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已定!叙利亚反对派纷纷调转枪口 帮着总统打恐怖分子
2018-08-09 07:32:05
在叙利亚内战刚刚过去的一个关键节点,也就是叙利亚南部德拉省的全境解放中,有一部分放下武器,对叙利亚政府军协议投降的反对派武装分子并没有乘坐大巴车前往叙利亚西北部的伊德利卜地区,而是加入了围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战阵,和叙利亚政府军并肩作战。而据大马士革官方释放出的消息称,这些叛军将在内战结束后将有望重新成为合法的"叙利亚人"。

图为德拉省叛军"协议投降"时向政府军交出的坦克和装甲车辆。
目前,曾在德拉省和政府军"同仇敌忾"向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发起进攻的投诚叛军数字尚不明朗,但可以肯定其总数超过500人,且多数是原政府军成员。
而在德拉省西南方接壤以色列戈兰高地的战事以叙利亚政府军的全面胜利告终之后,这些叛军又和另一支投诚叛军,也就是叙利亚首都周边东卡拉蒙战事中投诚的"沙漠突击队"打散重组,即刻开往德拉东部前线,加入政府军包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阵线,其执行命令的动作之迅速,实在让人有点难以相信这支部队在不久前还和叙政府军分庭抗礼。

图为德拉省大胜之后,乘坐民用交通工具转移的政府军官兵在镜头前摆出V字手势。
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自诩"自由军"的叛军当中,开始有了自愿带枪投奔"不自由"的叙利亚政府军阵营的异类呢?这里头实际上有两个原因在互相起作用。
首先,叛军本身阵营林立,山头众多,各自都有金主扶持。而这就不免带来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叛军各阵营在资源不对等的前提下,打下地盘之后的分赃也不均,胳膊粗的不出力也能分得多,胳膊细的卖力打下地盘,却连肉都分不到的情况比比皆是。
图为在第三方和俄罗斯宪兵协调下搭乘大巴离开德拉省的叛军。注意右侧带红条的装甲车,此为俄宪兵的特有标识。
正因为如此,近期搭乘大巴前往伊德利卜省和阿夫林的叛军,又纷纷转头回来和政府军的沟通者取得联系,表示愿意返回政府军控制区并投诚,目前叙政府军正和这些叛军进行谈判。
而这些叛军"回心转意"的原因很简单:当地已经被其它叛军派别"深耕"多年,状况良好的房屋、家具、水电等基础设施都被这些先来者占据,后来者只能搭帐篷,吃西北风,叛军代表在谈判中向叙政府军要求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来落户,即证明了这一点。

图为伊德利卜难民营中的儿童,及其居住的帐篷。在伊德利卜,实力较弱的反对派武装待遇也是如此。
此外,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和其它反对派武装的私仇,以及对漫长的叙利亚内战产生了厌战心理,也是促使这些原属于政府军的反对派武装迅速"反正"的外部原因。而且,对于这些"自由战士"而言,面对这场2011年开始持续至今的叙利亚内战,自称"自由军"的反对派武装也离原本的初衷越来越远了。

图为2014(反对派攻陷)、2017(政府军收复)和2018(战后重建)不同时期的阿勒颇城。
譬如,在攻陷阿勒颇城的四年时间里,反对派叛军几乎未对阿勒颇城做任何形式的修缮和战后重建,这一局面直至政府军收复阿勒颇之后才有改观,甚至在政府军收复阿勒颇之后的第六个月,该地的五星级酒店已经恢复营业。
对于绝大多数叛军成员而言,他们也是人,也需要一个长远的安稳环境。至于谁才能提供这个环境,答案已经不说自明。(利刃/TO)
图为德拉省叛军"协议投降"时向政府军交出的坦克和装甲车辆。
目前,曾在德拉省和政府军"同仇敌忾"向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发起进攻的投诚叛军数字尚不明朗,但可以肯定其总数超过500人,且多数是原政府军成员。
而在德拉省西南方接壤以色列戈兰高地的战事以叙利亚政府军的全面胜利告终之后,这些叛军又和另一支投诚叛军,也就是叙利亚首都周边东卡拉蒙战事中投诚的"沙漠突击队"打散重组,即刻开往德拉东部前线,加入政府军包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阵线,其执行命令的动作之迅速,实在让人有点难以相信这支部队在不久前还和叙政府军分庭抗礼。
图为德拉省大胜之后,乘坐民用交通工具转移的政府军官兵在镜头前摆出V字手势。
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自诩"自由军"的叛军当中,开始有了自愿带枪投奔"不自由"的叙利亚政府军阵营的异类呢?这里头实际上有两个原因在互相起作用。
首先,叛军本身阵营林立,山头众多,各自都有金主扶持。而这就不免带来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叛军各阵营在资源不对等的前提下,打下地盘之后的分赃也不均,胳膊粗的不出力也能分得多,胳膊细的卖力打下地盘,却连肉都分不到的情况比比皆是。
图为在第三方和俄罗斯宪兵协调下搭乘大巴离开德拉省的叛军。注意右侧带红条的装甲车,此为俄宪兵的特有标识。
正因为如此,近期搭乘大巴前往伊德利卜省和阿夫林的叛军,又纷纷转头回来和政府军的沟通者取得联系,表示愿意返回政府军控制区并投诚,目前叙政府军正和这些叛军进行谈判。
而这些叛军"回心转意"的原因很简单:当地已经被其它叛军派别"深耕"多年,状况良好的房屋、家具、水电等基础设施都被这些先来者占据,后来者只能搭帐篷,吃西北风,叛军代表在谈判中向叙政府军要求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来落户,即证明了这一点。
图为伊德利卜难民营中的儿童,及其居住的帐篷。在伊德利卜,实力较弱的反对派武装待遇也是如此。
此外,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和其它反对派武装的私仇,以及对漫长的叙利亚内战产生了厌战心理,也是促使这些原属于政府军的反对派武装迅速"反正"的外部原因。而且,对于这些"自由战士"而言,面对这场2011年开始持续至今的叙利亚内战,自称"自由军"的反对派武装也离原本的初衷越来越远了。
图为2014(反对派攻陷)、2017(政府军收复)和2018(战后重建)不同时期的阿勒颇城。
譬如,在攻陷阿勒颇城的四年时间里,反对派叛军几乎未对阿勒颇城做任何形式的修缮和战后重建,这一局面直至政府军收复阿勒颇之后才有改观,甚至在政府军收复阿勒颇之后的第六个月,该地的五星级酒店已经恢复营业。
对于绝大多数叛军成员而言,他们也是人,也需要一个长远的安稳环境。至于谁才能提供这个环境,答案已经不说自明。(利刃/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