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体系配齐一个数字化陆军作战旅的装备,100亿美元够吗?
2022-11-08 00:07:02
过去有句顺口溜:叫做陆军土,海军洋。其实这也是意有所指。比如甲午战败后,本来清ZF还想恢复海军实力,也就是重建已经被基本毁灭的北洋和南洋两支舰队。当然,当时仍然无力自己制造铁甲大舰,只能继续准备从英德等欧洲传统工业强国购买。而清末的最后15年,随着近代工业矿业与铁路的出现,朝廷的年收入,居然从封建社会2000多年达到过的极限数字8000万两,一下子猛增到岁入超过1.5亿两;甚至到辛亥前已经超过了2.2亿两,这是甲午前后持续十来年的财政窘境期间所万万没想到的。兜里有钱之后,朝廷就派出了大员到欧洲各国考察,准备再次批量定制铁甲舰,并且扬言一次性订购不亚于定远的万吨级主力舰20艘!这个传言让英德各国十分兴奋,也让甲午曾经获胜的一方极为紧张。
于是就发动国际YU论,游说清廷。总的意思是:即使再订购20艘甚至30艘万吨级铁甲舰,但是整体实力仍然不如对马岛大海战后,海军实力不断爆棚的对方;况且那家在当时已经可以自产超万吨级的主力大舰,包括上面的巨型舰炮和其他配套的主要设备。如果双方海军再次对决,那么全部买来的家当,自然很难打过基本自产加部分外协的强大舰队。如果再来一次甲午第二,那么恐怕就永无翻身之日了!另外一点也很重要,这就是购买1艘万吨级主力舰的数百万两白银,足够训练和配备一个新式陆军镇,也就是1个师的全部花费;与其购买10多艘最终还是必败的大舰,还不如多训练几万人的现代化陆军,毕竟大清可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陆地大国。这通连哄带吓唬的游说,在历史上果然起了很大的效果。
导致末年的清廷,基本放弃了重新采购一支大型舰队的计划,而改为聘请外教,采购洋枪洋炮,在小站训练新式陆军;而下面各省,也准许训练地方新式陆军。而小站最终训练了6镇,也就是6个陆军师,这就是深刻影响近代接近30年的北洋军阀的起源。而地方新式陆军,也是武昌起义的主力。这段历史正好可以验证本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本质上就在于,在近代和现代大部分时间内,一艘主力舰的综合采购与维持战力的费用,足够训练装备和维持至少一个主力陆军旅,甚至一个二等陆军师!如果一支大舰队有20艘万吨级的主力舰,那么同样的资金,足够维持一批至少十几个作战师,总员额高达四五十万的、相当像样的陆军。就算是世界军事史上,在非大规模战争期间,能维持四五十万,
图片
常备军的陆军大国也屈指可数。而同时维持一支大舰队再加四五十万陆军的强国更是凤毛麟角。即使到了上世纪末,一艘万吨级主力舰的资金,可以维持一个陆军师的现象仍然变化不大。比如1艘万吨神盾的采购费用,基本在10亿到15亿美元之间。当然现在在超级大国已经膨胀到35亿以上,这里只采用全球大致的平均价格。而采购到位服役后,这么一艘主力神盾,每年的训练费、油费、人员待遇、武器更新等综合花费,仍然至少在1.5亿美元上下。也就是15亿采购,每年再花1.5亿维持战力。当同代的一个普通陆军师,大约1.5万到2万兵员,配备120辆左右的主战坦克,各种大口径火炮在108门上下,各种车辆500多辆,再就是迫击炮、火箭筒,再加各种机枪和单兵枪械。按照国际平均价格,
图片
这些装备的总价值基本也在12亿到15亿美元之间,非作战期间的训练经费加人工费也基本不会超过2亿美元一年,因此仍然基本符合1艘主力神盾可以顶一个陆军师的判断。不过到了2022年,这种维持了近100年的等价公式,就会发现突然有不灵了的嫌疑。比如在当年最新的冲突中,一些过去被认为全球一流的装甲师,却被对手一个旅级单位打得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大量的主战坦克与装甲车废弃在荒野,人员损失也非常惊人。为何出现这种新情况?其实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本质这就是用最传统的陆军装备加编制体制,来打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战争。虽然传统陆军的坦克大炮看似配备齐全,甚至是顶配的水平,但是却严重缺乏数字化陆军的核心新式装备,更缺乏数字化陆军的作战思想,
图片
就会导致表面上看似强大,实战中却漏洞百出的局面。本质上还是对数字化新式陆军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而当今的一个数字化主力作战旅,如果要配齐所有的先进装备,大到无人机群与精确制导火箭炮,小到单兵数字化终端,甚至包括其背后以天基为主的指挥体系,早就不是传统的15亿美元能够买齐全的。真正算下来,恐怕100亿美元都不够。按照长耳朵家某世界知名装备公司最新推出的集成化解决方案,配齐一个8000人的数字化作战旅,仅仅采购费用就要大约150亿美元起步,这还是买装备送训练的优惠之下。而维持这类旅每年的投入,也需要10亿美元以上。因此现代战争,没经济实力真的打不起更打不赢。不论在海陆空天哪个维度,都是一样的道理!总之,未来不可能再有经济低迷的军事强国!
