单。

于是,矛头很快指向了英国的穆斯林移民群体。

图片



随着电视屏幕上受害女童家长哭泣的画面不断重复播放,愤怒的情绪开始转向线下,各地都出现了以守夜、点蜡烛祈福的纪念活动。

8月初,“英格兰防卫联盟”组织起几百名成员,在深夜冲到守夜活动现场,跟守护的警察和居民发生冲突。

烧了1辆警车,打伤8名警察后,觉得不过瘾,于是又把附近的清真寺给砸了,甚至那些样貌看起来像是中东移民的出租车司机,也被拖出车外追打。

这一下子,就把事情给扩大化了。

穆斯林移民表示,我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招谁惹谁了?

于是,当地的穆斯林马上组织了个“英国穆斯林防卫联盟”(MDL),开展了保卫阿卜杜拉奎利姆清真寺的活动,和本土白人发生了激烈对峙。

英国警方怕出事,赶紧在清真寺门口构筑了防线维持秩序,但这却激起了白人的强烈反感,他们觉得政府是站在了穆斯林一边,胳膊肘往外拐。

最后,激动的白人还是冲破了防线,烧掉了清真寺。

这种破坏活动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效果。

纵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后,极大激发了白人群体的破坏热情,开始攻击一切和移民、穆斯林有关的地方。

先是吸血快餐店——因为这些店经常雇佣移民、外国大学生;

接下来是离绍斯波特不远的罗瑟勒姆的一家酒店——因为这里被政府征用专门安置阿富汗难民。

接下来是律师事务所——因为这里一项业务就是为政治庇护难民提供法律文书服务。

到现在,骚乱已经发展到砸留学生宿舍、往招收外国学生的大学教室里扔东西了。

这种打杂抢越玩越上头,很快蔓延到十几个城市。

白人群体举着“受够了就是受够了”“阻止移民,阻止中东烤肉”的牌子,朝着警车扔燃烧瓶,高喊仇视言论,甚至还学希特勒行举手礼。

这些场景看起来熟不熟悉?是不是和2019年的香港一模一样?

当时英国还说这是和平抗议呢,没想到这么快,回旋镖就扎自己身上了。

最倒霉的是那些拿着BNO护照的润英港独分子。

英国白人魔怔起来,可不管你是哪来的,一看你长得不一样就揍你,已经有数个港独分子说受不了要回香港了。

对此情况,虽然新任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先后三次召开代号为“眼镜蛇”的紧急会议,并决定成立一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常备军”应对骚乱。

但骚乱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迫于压力,警方被迫公布了行凶嫌疑人信息,并非来自中东,而是卢旺达移民的后代,是24K如假包换的英国人。

而且是基督徒,并不是穆斯林,大家别闹了,赶紧回家吧。

但是现在已经没用了,英国大小城市的街头依然剑拔弩张。

显然,骚乱已经形成,已经没人关注真相了。

就连马斯克也在添油加醋,说了这样一句话:“内战不可避免了”。

2 骚乱的背后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场骚乱闹到现在,凶手是不是穆斯林已经不重要了。

这件事,已经成为了白人发泄长久以来积压的不满的出气口,不是轻易就能平息的

那么,为什么一个假消息,却能引发这么大乱子呢?

其实吧,这就跟一个火星引燃一堆柴火一样。

本身就是英国的种族矛盾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上了,结果,随便遇到一个事,就炸了。

很多人说,这场骚乱是英国周期性骚乱的一部分。

的确,从历史上来看,英国人每隔十年左右,都会在爆发一场全国性的骚乱。

比如1981年7月,汉斯华兹骚乱;1991年9月,汉普郡骚乱;2001年7月,英格兰骚乱;2011年8月,伦敦骚乱;这些骚乱都是发生在夏季。

虽然工党认为,暑假爆发骚乱是因为青少年不用上学、整天在社会上百无聊赖闲逛,不惹事不舒服,似乎想淡化左右翼冲突的色彩。

但其实,这次骚乱的起因,与以往有本质不同。

2011年的英国骚乱是咋回事?

导火索是一名黑人男性被警察枪杀(类似弗洛伊德事件),抗议和骚乱的主要人群倡导“博爱、包容和多元化”的白左群体。

这次呢?骚乱的主要人群,却是反对移民的白人群体,是白右。

那么为什么仅仅十几年时间,英国的主流人群,就从白左变成了白右呢?

