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黎巴嫩硝烟四起!现实给中国提了个醒:闪电战过时了
2023-11-04 21:54:17
就在以色列还在头疼如何收复加沙外围的非法定居点,在自己的地盘上被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军队打得满头包的时候,以色列北部的黎巴嫩真主党也动了起来。
虽然说,黎巴嫩真主党目前只是通过炮击,火箭弹袭击,连续不断地对以色列的城市,定居点,岗哨进行远程袭击,并没有像加沙那样展开大规模的地面推进,但这种持续性冷炮活动仍旧搞得以色列北部军队不胜其烦。
图片
为了加快加沙地区的反攻进度,以色列政府军已经几次试图将加沙北部的军队调集到加沙附近作战。但每次他们产生这个想法,或者是有调动军队的预兆,黎巴嫩真主党就会加大火箭袭击的力度,并且做出地面推进即将开始的架势,逼得以色列不得不在北部边境维持大量军队,配合哈马斯的正面作战。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种类似于一战的战争模式,有点过于落伍了,但事实上,以往的战争经验证明真正过时的并不是这种类似于一战的战争模式,而是从二战结束以来,一直到信息化战争时代末期都被奉为圭臬的空天一体化闪电战模式。
这个结论看上去非常荒谬,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自21世纪以来的种种战争,就会发现,闪电战成功的案例,一共就只有三场。
首先我们说一下最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俄罗斯和北约的俄乌战争。虽然这场战争俄罗斯的直接对手是乌克兰,但是北约方面的军官和部分士兵也已经下场了。
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首先使用的就是闪电战的推进方式。
闪电战有一个关键要点,那就是军队的大规模穿插行动。军队要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实现高速机动作战,通过集中兵力突破防线上的一个点,然后对敌人进行包抄打击。在以往的经验中,一旦前线军队被穿插包抄,那么补给被切断,军队被全歼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基本上在闪电战中被包围的军队将会被默认为已经被歼灭的部队。
图片
然而现代和二战,乃至于冷战相比,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城市。现代城市规模巨大,建筑坚固,且结构更加复杂。再加上军队本身有着充分的补给。这就意味着现代的城市不像是二战时期的城市一样,容易被攻破。再加上城市功能丰富,水电粮食供应充足,地下网络四通八达可以连接外界,所以想要像二战那样,通过围困解决一个城市的计划变得非常不现实。
这两个先决条件,就决定了在现代,正规战争中,闪电战几乎不可能成功。
如果前线部队在进攻敌国重要节点城市的时候花费的时间太多,补给先耗尽的很有可能是进攻部队,而不是依托城市固守的守军。紧接着原本被包围在数个城市中的守军很有可能再恢复组织度之后,利用敌人的补给极限,对敌军发起成规模的反击。到了那时防守方补给充分而进攻方没有补给,那么谁包围谁就没人知道了。
这就决定了根据目前的情况,想要实现战争的胜利,只能通过军队长时间推进,一点点拔除敌人的据点,消耗敌人的工业实力和战斗能力。最终在敌人实现组织性溃败的时候再一举反击,消灭对手。
然而民众的忍耐是有极限的,和过去不同,在经济高速发展产业不断细化的今天,民众对战争的忍耐力正在高速下降,绝大多数国家民众对战争的想法就是国家可以打,但是不能影响我的生活,一旦长时间影响了民众生活,那么民间就会逼迫国家主动结束战争,不管是主动发起进攻,还是赶紧投降都可以用。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俄罗斯都不全面动员之一。我们就用疫情封城举例子,中国这边属于是民众凝聚力高的,最多限制三年也就到极限了,西方国家甚至一个月都限制不住,疫情尚且如此,战争就更是这样。战争的残酷度和惨烈度远超疫情。
所以现代战争的矛盾之处在于,要大量消耗对方的物资同时还要在维持民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之上打一场消耗战。
图片
目前不管是俄罗斯还是阿拉伯国家,他们的战术都是围绕着消耗敌人,并且破荡敌人的战争潜能和军队组织度,并且对社会生活加压这几个目的去的。尤其是最近黎巴嫩对以色列的一系列袭击,第一层是在帮助哈马斯分担以色列的军事压力;第二个层面就是要让以色列对自己的火力侦察习惯甚至于脱敏,方便军队突然进行袭击;第三个层面就是要让以色列社会动荡,民众难以生活,从而逼迫军队主动进攻哈马斯或者黎巴嫩提前准备好的防线。
所以说,看似是一战时期的烂账,但其实这是城市现代化发展之后,军队在战略战术上的一个无奈选择。