于是就发动国际YU论,游说清廷。总的意思是:即使再订购20艘甚至30艘万吨级铁甲舰,但是整体实力仍然不如对马岛大海战后,海军实力不断爆棚的对方;况且那家在当时已经可以自产超万吨级的主力大舰,包括上面的巨型舰炮和其他配套的主要设备。如果双方海军再次对决,那么全部买来的家当,自然很难打过基本自产加部分外协的强大舰队。如果再来一次甲午第二,那么恐怕就永无翻身之日了!另外一点也很重要,这就是购买1艘万吨级主力舰的数百万两白银,足够训练和配备一个新式陆军镇,也就是1个师的全部花费;与其购买10多艘最终还是必败的大舰,还不如多训练几万人的现代化陆军,毕竟大清可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陆地大国。这通连哄带吓唬的游说,在历史上果然起了很大的效果。
导致末年的清廷,基本放弃了重新采购一支大型舰队的计划,而改为聘请外教,采购洋枪洋炮,在小站训练新式陆军;而下面各省,也准许训练地方新式陆军。而小站最终训练了6镇,也就是6个陆军师,这就是深刻影响近代接近30年的北洋军阀的起源。而地方新式陆军,也是武昌起义的主力。这段历史正好可以验证本文开头的第一句话。本质上就在于,在近代和现代大部分时间内,一艘主力舰的综合采购与维持战力的费用,足够训练装备和维持至少一个主力陆军旅,甚至一个二等陆军师!如果一支大舰队有20艘万吨级的主力舰,那么同样的资金,足够维持一批至少十几个作战师,总员额高达四五十万的、相当像样的陆军。就算是世界军事史上,在非大规模战争期间,能维持四五十万,
图片
常备军的陆军大国也屈指可数。而同时维持一支大舰队再加四五十万陆军的强国更是凤毛麟角。即使到了上世纪末,一艘万吨级主力舰的资金,可以维持一个陆军师的现象仍然变化不大。比如1艘万吨神盾的采购费用,基本在10亿到15亿美元之间。当然现在在超级大国已经膨胀到35亿以上,这里只采用全球大致的平均价格。而采购到位服役后,这么一艘主力神盾,每年的训练费、油费、人员待遇、武器更新等综合花费,仍然至少在1.5亿美元上下。也就是15亿采购,每年再花1.5亿维持战力。当同代的一个普通陆军师,大约1.5万到2万兵员,配备120辆左右的主战坦克,各种大口径火炮在108门上下,各种车辆500多辆,再就是迫击炮、火箭筒,再加各种机枪和单兵枪械。按照国际平均价格,
图片
这些装备的总价值基本也在12亿到15亿美元之间,非作战期间的训练经费加人工费也基本不会超过2亿美元一年,因此仍然基本符合1艘主力神盾可以顶一个陆军师的判断。不过到了2022年,这种维持了近100年的等价公式,就会发现突然有不灵了的嫌疑。比如在当年最新的冲突中,一些过去被认为全球一流的装甲师,却被对手一个旅级单位打得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大量的主战坦克与装甲车废弃在荒野,人员损失也非常惊人。为何出现这种新情况?其实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本质这就是用最传统的陆军装备加编制体制,来打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战争。虽然传统陆军的坦克大炮看似配备齐全,甚至是顶配的水平,但是却严重缺乏数字化陆军的核心新式装备,更缺乏数字化陆军的作战思想,
图片
就会导致表面上看似强大,实战中却漏洞百出的局面。本质上还是对数字化新式陆军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而当今的一个数字化主力作战旅,如果要配齐所有的先进装备,大到无人机群与精确制导火箭炮,小到单兵数字化终端,甚至包括其背后以天基为主的指挥体系,早就不是传统的15亿美元能够买齐全的。真正算下来,恐怕100亿美元都不够。按照长耳朵家某世界知名装备公司最新推出的集成化解决方案,配齐一个8000人的数字化作战旅,仅仅采购费用就要大约150亿美元起步,这还是买装备送训练的优惠之下。而维持这类旅每年的投入,也需要10亿美元以上。因此现代战争,没经济实力真的打不起更打不赢。不论在海陆空天哪个维度,都是一样的道理!总之,未来不可能再有经济低迷的军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