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传人:俄借道伊朗空袭IS,美国这回真急了!
2016-08-21 12:54:49
据悉,其中针对「伊斯兰国」的空袭发生在叙利亚中部代尔祖尔附近,另外两次则发生在反对派武装分子与政府军交战的叙利亚西北部靠近阿勒颇的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伊朗历史上第一次向其他国家开放军事基地用于打击第三国目标,甚至在亲美的巴列维时代,美国都不曾享受过如此待遇。
伊朗的军事开放意外地朝向了俄罗斯,这堪称俄的最新外交得分,也反映出俄在很积极地扩大其对中东的影响力。
华盛顿无法掩饰自己的失落,它表示俄这样做涉嫌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制裁伊朗的2231号决议,该决议禁止各国向伊朗转让、提供或销售战机。这种说法一听就挺勉强,莫斯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它。
同样让华盛顿不开心的是,伊拉克同意从伊朗起飞的俄战机通过其领空。它限定了条件,但那些条件有点像是说给美国听的。在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伊拉克通常被划入「亲西方」的国家行列。
莫斯科还传出消息说,土耳其也有向俄战机开放使用其基地的计划。而土是北约成员国,它真那样做无异于「乱了章法」。
无论如何,此次俄罗斯和伊朗走的如此近,不禁让人怀疑俄伊可能会走向联盟。
历史
事实上,俄罗斯与伊朗在历史上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怨恨交加期。19 世纪初,随着俄国帝国版图扩展至 外高加索地区,俄国与控制该地区的波斯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冲突一触即发。
19 世纪初,俄伊战争爆发,俄军大败伊军,之后,双方缔结和约,条约不仅承认俄国对格鲁吉亚和达吉斯坦的统治权,而且将杰尔宾特、巴库和卡拉巴赫等地区割让给俄国。1826年, 俄国发动新一轮对伊战争,俄军攻占埃里温,进入阿塞拜疆等地,伊朗被迫求和,两国签署《土库曼彻和约》,该条约不仅使俄国获得了包括埃里温在内的部分亚美尼亚领土,而且攫取了在伊朗的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以及独霸里海的航行权。此后一个世纪时间内,俄国伙同英国操控着伊朗的政局和经济命脉。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与伊朗政府签订友好条约,宣布放弃俄国在伊朗攫取的一切特权,致力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然而,二战爆发后,由于伊朗被苏联等同盟国怀疑加入轴心国阵营,伊朗政府被迫将600名德国专家运送到土耳其。然而,随着德国军队推进到高加索,盟军为防伊朗投靠德国,苏联与英国出兵直接占领了伊朗。
1945 年 5 月,欧洲战事接近尾声,伊朗政府要求德黑兰会议三巨头兑现承诺,从伊朗立即撤军。美英表示同意, 但苏联以各种理由推托,同时加强了对伊朗内政的干涉,支持伊朗境内的 阿塞拜疆和库尔德人从事分裂活动, 甚至以武力阻挠伊朗政府军的平叛行动。1946 年,伊朗政府在联合国安理会两次将苏联推上被告席。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也为了防止给美英在其他国家驻军的口实,斯大林被迫做出让步,决定全部撤出在伊军队。出于对苏联的疑虑和不信任,冷战开始后伊朗倒入反苏的西方阵营。
1979 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霍梅尼政权提出了「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的口号,伊朗外交实行「两个拳头打人」,既反美,又反苏。苏伊关系仍止步不前。直到两伊战争爆发,伊朗面临艰难的处境,不得不缓和与苏联的关系,双边关系才逐渐有所改观,直到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后,俄伊关系先从经济方面开始升温,主要的合作领域是军火贸易和能源合作。1992 年至2000年,俄罗斯向伊朗出售了超过40亿美元的武器, 伊朗成为俄罗斯武器的第三大出口国。之后,两国又达成了多项武器交易的协议。如2007年,双方签署了有关出售 S-300 防空导弹系统的合同。俄伊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同样引人注目。1995年1月,俄罗斯与伊朗达成协议,同意帮助伊朗兴建布什尔核电站。2009 年 11 月,俄罗斯能源部长 与伊朗石油部长签署协议,同意组建 一个联合能源投资公司,合作完成 15 个新的油气项目,在里海附近建造一个炼油厂以及进行天然气交换。
总的来说,冷战后,俄罗斯和伊朗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
俄伊联盟?