这要从两个层面来说。

第一个层面,是白人群体的“移民焦虑”。

其实吧,相比移民为主体的美国,英国倒是个不折不扣的民族国家。

早在1905年,英国就出台了《外国人法案》,限制从帝国以外的国家移民到英国。

一直到1961年的时候,伦敦的白人人口,还有高达97.7%!白人是绝对主体民族。

但是,到了80年代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撒切尔夫人启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大力搞私有化,削弱工会,用新产业带来的发展红利和税收来支撑国家。

简单来说,就是去工业化,以金融业立国。

这种做法是没问题的,白人不用再苦哈哈地在工厂打螺丝,而是在金融城的空调房里面上班就行,白人们非常满意。

但问题来了,那一些低收入的社会服务类行业,比如环卫、出租车司机、火车检票员工作谁来干呢?

移民。

自然而然,大英帝国的前殖民地,比如印度、巴基斯坦,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就成了引进移民的主体。

对资本来说,脏活累活总得有人做,那当然越便宜越好。显然,这些来自前殖民地的移民,很好养活。

苏联解体后,又涌入了一波东欧移民,也被吸纳了。

也正因为资本需要移民,所以英国才会出现了所谓“包容、文化多元化”的政治正确,这就是经济需要之上的政治表现。

进入2000年代之后,英国又参与了伊拉克战争,还支持了阿拉伯之春以及叙利亚之乱,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移民潮。

这些移民为了活命,只能往欧洲跑,然后顺着欧盟的便利互通制度,涌入英国。

所以到了2010年的时候,传统英国白人人口已经下滑到了57%,大量底层工作岗位开始被移民垄断。

不信你去看看英国铁路上的售票员和安检人员,基本都是印巴裔。

这样一来,资本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但原来的底层本土白人可就要吃亏了。

原因很简单,资本享受了移民红利,而代价,却要底层社会承担。

比如,就业岗位的挤占。

移民嘛,跑到英国之前,是有吃苦的思想准备的。

所以来了之后,也不提那么多条件,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而且因为收入不菲(相比原来),一个个干得还很起劲。

相反,本土白人呢?

一方面不愿意干脏活累活,一方面屁事还特别多,动不动强调劳动权益,还威胁要罢工。

你要是企业主(特别是小企业主),你愿意雇谁?不言而喻。

所以,1997年至2010年间,有超过半数的新工作岗位都是由移民占据。

到了2010年之后,英国创造的新工作岗位90%都由外来移民占据!

这下子,英国本土白人就难受了。躺平吃低保吧?不甘心。出去工作吧?又实在卷不过移民,难啊。

再比如,移民占用公共资源。

要知道,移民的最大梦想,是想拿到合法身份,这样就可以享受正常的社会福利了,有时候甚至拿不到身份,也能吃到一部分福利。

偏巧,英国又是个高福利国家,包括国家保健服务体系NHS、失业救济、儿童福利金、义务教育、孕妇津贴、伤残补助等等等等。

但问题来了,这些福利从哪来?

自然是全民纳税的税款。

因为税款有个结算周期,所以相当于拿过去的税,为今天的福利买单。

在白人看来,这些钱,都是我过去辛辛苦苦纳的税,凭什么要给现在没有任何社会贡献的移民?

那不就成了白人辛苦干活,白白养移民了吗?那我肯定不干啊!

而且移民家庭普遍爱生孩子,有时候光靠吃一群孩子的补贴,都够一家人生活,更让白人不满,认为移民是英国的寄生虫。

再加上一些移民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相对比较差,一直是英国犯罪率高发的罪魁祸首之一。

时间长了,本土白人就受不了了,抗议!把移民统统撵走!

这一诉求,被保守党敏锐地抓住了,所以特蕾莎·梅等脱欧派开始用“移民抢走了英国人就业机会”来进行脱欧宣传,并获得了成功。

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后,为兑现“脱欧派”主张的限制欧盟移民的承诺,英国在2020年2月推出了新的移民政策。

而且还宣布加大对非法移民的打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卢旺达计划”。

“卢旺达计划”就是,把通过非法手段进入英国的移民,不管你是不是卢旺达人,统统给你打包送到卢旺达去!

有人可能觉得,那卢旺达愿意接这些烫手山芋吗?

当然愿意,因为英国人给钱啊!

