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歼20的新一代国产发动机研制进度首曝光:或已进入科研试飞
2017-03-05 14:07:20
近日,国内一批互联网媒体公布了中国“推比10发动机立项综合论证报告评审会”的相关图片资料,在这张珍贵的资料照片中显示,中国推比10发动机的立项综合论证报告评审完成于2006年2月底左右,按照航空发动机研制的规律,我们推比10一级的发动机已经完成了验证机的研制工作,其地面测试也基本完成,即将进入试飞阶段。军事专家告诉记者,近10多年来,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国外技术,组建了研究、设计、试验生产等几十个企事业单位;建成了零部件试验器、地面试车台、高空模拟试车台、飞行试验台等基本配套各种试验设备,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科研生产队伍,积累了宝贵的研制生产的实践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研制能力,目前,中国已经具备研制第四代航发的全部技术,而第四代小涵道比大推力发动机就是歼20战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
据了解,一般来说,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制阶段包括立项论证、方案设计、工程研制和设计定型4个阶段。上文中所说的验证机指产品在工程研制立项之前,用于验证功能、性能、总体方案可行性、各部件/系统的匹配性以及初步的耐久性和可靠性等而开发的试验研究性发动机。简单讲,歼20配套发动机的验证机是一切发动机研制的基础,也是发动机研制的一个“实验基地”。而在验证机之后就是发展核心机,他被认为是实际装备发动机的核心体,有了核心机才有了发动机。
军事专家陈忠告诉记者,全新研制是使航空发动机综合性能实现跨越式提高的途径,而综合性能提高得多还是少取决于所采用先进技术的水平。通常,采用的先进技术越多,水平越高,综合性能提高得就越高,但其所需的验证和改进也随之增多,从而所需费用就必然提高,研制周期必然延长,面临的风险也就随之增大,为歼20战斗机配套的涡扇15研制周期达到了25至30年之久,可以说是一个世纪性工程,据了解,2005年,我国新一代高推比发动机“核心机”首次点火成功,之后通过技术审定,发动机型号审定立项随后在2006年进行,时间节点刚好。而在一些资料中说到,“他们整整盼了15年涡扇15发动机终于立项”,也就是说我国推比10一级发动机技术预研大致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开始,也就是美国第四代发动机YF119面试的时候,属于正常的跟踪研究。
按照2016年《中国航空报》公布的消息称,“在四川江油地面模拟高空台,某型发动机历经了一个多月的调试、排故,终于顺利完成试车”,这里的发动机实际上就是涡扇15发动机的整机进行的地面模拟试验,据军事专家陈忠先生说,我国涡扇-15发动机研制包括这么几个步骤,从核心机和技术验证机开始,核心机验证机通过审查后进入初始飞行前规定试验阶段,此时发动机将完成工程验证机研制,正是转入发动机的原型机制造阶段,在这个阶段发动机整机要进行大量的地面台测试和地面高空台测试,然后取得初始飞行前审查合格,才能进行下一步飞行台测试,在伊尔76飞行台进行大约2至3年的试飞后,就可以在歼20战斗机上进行试飞,因此,从这个试飞过程来说,我国涡扇15发动机已经进入到科研试飞阶段。
军事专家告诉记者,按照发动机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中国发动机研制大纲的要求,涡扇-15发动机如果确实完成了伊尔-76高空台的初始飞行前审核合格,那么将在未来一年内装机升空进行测试,这将是我国涡扇-15发动机研制历程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装机试飞后大致需要6至8年时间完成发动机的设计定型和首批发动机测试使用,到2022年至2025年,歼-20战斗机将真正使用基于国产的第四代航空发动机,那时,歼20战斗机将一次实现超音速巡航、更大的航程和更强的高机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