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船厂没有2万高级焊工,即使造出航母也不合格?

2023-07-03 22:52:22   

如果不是深入了解航母建造与核潜艇建造的不同,就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核潜艇建造中,大国都开始采用机器人焊接,为何在航母建造中就不能同步推广机器人施工?核潜艇建造中用到机器人焊接,主要有几大原因。首先是核潜艇焊接中最重要的部分自然是耐压壳的成型;而耐压壳则主要用超厚特种合金钢,通过巨型折弯机先卷板成桶状,每段焊接完纵向焊缝之后,把多段耐压壳横向拼接后,进行环形焊接。主体耐压壳成型后,再进行内外支肋的焊接。因此耐压壳的焊接大致规范。要么是纵向直线大焊缝,要么是标准的圆周环形焊接。而且耐压壳的主体大致厚度在9厘米到12厘米之间,即使焊缝开坡口,也属于厚板焊接。这种焊缝进行人工焊接也不是不可以;1970年代以前还基本没有;



潜艇焊接机器人,那时候的常规潜艇与核潜艇都是纯人工一点点焊起来的,大多数焊缝质量也是经过深水耐压测试,证明是基本合格的。但是人工焊接接近甚至超过10厘米深度的焊缝,劳动强度太大,质量也有参差;因此核潜艇的制造大国在新世纪基本都引入了焊接机器人。对机器人来说焊缝深度无关紧要,再深的焊缝它们施工起来也不觉得有一个累字。而且机器人焊接,特别适合形状规范的焊缝与相对较为宽阔的施工场所。而核潜艇的直线纵向焊缝、规范的圆周焊缝,都适合焊接机器人从内部与外部同时标准施工。不但效率高而且也可以确保焊接质量。其实对一艘核潜艇来说,哪怕近2万吨。但是内部的所有焊缝其实总量加起来并不算多。毕竟一艘核潜艇最多也就分成七八个舱段。



如果把主要部分的成型焊接都交给机器人,那么需要人工焊接的工序在潜艇内部就所剩无几了。但是航母却完全不同。8万吨的航母内部,各种隔舱超过2000个,由此可以反推航母的各种横向与纵向的焊缝与焊点,与潜艇对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尼米兹级的焊缝就超过50万条,总长超过1000公里!而且航母除了飞行甲板的钢板厚度超过5厘米,可以用机器人焊接之外,其他包括外壳在内的各种用钢厚度,基本没有超过3.5厘米的,因此必须通过大量高级焊工完成每一道的焊缝。说白了就是绝对劳动密集型的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因为很多焊缝在航母成型后就是永远隐蔽的。这样造一艘8万吨级的航母,如果承接的船厂没有同时召集2万名或者更多高级焊工的能力。那么即使能造出航母也是很勉强的。



图片

当今的纽波特纽斯最多只能召集8000名焊工,导致福特级工程拖泥带水质量堪忧。大英全国的船厂加起来也找不到1万合格焊工,于是2艘女王级就分在多个船厂生产模块,最后合拢后发现公差超标,漏水严重。而据说某超级船厂在总装某平台时,仅仅船坞内外的移动洗手间就设置了200个,可见同时参与的工人之多。维克兰特号下水3次,一个外人不知道的隐含好处,就是连移动厕所都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