英国保守党政府答应给予卢旺达1.2亿英镑的经济转型与融入基金、3.7亿英镑的发展基金,此外还将按照每名移民两至三万英镑的标准提供重新安置费用。

至于这笔钱花不花到移民身上,卢旺达政府说了算。

所以卢旺达政府兴高采烈地答应了。

说实话,这个计划有点不讲武德,因为很难保证这些非法移民被送到卢旺达后, 能得到人道主义救助。

但是因为这一计划非常贴合英国白人群体的“移民焦虑”,所以哪怕受到全世界的人权组织的批评,英国也顺利通过而且实施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今年英国大选,左派工党上台,竟然把卢旺达计划给取消了!

为啥?

工党的解释是,卢旺达计划太费钱了!

英国工党政府新任内政大臣伊薇特·库珀说,前任政府花掉的7亿英镑用于从未起飞的包机、向卢旺达政府付款以及给超过1000名公务员发工资等。

但投入巨资后,最终只有4名非法移民被遣送到卢旺达。

这么算下来,7亿英镑遣返4人,相当于每个人都要划掉1亿多英镑!

再算算英国境内的百万非法移民,把英国政府卖了也送不起啊!

所以还不如取消卢旺达计划,把原本计划用的钱,用来阻止新移民从海上进入!

这个逻辑是没毛病的。

但问题在于,本来英国政府就财政困难,哪有这么多钱建设海岸报警设施和海岸巡逻队?

结果就是,遣返移民的计划停止了,而又没有对阻止移民进入采取措施。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现在既看不到将现有移民送走的希望,又看不到阻止新移民进入的前景。

所以潜藏在英国白人心中的移民焦虑,噌的一下又起来了。

这时候,只要发生任何一点和移民有关的事件,就会引发一连串反应。

就好比一口压力锅,里面的压力越来越大,稍微有个口子,最终“嘭”的一声爆炸了。

图片



其实说起来,如果白人群体只是抗议,事情可能还闹不了这么大,但问题在于,有人“开了第一枪”,事情就失控了。

在英国,有一群好斗的年轻群体,英国人称之为“lads”。

他们多来自英格兰北部的工业重镇工人家庭,一方面他们受限于经济条件,很难接受较好的教育。

另一方面,他们属于被移民抢走工作群体的受害者,对移民充满仇恨。

所以,只要有涉及移民的话题,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他们,而也就是他们听风就是雨的暴力行为,才催生了这场骚乱。

第二个层面,是移民的融入焦虑。

接触过英国人的都知道,英国人看似彬彬有礼的背后,其实是骨子里的傲慢。

对待移民也是一样,也许他们可以给移民提供工作,可以和移民一起上学,一起坐车,但从来不会认可移民是和自己一样的,拥有同样的权利。

这也就导致,英国的移民,根本无法彻底融入这个国家,特别是那种长相和英国人迥异的中东裔和亚裔。

所以,其实针对移民的歧视,一直都存在,最典型的,就是“疾风世代丑闻”。

“疾风世代”指二战后乘坐“帝国疾风号”客轮来英国打工的加勒比海人。

这群人多数在英国的企业及政府机构中(如英国铁路、国民健康服务、公共交通企业等)从事着底层的工作。

例如司机,护士,清洁工及其他体力劳动,极大缓解当时英国国内的劳动短缺。

现在到底有多少移民属于“疾风世代”,没有准确数字,但保守估计,大概有50万。

但是,英国对这些人的态度,则是“用完就扔”。

进入新世纪后,这些“疾风时代”基本都到了退休的时候了,但英国人却不愿意支付这些人的养老金!

当然,英国人找的借口也非常充分,“疾风世代”的确是可以合法居留并领养老金的,但问题在于,你要先证明自己是“疾风世代”啊!


而当时掌管英国内政部的,正是主张强硬驱逐移民的特蕾莎梅。

你品,你细品。

说实话,这活干得太糙了,糙到所有人都看清了英国政府的真面目。

那么,兔死狐悲的移民群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呢?

那自然是控制政府。

移民群体特别是穆斯林群体有个很大特点,抱团。

相比整天只知道争吵的白人群体,穆斯林群体非常喜欢支持自己人,这在民选政治中,可是个大杀器。

在英国,虽然穆斯林群体只占6%,但问题在于,穆斯林群体在城市中非常扎堆,这就导致其相对比例非常高。

以伦敦为例,如今本土白人只剩36.8%,其他的人口要么是黑人,要么是中东或者北非人或者亚裔,其中不少都是穆斯林。

虽然各个族裔平时也勾心斗角,但在对抗白人这件事上,还是统一战线的。

这就相当于,每次投票,白人需要以三分之一的数量,去对抗三分之二的选票,更不要说英国白人群体里面也有穆斯林。

所以,2016年的时候,穆斯林人口占伦敦的15%,但硬是靠疯狂的拉票,把巴基斯坦裔的萨迪克.汗推上了市长宝座,成为伦敦几百年来第一个穆斯林市长。

不仅伦敦,今年5月的英国选举,还选出了11个城市的市长,其中9个是穆斯林。

此外,还选出了大量的穆斯林来担任英国的议员。

你看,我们经常嘲笑法国绿化严重,但人家法国好歹政权在白人手里。

英国呢?穆斯林群体已经渗透到英国权力核心了!

