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面对华尔街大鳄的做空攻击,中国怎么办

2015-07-07 12:58:33   

首先,在今天股市收评基础上再补充点对市场的看法和判断。


周末国务院强力救市,周一大盘早盘直接高开7%以上,但开盘后震荡下行,沪市盘中一度翻绿,深市、创业板、中小板更是都创了新低,创业板甚至盘中一度再跌超过7%,盘中振幅超过14%。从这些盘面情况上看,我们能看出些什么呢?


从周一走势及收盘后的信息看,我们昨天分析的国家队会救指数、蓝筹,但不会救创业板,这一点在周一市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周一开盘高开7%以上也是过去大救市后的常态,但接下来市场震荡下行最终只有沪市收涨的格局却也是罕见的。盘中,国家队拉四大行、两桶油及一些金融股的强势,使得沪指没有创新低,并在尾盘收高。而从收盘后各方公布的数据看,国家队投入的资金并不是很多,倒是沪港通出逃了一百三十多亿,其它一些资金跑路了不少。


通过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因何原因,第一天救市未能见到预期效果却是事实。没有见到预期效果,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早期各方面对这次大跌都缺乏心理准备,也没有相应的预案,这使得关键时刻措施力度不够,导致市场信心受到重创,如今市场仍处恐慌之中,仍有资金大规模出逃,同时场外资金依然信心不足缺乏入场意愿,最终使得救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国家队投入资金的规模仍然不够,这可能是因为时间短,资金筹集得不够或另有想法所致,其中可能包括在强救市方面的意见不一致的影响等,也可能是想周一先释放一部分空头或给相关国家队机构调仓的时间。


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后面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就越来越关键,因为后市想将市场拉起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也就需要更多的真金白银。不过,考虑到这次救市的意义,后续资金的供给应该能跟得上,这一点从央行向证金公司释放流动性的措施可以看得出。


从周一高开低走所收的K线形态看,空头最后的肆虐没有将市场再打下一个台阶,这就说明救市还是起到了一定效果。后面,随着空头力量被削弱和救市力量的不断到位,市场信心会有所增强,这个时候再猛烈攻击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但是,这种手法的问题在于,时间拖得越久市场对长期的信心越弱,在战略层面就越被动。所以,政策和资金都需要更快到位,然后以更快、更猛的方式来完成逆袭,这才能在战略上和长期上争取更大的主动。周一不理想,周二将会是救市的第二幕,非常重要,拭目以待!


在股市大跌形成一波股灾后,各方都开始反思这次大跌,排除一些极端观点外,个人认为很多观点都很有建设性,也值得我们去反思。占豪的看法在前两天已经有所阐释,即这既是对投资者的一次风险教育,也是对管理部门的一次风险教育。这次事件,其坏的一方面很明确,由于这次暴跌在牛市中深深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其必然对中国未来资本市场发展、深改进程、转型升级进程和大国战略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这点毋庸回避,同时现阶段也远不至于说不可修正。但也并不是说这事发生在现在就只有坏的一面,事实上这事也有一些“塞翁失马”的味道,客观上如果能做好后续,就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试想,在我们监督、监控机制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如果风险继续积聚,等到了8000点、10000点再集中突然释放,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那伤害可真的就太大了,比现在要大n多倍。特别是,如果这种事发生在我国金融、资本市场都开放后,又恰遇高位,那风险集中释放的同时再遭受华尔街资本大鳄的攻击,又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早一些发生比更晚发生更好一些。当然,无论是“失马”还是“亡羊”,这都是惨重的代价,我们都应该尽量不失马或不亡羊,做到尽量多的预判。


通过这件事的发生,如果国家层面能形成一个金融安全的专项领导小组,未来再遇到紧急事态可以更早、更及时地预先处置,这就是很好的亡羊补牢措施。同时,我们还能借此机会对现有的机制漏洞进行修补,譬如场外杠杆的问题,如何设定相应规则,将其纳入监管,有效控制风险,就需要我们在机制上做好制度的创新和规则的设定。而且,通过这次事件,借机打通央行、财政部、国资等部门与资本市场的安全控制的联动配合机制,也是未来控制金融、资本市场风险的有效机制。若这些最终都能实现,并能在未来实实在在地修复了漏洞,并借机扎好了资本市场的“篱笆”,那么这次事件就是化不利为有利。当然,化不利为有利的前提还得是牛市继续,否则改革进行不下去了,这些机制形成也就形同虚设了。


关于反思的观点,排除那些极端观点不谈,占豪(微信号:zhanhao668)对完全否定金融创新、金融开放持不同意见,个人不认为因为这次股灾就应该停止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创新。下面,就谈谈个人的看法。


中国为什么要进行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创新?


