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条炮弹自动灌装生产线都在某大国?
2024-05-03 23:08:29
昨天瀚海狼山已经谈到,因为TNT与黑索金等现代主流炸药灌入钢瓶状态的炮弹,有一个从半融化半流体状态,而且其内部温度普遍在80摄氏度以上的浓糖浆形态,最终自然冷却到室温水平,再凝固成类固体状态的工艺过程。因此炮弹的炸药填充,其实就是浇筑工艺。而任何浇筑工艺,包括最常见的建筑上的浇筑水泥,都可以以纯手工、半手工半自动,以及全自动机械灌装这三种方式来进行。而根据常识很好理解:这里面纯手工浇筑生产效率最低,半手工半自动模式效率较高,而纯自动化的流水线式的灌装生产效率最高,是人手浇筑完全无法对比的。但问题是作为安全系数要求极高的支柱型军火产品,除了生产效率之外,安全质量的要求也一点不能降低;否则生产出来的炮弹动辄炸膛,
图片
导致所有一线炮兵都不敢使用某些批次的炮弹;导致战争不用进行,自己就先自动举白旗了。那么纯手工、半自动与全自动灌装,在先不讨论产量的情况下,哪种模式浇筑的炮弹质量最好呢?这个真不能一概而论。这就在于,如果浇筑炮弹或者导弹战斗部的人是万中无一的弹药专家,那么此人纯手工浇筑出来的炮弹或者导弹的战斗部往往堪称完美的工艺品。各军事大国一些产量不大的超级导弹的战斗部,特别是用来引爆HE弹头的起爆炸药,基本都是这类军工大师个人纯手工浇筑的。而且浇筑出炸药的毛坯之后,还要再像雕花一样的剔除微观上的瑕疵,这样的产品才是绝对完美、绝对可靠的。不过相对缺点就是:这种给炸药雕花的大师级人物,即使大国也只是个位数存在。如果用来生产普通的,
图片
大口径炮弹,那么一年下来也只能生产几十发。显然远远脱离实战需求。那么能不能为炸药雕花大师多找徒弟,比如一次性培训几十人甚至几百人?这样做效果也一般!因为名师未必出高徒,大多数人都是相对平庸的存在。几百个徒弟人手一个电热壶,最终浇筑出来的炮弹,必然会存在少量的裂隙与气泡。而即使1千发炮弹里面有1发有引发殉爆的底隙存在,那么也是很致命的。人手一个电热壶,主要是给融化状态的炸药保温。而在灌装以前,钢瓶状态的空炮弹壳也要先行加温。这样才能确保浇筑过程中尽量减少气泡与天然空隙。但是这么做仍然不够。要确保炮弹基本没有浇筑凝固后的缝隙,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浇筑过程中的浓糖浆一样的炸药,增加一定的额外内压。这样浇筑进钢瓶的,
图片
炸药,才会大大减少气泡与底隙产生的概率。要让半流动性的炸药普遍具备内压,而且每次浇筑量都非常标准,不会轻易溢出,自然是全自动灌装生产线才能实现。以上这些,都是很基础性的工业原理,那么整个北约为何还在人工浇筑呢?最要命的其实是两点:第一,就是浇筑期间的炸药,最好是当即合成当即浇筑;说白了就是趁热打铁,而且量大从优。直接一大锅,几百上千吨加入反应釜,升温带加压后全自动灌装,一次性生产几万到几十万发大口径炮弹。但是目前北约的炸药,包括发射药,原材料都来自东亚某大国的进口;已经完全丧失了一边合成一边大容量浇筑的工艺基础。只能是开工后吃小灶。进口一批原料现场熬制一小锅,然后一人一个水壶手工作坊式生成。第二个原因也很关键。
图片
这就是某大国早在20年前,就通过极为巧妙的途径,彻底解决了大批量炮弹成品的精确质检难题。可以确保百万发新炮弹都不会有一发存在严重的质量瑕疵。而整个北约系统,至今还需要对每一发新炮弹挨个过X光机;甚至对每批500发,都要现场锯开1发目视检验,如此的生产效率能高了才怪!总之产业链不完整往往是要老命的,这个原理在军火生产中同样适用。而全球有20条以上的大口径炮弹灌装线,居然都在某大国。如果有足够的订单,一天一夜交付百万发都不是什么难题。这是要活活羡慕死整个美西方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