更关键的是,人家完全是走合法的渠道选上的!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选上之后,自然就要给自己人倾斜性政策。

为啥英国这些年建了3000多座清真寺,搞了130多个伊斯兰教法庭?

就是因为有这些议员在里面。

从趋势来看,喜欢生孩子的穆斯林吊打一帮不生孩子的白人,所以总有一天,英国会变成一个伊斯兰国家。

但问题在于,越是这样,那些白人越焦虑。

对于白人来说,以后自己的女儿要戴头巾,自己的儿子要遵守沙里亚法,谁能接受?

本来就歧视移民,以后居然要受移民管了,谁能接受?

本来工作就难找了,未来移民掌权者还要放松移民管控,来的移民更多,工作更难找,谁能接受?

而且,看来看去,自己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样一来,白人群体自然会对移民群体饱含恨意。

同时,因为这种恨意往往是施加于个人的,那么被歧视和伤害的移民必然会反弹。

一般来说,对第一代移民来说,就算受了委屈,也会忍着。

但是他们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没有那种"我们是来做客的"、"感谢收留"的想法,而是会有一种"我就是这里人,凭啥歧视我?你们这帮该死的种族歧视分子",受点委屈就要报复,甚至故意伤害。

你看2005年伦敦地铁七七爆炸案的人肉炸弹,还有ISIS的“英国圣战四人组”,都是移二代或者移三代。

7月29日这个惨案,也属于移二代作案。

这种犯罪,又恰恰给了移民焦虑的白人群体一种正反馈。

结果形成了一种“移民感觉受了歧视和迫害——报复白人——白人加深移民焦虑——游行抗议——移民又感觉受到歧视和迫害——变本加厉报复白人”的恶性循环。

这种恶性循环已经深入英国社会肌体,无药可救。

3 经济问题下的乱象

有人可能奇怪,英国的移民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啥现在开始爆发了呢?

原因也很简单,经济。

在英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机会多,白人不用怎么费劲,就能获得高收入,同时享受移民群体廉价的服务。

所以,就算有人对移民有意见,也闹不出这么大动静。

但现在呢?

2023年,英国经济增长0.1%,是自2009年以来最弱的表现,一不留神就可能为负了。

很多人奇怪,英国好歹也算强国之一,怎么落到如此地步了?

其实吧,这完全都是英国人自己作的。

第一是去工业化。

曾经的英国多牛啊,工业革命的先行者,曾经的世界工厂,跺跺脚整个世界都抖三分的地位。

可是二战之后,英国元气大伤,制造业持续衰落,和美国越差越远。

到了撒切尔夫人时代,又推行 “去工业化”战略。

主动放弃冶金、造船、建筑设备等传统重工业,把很多制造领域的百年老字号企业都卖了,只保留汽车、航空航天等部分高端制造业,发展重点转向金融业和服务业。

金融业和服务业有好处,那就是非常有利于GDP,一笔交易动辄几十亿英镑,统计上来非常好看。

但坏处就是,经不起风吹草动,一有波动就完蛋,同时,这种行业在吸纳底层劳动力方面,先天不如制造业。

结果就是,像苏纳克那样的金融高管,动辄百万英镑年薪,而社会底层,可能连牛奶都买不起。

这种情况英国人其实也意识到了,2008年的时候,英国开始了“再工业化”之路。

但是,在工业化谈何容易?

世界工业分工格局发展到今天,其实基本定型了。高端有美德日,中端有中国,低端有印度越南。

英国就是再努力,也很难找到合适的生态位了。

相反,因为对移民群体的不满和保守党的煽动,英国又玩了个脱欧。

玩的时候很爽,但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英国彻底脱欧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大量金融机构疯狂出逃。

2020年底,虽然经过数轮激烈谈判后,英国避免了“无协议脱欧”,但涉及大量跨境业务的金融服务业未包含在贸易协议中。

这意味着总部位于英国的金融公司无法在欧盟开展业务,可能导致短期内英国金融业务流失,甚至造成长期风险,对于伦敦金融城是一项严重打击。

资本爱的是钱,不是英国。

当在英国搞金融赚不到钱,那资金就会外逃,原本设在金融城的公司开始向欧盟方向大规模转移业务。

所以英国退出欧盟后,已有超过440家金融机构已经或正在将业务转移至欧盟。

其中最大的就是巴克莱银行一家,卷走的资产就达到了2150亿美元。

第二个是贸易拉胯。

在过去,英国和欧盟之间没有贸易壁垒,人员流动也没有障碍,这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外贸企业的通关成本。

脱欧之后呢?