俄罗斯借到伊朗空袭IS一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舆论认为,俄罗斯此举可能标志着其与伊朗建立联盟关系的可能性大增。但小编,并不这么认为。从联盟的角度来看,倘若俄罗斯和伊朗建立军事联盟关系,一方面在国际层面可能会引起联盟竞赛,导致国际局势的变化,从而引起更大范围的冲突;另一方面,由于伊朗树敌过多(美国、以色列、沙特……),俄罗斯如与伊朗缔结联盟条约,恐容易受牵连。
最有可能的是,俄罗斯与伊朗建立的是一种「特殊关系」,它介于联盟和正常合作伙伴之间。历史上,这种「特殊关系」很多,如英美特殊关系、叙利亚和伊朗特殊关系、俄罗斯与叙利亚特殊关系等。通俗的讲,「特殊关系」是一种处于谈恋爱不结婚的状态,高于朋友但无法律上的约束。
事实上,俄罗斯和伊朗在政治上「暧昧」已久,有诸多共同关切的地方。首先,两国具有共同的敌对对象—美国。伊朗和美国的关系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就一直处于紧张关系之中。即使2015年伊朗核全面协议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伊关系,但并没有改变其敌对态势。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毋庸置疑,长期处于相互较劲的状态。
其次,在中东地区,俄罗斯需要借助中东地区大国的力量积极介入中东事务,增加其在中东的影响力,从而对抗美国的势力,如解决叙利亚问题。对于伊朗来说,成为中东地区的真正大国可以说是其历史使命。然而由于教派和历史等原因,伊朗在中东的地区敌手缺不少,如以色列和沙特。所以在中东事务上,俄伊如果能成为「恋人」,那样就能真正能做到各取所需。
最后,军火交易。在世界军火交易市场上,俄罗斯一直以来都占据着第二的位置。近年来,随着伊朗核协议达成,其武器禁运逐渐解除,伊朗的军火无疑成为军火出口大国的青睐。对于,俄罗斯来说,如果能与伊朗建立庞大的军火交易,一方面能赚够足够的钱,另一方面也能输出一定的政治意图。当然俄罗斯也不能太过分,近年来中国军火的强势介入,已给俄罗斯的军火交易带来一定的冲击。对于伊朗来说,俄罗斯是除美国以外,武器种类和性能最好的出口国,如若能得到战斗力强的武器,对其介入中东事务可以说是百利而无害。
如俄方去年4月取消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导弹系统的禁令,计划今年内向伊朗供应能够装备4个营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装备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共同关切,如反恐,以及在中亚的上的事务等。
中东出现新博弈?
坦白说,最近中东局势令人眼花缭乱,变化非常快,而且像是非常规的。去年11月我们还看到土击落俄战机,俄土关系极度紧张。然而本月9日,土总统埃尔多安却走上了莫斯科的红地毯,俄土前嫌尽弃。土耳其、伊朗都是中东强国,两国同时与俄拥抱几乎超越了中东地缘政治的想象力。如果俄土伊三国「搞到一起」,加上本来就亲俄的叙利亚,那将无异于华盛顿的噩梦。
土耳其发生未遂军事政变很像是加剧中东变动的节点性事件。未证实的消息说,是莫斯科向埃尔多安提供了政变的情报,而公开的表现是,挫败了政变的埃尔多安政府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西方的信任,西方舆论对其「专制」的指控则越来越激烈。
美国减少在中东投入导致对这一地区控制力的下降,则恐怕是中东一些「奇怪动向」产生的大背景。美国死几千士兵打下来的伊拉克似乎正在丢掉,老盟友沙特与华盛顿不断走向公开龃龉,美国人正在中东迎来它把更多精力转向亚太的第一批现实后果。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专家法瓦兹·格吉斯认为,俄罗斯利用伊朗基地,代表了「俄罗斯在中东政策上的转折点」,向美国和中东国家释放出「俄罗斯要留在这里」的强烈信号。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储殷说,俄罗斯与伊朗靠近具有重大地缘战略影响,将直接增加俄罗斯对整个中东的辐射力量。
「在叙利亚问题趋于缓和、正面反恐战争取得优势的情况下,俄罗斯采取这一进取姿态,无疑是想打造一种隐性的俄伊同盟,」他说,而这势必引起美国反弹。
「如果俄伊同盟形成,加上俄罗斯近期与土耳其关系的改善,将会极大刺激美国,因为这可能重新挑起地缘大国博弈,」储殷分析说,「美国会担心俄罗斯未来在中东地区联手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对抗‘美国-以色列-沙特’集团,干扰美国在中东的利益,甚至进而影响美国的全球战略格局。」
总之,在中东事务上,普京大帝已经先下手了,现在就看美国如何应对,我们试图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