占豪之所以认为中国应积极推动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创新与开放,是基于如下三方面原因:


一、美国陷入危机及衰落期是中国金融、资本走向开放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机遇期,该机遇期大约10年,错过将不再。


美国危机自2007年开始,经过3年的内部机制紧急调整,2010年美国开始调整国家,接下来是长期的调整策略。根据过去美国在遭遇重大危机时调整的时间看,这个周期一般大约10年或稍长。譬如,美国在1960年代在中苏的夹击下处于疲态,1970年代开始调整战略,经过大约10年调整在80年代逐渐进入景气周期,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彻底扭转劣势,最终在博弈中导致苏联政府垮台解体。更早一些,1929年美国股市出现大崩盘,美国出现严重的大萧条,之后10年世界逐渐进入混乱,而这一时期的美国却在尽量修生养息,大约修生养息十多年后才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宣布参战,并一举奠定世界格局。


历史告诉我们,美国从2010年到2020年这个周期内是处于调整状态的,相对实力是较为疲软和衰弱的,这个时候中国如果不能借机一跃将人民币国际化,让中国成为国际化的资本大市场,并尽量将国际秩序修正到符合中国经济体的运转,那么,到了2020年后,中国再想搞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投资开放,不但会遇到更大的压力,其战略风险也将更大。


所以,从当前国际战略博弈形势而言,中国必须抓住这个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秩序大重组的时期,完成国际化的过渡,一跃成为与美国在经济、金融领域可以竞争的大市场。只有这样,我们在未来才有持续的能力与美国继续竞争。


二、中国深化改革、经济转型升级都需要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创新。


我国深化改革需要非常巨大的成本,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升级都需要大规模的融资,这种时候如果不推动金融创新,加大对改革、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可能就面临缺乏推动引擎的尴尬局面。而要想充分利用资本引擎的推动,就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的储蓄资金和境外的资本流入,这就必然要涉及到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创新。因此,推动创新这个大方向是没错的,关键是在细节上的掌控。


三、中国大国战略需要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创新。


我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关系到中国能否崛起和长治久安,也关系到未来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然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需要调动大量的资本、资源方能推动,这就需要中国能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大市场,才能将发达国家的资本为我所用,才能在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的同时发展壮大自己。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没有一个开放包容的金融体系,如果没有相应的创新能力,则“一带一路”将很难推进。


基于上述三点,个人认为推动金融、资本市场的创新与开放就战略方向上来说没有任何问题,抓住战略机遇期积极推动也没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因为创新在现实中已经爆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股灾,我们又该如何进行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创新与开放呢?


该如何进行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创新与开放?


在占豪看来,既然战略方向没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方案和实施的问题了。关于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开放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最高层面已经达成共识,金融、资本市场都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这一点应没有任何异议。如此,金融的开放与创新的问题主要就集中在安全领域了,个人就中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创新与开放的安全问题提三点看法:


一、开放、创新须兼顾体系安全。


要进行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创新,必须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如果确认风险大到不可控,那么相应的开放与创新宁愿晚一些,等条件成熟再开放或创新,开放创新必须要先考虑整体安全问题。如果有风险但风险相对可控,则可摸着石头过河逐渐推进开放和创新,同时做好安全防范的处理预案。


二、开放、创新须伴随法治的完善,监督、监控手段的同步升级。


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创新,必须同时推动依法治理的完善。因为,一个“三公”的市场,必须依法治理,只有依法治理的市场才能吸引国内外的资本进行长期投资,才能使得我国的资本市场成为真正的国际大市场。


当然,伴随开放、创新的机制还要包括监督、监控的手段的升级,如果没有监督、监控手段的同步升级,则市场的开放和创新就是不可控的,不可控的风险一旦爆发,可能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而一发不可收拾。就像这次股灾,就是因为我们的监督、监控机制未能有效地监管、监控场外配资,从而最终引发一轮不大不小的市场大跌困境。


三、开放、创新务必构建应对紧急事件的机制。


从这次市场大跌的应对来看,我们的反应没有能及时阻止多米诺股票效应在股市的形成,从而在应对措施上频频被动,至今颓势仍未有效扭转。这次事件,促使我们政府有必要快速建立金融安全应急机制的领导小组,促使我们建立稳市、托市的平准基金等。没有相应的紧急机制保驾护航,未来一旦中国资本市场完全开放,又逐渐形成机制性风险,那么面对华尔街大鳄的做空攻击,可能我们将可能难以应对风云突变的市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