虽然英国勉强签了零关税和零配额的自由贸易协定,但英国向欧盟出口商品,还是要经过海关边检的一系列检查,和一堆复杂繁琐的文件手续。

出口时间加长,导致企业的成本加大,再加上欧盟国家多少要给英国商品制造点贸易壁垒,英国的出口能力是越来越低。

2021年,英国对欧盟出口的商品总额减少了200亿英镑,出口企业从2020年的27000多家下降到了18000多家。

第三是重启工业化失败。

制造业是一个非常依赖产业链的领域,英国这样的小国家,是不可能搞定所有制造业零部件的,只能依赖进口。

可是脱欧后,来自欧洲的零部件要交关税了,而且脱欧增加的海关边检等一系列复杂的文件手续也开始越来越多,导致进出口时间加长。

这样一来,势必造成英国制造业终端产品的成本增高。

不涨价吧,赔钱,涨价吧,国际竞争力又会下降。

而且英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就是欧盟,占总出口的比重超过50%,本身卖到欧洲商品经过关税已经不占优势了。

你再涨价,还卖不卖了?

要知道,资本是非常敏感的,英国制造业成本高了,资本就会跑。

结果就是英国制造业遭遇巨大打击,在产出、订单和投资上受挫严重,极大拖累了GDP。

而当经济不行的时候,原来掩藏在经济发展之下的各种幺蛾子的就出来了。

比如,政局动荡。

自保守党2010年上台以来,英国这8年换了6个首相,像走马灯一样。

为啥?就是在于政策失效。

保守党上台后,实际上是继续以撒切尔式的新自由主义范式来开药方。

无论是卡梅伦时期的紧缩财政,还是特拉斯短命政府提出的“迷你预算”休克疗法,实则都要遵从两条路线:

一方面是不断制定更倾向于大企业和富人的政策;

另一方面则是削减公共开支特别是医疗、教育等领域公共服务开支,从而期待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及“涵养经济动能”来促进增长。

但问题在于,保守党的这种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增长,反而呈现经济增长乏力和社会不平等加剧的糟糕局面。

2010至2023年期间,英国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1.6%,2023年更是低至0.1%,成为全球表现最糟糕的经济体之一。

英国的阶层和地区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也在不断扩大:

2021年英国基尼系数高达32.4,高于大多数的欧盟国家和经合组织国家;

英国最富有的10%家庭所拥有的财富占比一直在上升,2021年已达到57.1%;处于财富排名后50%的英国人财富占比只有4.6%。

工党财政大臣里夫斯说:

伦敦及英格兰东南部地区创造了英国绝大多数的经济增长,英格兰西部、北部以及英国绝大多数地区生产力水平远低于英国平均水平,同时落后于欧洲大陆和美国,

里夫斯将这种情况形容为,“双轨英国”。

社会财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自然就会激化,反映在政界,就是无论谁上台,干什么,结果都会被喷死。

所以结果就是无论谁当首相,都干不长。

结果保守党换人换得无可再换的时候,民众觉得保守党无可救药了,干脆换工党上来,死马当活马医。

你以为换首相是机制的自我修复吗?并不是。

换首相跟闹着玩似的的结果,就是没有一任政府,可以高效推行自己的经济政策,都是刚刚起个头,结果头换了,又要换新思路。

德国《世界报》曾刊文指出,英国过去13年制定了11项不同的经济战略,然而每一次都无法得以较好贯彻,最终损害了投资者和产业界对于政府能力和营商环境的信心。

同时,公共发展计划也往往成为政治更迭的替代品。

比如,前首相特蕾莎·梅曾经希望推动振兴北方的一揽子经济计划以及修建高铁的项目,结果一下台就被砍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古人诚不余欺,只是这朝令夕改的代价,就要英国人自己承受了。

比如,财政破产。

前一段,新上任的工党领袖基尔·斯塔默,派遣财政大臣里夫斯进行财政审查后,直截了当地公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英国财政赤字已经高达200亿英镑,甚至戏称英国已经“破产”!

