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投影,到底哪一种是6代机的真身?

2022-11-29 00:31:51   

虽然天天说第6代战斗机,但是第6代战斗机的“真容”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却并没有多少人可以说清楚。虽然在航展中也有人认为所谓的“白帝”概念机就是6代机;海外也有案例;比如英伦三岛,就拿明显是5代机概念的模型硬说是6代机。但是所有这些在专业人士看来,都与真正的6代机该有的外形相去甚远。所谓专业的人才能做好最专业的事;因此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认为,与其天马行空一般的脑补6代机的大致外形,还不如多去翻翻最新发表的航空气动论文。其中早就有一些6代机真正外形的蛛丝马迹。比如某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因为是公开发表自然就不属于此类机密,只算是学术研讨。其中就有未来战斗机的3种类型的投影。这些投影整体看,是既新颖又简洁。



有个别类型的看上去还有点传统战斗机的样子;而有些直接简洁到就是一个单纯的细长菱形。让人怀疑如此简单的造型能不能轻易地飞起来。其实从6代机开始,就已经逐步脱离“肉眼可飞”的概念。也就是最新式战斗机的气动外形,已经不再是“人眼一看就知道很漂亮,而且可以飞得很好”的概念。也就是6代机的气动已经逐步脱离的大多数2倍音速以下物体的传统气动,开始向3到4倍音速,甚至5倍音速的新标准迈进。毕竟人类日常可见的飞行物,大多数都是亚音速,最多也是2倍音速以下的。于是人类自然想当然地认为:用自己的眼光就能判断,某种飞机的气动设计到底好不好。于是也有法国达索的飞机设计师的名言:凡是外形好看的飞机本身性能也会很好。但是到了6代机时代,



这种概念必须全面更新。6代机的气动已经不再按照常理出牌;到了7代机以后可能更加“诡异”。这也是人类的认知能力随着客观事物的进化必须与时俱进的一个方面。回头再看专业论文上的这3类投影。除了正面外形的投影之外,其实也有从机头角度观察的投影。明显会看出其主机翼的末端都是向下有一定的翻转角度的。这恰恰可能是未来6代机甚至是7代机的气动的一个罕见共性。也就是以3.5到8倍音速在大气层的中上层飞行时,需要把主翼有一定的下反角,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兜住”高速激波,充分利用激波的能量弹跳飞行从而节省自身的能量消耗;同时也可以让飞行轨迹不断地打水漂式的变化,从而避免对手的快速锁定,尤其是直接避免被高空反导系统计算出轨迹。


另外从这3大类投影也可以看出另外一个基本共性的东西。这就是从6代机开始,基本不再需要垂直或者倾斜的气动控制面,即使在低速起降阶段还需要垂直或者倾斜气动面来维持起降的稳定性,那么在3倍以上的高速下,这些气动面也会进行变形;主动与水平气动面融合,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各个角度的隐身能力。而有些设计,则自始至终都没有垂直或者倾斜气动面。最后的问题来了。这3大投影,到底哪一种才是6代机可能的真身呢?其实任何一种都不是随意设计的。看上去还算“传统”的,有可能是6代机中的大型有人机。而极端简洁的,更有可能是其中的高性能无人僚机。已经具备很多7代机的强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