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在边界咄咄逼人,中国要想彻底瓦解这股压力,该从何处下手?
2020-11-16 08:16:30
印度是一个人口已经十分接近中国的南亚"地区大国",经济产值也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中日德之后的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在外交上,印度也是摆出三副姿态。对欧美日澳之类的国家,能哭穷就哭穷,然后利用自己的地缘位置,获取援助和支持。而且可以通过地缘对抗,渲染某种气氛,争取外国更多的技术装备采购权限。而对于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则是维持着"咄咄逼人"的态势,一来可以赢得欧美国家的呐喊,二来还可以宽慰国内民众的情绪。而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印度则是怀着"高人一等"的心态,以物质和其它形式的支持,获取他们的推崇。

按照眼下印度的对华战略,可以大致归类为"北拒南控"。北拒是指在北方边界与解放军形成对峙,能避免局部冲突的话就尽量避免。对于印度来说,只要在边界不吃亏,就是某种程度上的"胜利"。而"南控"战略,则是控制印度洋航线,尤其是红海出海口和波斯湾出海口这两段,是重中之重。因为中国主要的外贸,资源运输,都是从这两个点出发。马六甲海峡虽然同样是交通要道,但那里是中国海军的主场,印度海军根本没有优势在那里维持一支舰队予以控制,所以只能在其它方向维持存在。但这样的做法,也会对中国的海上贸易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是中国海军的2个航母战斗群还在演练,尚未形成"双航母战斗群"完整战力,所以短时间内还无法反制印度海军在两个出海口的小动作。

不过,印度也不是趋于完美,它本身也仍旧存在着"七寸",最为严重的一点就是它的地缘优势与自己的综合国力不符。按照现阶段印度的综合国力,工业不足以自行研发和生产先进战舰,也无法完整发挥人口基数上的优势,制造业规模也不足,诸多原材料需要进口,这就使得中国在诸多方面,仍可对它进行压制。而印度在这方面最大的不足,恰好也是表现在对中国太过于依赖,本身没有这方面的实力去较劲。目前,印度最主要的钢材,电力设备和主要工业产品都来自于中国。这些资源和设备是战争高消耗品,无论是炮弹还是舰船,都离不开这些材料和设备的支持。如果中国直接切断这些资源设备的供应,然后对印再次发起反击的话,那么它的替代材料设备还没抵达印度前,印军可能就已经投降。

其次,印度的"七寸"还表现在国内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混乱的社会秩序上,宗教信仰,教育行业,语言冲突,文化对立,政治利益,都是局限印度发展的因素。即便是莫迪疯狂的渲染民族情绪,也难以让他们形成合力。在国大党,伊斯兰教管辖的地区,莫迪为首的中央政府条令是不具有号召权的,只是在形式上,会接受莫迪颁布的法案,但在实际上,仍是各自为政,即便是莫迪本人,在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也脱离中央政府条令,单独实施了一系列的市政举措。所以从根源上来看,印度自身缺乏团结,对外虽然表现强硬,但是却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印度与中国只是一线之隔,这是它最大的地缘悲哀。

以1962年的战斗为例,解放军居高临下发起猛攻,大量印军不战自溃。由于战斗打的太快,印度的后续防线甚至还来不及组织,可见距离太近,缺乏缓冲,对印军的防御带来了极大的难题。而且,还需要说明的是,今时不同往日,当年解放军存在的后勤补给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而且,印度在周边树敌太多,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都与印度有着摩擦纠纷。如果印军在正面战场失利的话,西线可能也会陷入到尴尬局面,这些对于印度来说,都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按照眼下印度的对华战略,可以大致归类为"北拒南控"。北拒是指在北方边界与解放军形成对峙,能避免局部冲突的话就尽量避免。对于印度来说,只要在边界不吃亏,就是某种程度上的"胜利"。而"南控"战略,则是控制印度洋航线,尤其是红海出海口和波斯湾出海口这两段,是重中之重。因为中国主要的外贸,资源运输,都是从这两个点出发。马六甲海峡虽然同样是交通要道,但那里是中国海军的主场,印度海军根本没有优势在那里维持一支舰队予以控制,所以只能在其它方向维持存在。但这样的做法,也会对中国的海上贸易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是中国海军的2个航母战斗群还在演练,尚未形成"双航母战斗群"完整战力,所以短时间内还无法反制印度海军在两个出海口的小动作。
不过,印度也不是趋于完美,它本身也仍旧存在着"七寸",最为严重的一点就是它的地缘优势与自己的综合国力不符。按照现阶段印度的综合国力,工业不足以自行研发和生产先进战舰,也无法完整发挥人口基数上的优势,制造业规模也不足,诸多原材料需要进口,这就使得中国在诸多方面,仍可对它进行压制。而印度在这方面最大的不足,恰好也是表现在对中国太过于依赖,本身没有这方面的实力去较劲。目前,印度最主要的钢材,电力设备和主要工业产品都来自于中国。这些资源和设备是战争高消耗品,无论是炮弹还是舰船,都离不开这些材料和设备的支持。如果中国直接切断这些资源设备的供应,然后对印再次发起反击的话,那么它的替代材料设备还没抵达印度前,印军可能就已经投降。
其次,印度的"七寸"还表现在国内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混乱的社会秩序上,宗教信仰,教育行业,语言冲突,文化对立,政治利益,都是局限印度发展的因素。即便是莫迪疯狂的渲染民族情绪,也难以让他们形成合力。在国大党,伊斯兰教管辖的地区,莫迪为首的中央政府条令是不具有号召权的,只是在形式上,会接受莫迪颁布的法案,但在实际上,仍是各自为政,即便是莫迪本人,在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也脱离中央政府条令,单独实施了一系列的市政举措。所以从根源上来看,印度自身缺乏团结,对外虽然表现强硬,但是却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印度与中国只是一线之隔,这是它最大的地缘悲哀。
以1962年的战斗为例,解放军居高临下发起猛攻,大量印军不战自溃。由于战斗打的太快,印度的后续防线甚至还来不及组织,可见距离太近,缺乏缓冲,对印军的防御带来了极大的难题。而且,还需要说明的是,今时不同往日,当年解放军存在的后勤补给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而且,印度在周边树敌太多,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都与印度有着摩擦纠纷。如果印军在正面战场失利的话,西线可能也会陷入到尴尬局面,这些对于印度来说,都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