更可怕的是,2023年英国的政府债务竟然攀升到2.5万亿英镑(22.89万亿人民币),超过了全国一年的GDP!

英国可不是美国,美国国债有全球接盘,英国有么?

所以不少人认为,这种债务水平像一个不停膨胀的气球,随时可能引发一场金融风暴。

工党之所以把这种家丑公布出来,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责任都在保守党!

工党是不准备替保守党背锅的。

但是保守党已经下台了,你总不能让保守党再上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所以擦屁股的事,最终还要工党来干。

咋擦屁股呢?只能节流了。

所以,工党宣布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将通过暂停医院建设和道路项目等措施,在2024年至2025年节省55亿英镑,在2025年至2026年节省80亿英镑。

此外,前首相苏纳克的新教育资格计划将被取消,其推进的成人社会护理收费改革也将暂停,以节约开支。

这样一来,老百姓的日子就更苦了。

比如,罢工频发。

大概从去年2月份开始,罢工就成了英国的高频词。

先是医疗行业,然后是火车司机,再然后是邮递员,紧接着是教师,最后连公务员都加入进来了。

为啥英国人这么热衷于罢工了?

没办法,实在是快活不下去了。

英国以金融立国,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但一旦世界陷入经济下行,再加上脱欧后金融机构外逃,英国就原形毕露了。

而且从2020年开始,随着美国开始疯狂印钞,英国也开始疯狂放水。

英镑的M2从1995年的5000亿英镑,增长到2023年的3.1万亿英镑,增长了6倍。

人家美元可以靠美元收割全球,英国能收割谁?连英联邦国家都收割不动好么?

结果通胀都反噬在了自己身上。

美国通胀达到7%,民间就闹得不要不要的,英国是多少?


图片



这种通胀直接导致工资缩水,严重影响了民众生活。

大约450万的英国家庭面临严重的财务困难,150万的贫困家庭已经难以支付吃饭和用电的账单。

民间怨声载道,所以只能罢工求涨工资。

而且,因为罢工相对集中于公共部门(因为公共部门员工实际工资缩水更加明显),所以英国的公共服务就别指望什么质量了。

你去坐火车别抱怨晚点,火车能开就不错了,这种糟糕的体验,反过来又会增加民众的怨气。

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政局动荡、财政破产,还是罢工频发,最终买单的是谁?

还是老百姓。

那么当老百姓的不满积累一定程度的时候,英国自然会出大乱子,甚至爆发革命。

这可不行,那么怎么在经济萎靡之下,缓解社会矛盾呢?

在过去,英国肯定要发动战争了。

但现在,英国海军只剩六七条驱逐舰了,哪有实力发起战争?

那就只能祸水东引,把老百姓的矛头引向移民。

这样一来,就变成了“愤怒的极右翼”和“愤怒的少数族裔”直接面对面。

当大家都沉浸在“关笼斗鸡”的时候,底层就没人关注社会矛盾了。

去年肯·洛奇送去戛纳的电影《老橡树酒馆》,就揭示了英国政府有意无意地引导这种戾气向移民群体发泄的现状。

4 英国的末日

说实话,当前的移民矛盾,不仅是英国面对,法国、德国等国家,同样面对。

可以说,现在整个欧洲,都坐在一个移民矛盾的火山口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

曾几何时,他们将国家的动荡美化为“民主进程”。

现在呢?当“民主进程”发生在自己的国土上时,就变成了“骚乱”了。

说白了,西方国家的所谓民选制度,没那么厉害。

在过去有效,是因为他们可以四处掠夺,给自己补血,所以怎么折腾也没事。

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他们掠夺越来越难的时候,这种吸血模式就难以为继了,结果就是自己内部矛盾爆发。

这其实就是昂撒人的真实水平,只会制造问题,不会解决问题,他们只会转移矛盾,而不会缓和矛盾。

西方国家希望享受移民带来的经济红利,却不愿付出消除文化隔阂、根除种族歧视的社会成本,这种矛盾注定难以长期维系。

加上全球经济整体的不景气,英国发生大规模骚乱暴乱事件,只是个时间问题。

英国的乱象,只是一场资本主义危机的预告罢了。

现在,哪怕工党斯塔默,面对如此窘况,也无能为力。

也许,英国这次骚乱,只是英国的灭亡的预演。

不过英国灭不灭亡,我们不关心,我们只关心,在英国灭亡之前,能不能先把圆明园的文物还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