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后真相终于公开,10万大军为何没找到王伟,只因缺乏这一能力
2019-10-18 08:20:10

图为王伟生前照片
近日,据媒体报道,今年距离南海撞击事件已经过去了18年,但很多军迷仍然有疑惑,当年中国出动10万大军寻找王伟,最后这10万大军为何没找到王伟,无功而返呢?18年后真相终于公开,只因缺乏这一装备,它就是高性能战机救生设备,这个真相也让国内专家开始奋起,最终中国成功研发出了自己的高性能弹射座椅等救生设备,保证了在海上跳伞的飞行员的安全。

图为弹射座椅启动
现代战机最重要的救生装备就是弹射座椅,它负责在战机受损严重无法继续飞行时启动,将飞行员带出座舱跳伞逃生,而且弹射座椅还会附带一个救生包,里面装着氧气瓶,救生筏,无线电和手枪等紧急逃生设备,在飞行员着陆在海上或荒野等环境中后帮助飞行员生存,因此它的性能就直接决定了在战时飞行员的逃生几率,各国都非常重视它的研发。

图为弹射逃生
但是研发高性能弹射座椅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因为现代战机机动性很强,飞行高度速度都很高,在被击中后很难维持可控的飞行状态,所以弹射座椅的工作环境一般是在战机失控的状态下,而降落伞的展开是需要一定的稳定姿态的,这意味着弹射座椅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及时调整飞行员姿态,让降落伞安全展开,而考虑到低空弹射的情况,这段时间一般很短,仅有不到两秒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完成姿态调整、展开降落伞和分离座椅等复杂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目前的先进弹射座椅都可以做到“零-零”弹射和翻转弹射,即在零高度和零速度下,或是飞行员头朝下的情况下安全弹射,而更先进的弹射座椅甚至可以做到在战机高速朝地面俯冲时也能安全弹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巴黎航展中,一架米格29在表演时突发机械故障,高速朝地面俯冲,飞行员在距离地面不到100米的地方弹射,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认为飞行员必死无疑,而它装备的苏联K60弹射座椅却奇迹般的成功开伞,将飞行员安全送回了地面,K60弹射座椅在此之后一战成名,接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的大量订单,甚至成为了各国新一代弹射座椅的标准。

图为苏联弹射座椅弹射
但反观中国,在撞机事件发生时中国还没能研发出先进的弹射座椅,装备的老式弹射座椅需要飞行员控制飞机保持稳定姿态一定时间后才能弹射,而当年王伟驾驶的歼8战机在撞击后迅速失控,最终导致了王伟没能及时弹射逃生,这也成了当时中国心中的难言之痛,让中国在此之后迅速投入力量开始研发新一代弹射座椅。
好在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后,中国已经拥有了多款自主研发的性能不亚于K60的高性能弹射座椅,装备在了各种国产战机上,这极大的提高了中国飞行员在战机被击中后的逃生几率,如今的中国已经不会再发生撞机后无法逃生的事故了,但王伟的悲剧仍在时刻提醒中国,高性能救生装备和高性能战机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