21世纪之后的战争,除了法国2013年打击马里反政府武装的薮猫行动,2008年的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以及2003年英美两国对伊拉克执行的海湾战争之外,其他的战争无一例外都是以这种大规模消耗战为主的。而上述三场战争的成功,也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就是被攻击的目标不具备大规模综合性现代化城市,具体的战场条件仍旧接近于二战或者冷战,并且国家高层基本没有抵抗的意志。所以老战术才能收获奇效。
虽然说,黎巴嫩真主党目前只是通过炮击,火箭弹袭击,连续不断地对以色列的城市,定居点,岗哨进行远程袭击,并没有像加沙那样展开大规模的地面推进,但这种持续性冷炮活动仍旧搞得以色列北部军队不胜其烦。
图片
为了加快加沙地区的反攻进度,以色列政府军已经几次试图将加沙北部的军队调集到加沙附近作战。但每次他们产生这个想法,或者是有调动军队的预兆,黎巴嫩真主党就会加大火箭袭击的力度,并且做出地面推进即将开始的架势,逼得以色列不得不在北部边境维持大量军队,配合哈马斯的正面作战。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种类似于一战的战争模式,有点过于落伍了,但事实上,以往的战争经验证明真正过时的并不是这种类似于一战的战争模式,而是从二战结束以来,一直到信息化战争时代末期都被奉为圭臬的空天一体化闪电战模式。
这个结论看上去非常荒谬,但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自21世纪以来的种种战争,就会发现,闪电战成功的案例,一共就只有三场。
首先我们说一下最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俄罗斯和北约的俄乌战争。虽然这场战争俄罗斯的直接对手是乌克兰,但是北约方面的军官和部分士兵也已经下场了。
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首先使用的就是闪电战的推进方式。
闪电战有一个关键要点,那就是军队的大规模穿插行动。军队要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实现高速机动作战,通过集中兵力突破防线上的一个点,然后对敌人进行包抄打击。在以往的经验中,一旦前线军队被穿插包抄,那么补给被切断,军队被全歼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基本上在闪电战中被包围的军队将会被默认为已经被歼灭的部队。
图片
然而现代和二战,乃至于冷战相比,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城市。现代城市规模巨大,建筑坚固,且结构更加复杂。再加上军队本身有着充分的补给。这就意味着现代的城市不像是二战时期的城市一样,容易被攻破。再加上城市功能丰富,水电粮食供应充足,地下网络四通八达可以连接外界,所以想要像二战那样,通过围困解决一个城市的计划变得非常不现实。
这两个先决条件,就决定了在现代,正规战争中,闪电战几乎不可能成功。
如果前线部队在进攻敌国重要节点城市的时候花费的时间太多,补给先耗尽的很有可能是进攻部队,而不是依托城市固守的守军。紧接着原本被包围在数个城市中的守军很有可能再恢复组织度之后,利用敌人的补给极限,对敌军发起成规模的反击。到了那时防守方补给充分而进攻方没有补给,那么谁包围谁就没人知道了。
这就决定了根据目前的情况,想要实现战争的胜利,只能通过军队长时间推进,一点点拔除敌人的据点,消耗敌人的工业实力和战斗能力。最终在敌人实现组织性溃败的时候再一举反击,消灭对手。
然而民众的忍耐是有极限的,和过去不同,在经济高速发展产业不断细化的今天,民众对战争的忍耐力正在高速下降,绝大多数国家民众对战争的想法就是国家可以打,但是不能影响我的生活,一旦长时间影响了民众生活,那么民间就会逼迫国家主动结束战争,不管是主动发起进攻,还是赶紧投降都可以用。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俄罗斯都不全面动员之一。我们就用疫情封城举例子,中国这边属于是民众凝聚力高的,最多限制三年也就到极限了,西方国家甚至一个月都限制不住,疫情尚且如此,战争就更是这样。战争的残酷度和惨烈度远超疫情。
所以现代战争的矛盾之处在于,要大量消耗对方的物资同时还要在维持民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之上打一场消耗战。
图片
目前不管是俄罗斯还是阿拉伯国家,他们的战术都是围绕着消耗敌人,并且破荡敌人的战争潜能和军队组织度,并且对社会生活加压这几个目的去的。尤其是最近黎巴嫩对以色列的一系列袭击,第一层是在帮助哈马斯分担以色列的军事压力;第二个层面就是要让以色列对自己的火力侦察习惯甚至于脱敏,方便军队突然进行袭击;第三个层面就是要让以色列社会动荡,民众难以生活,从而逼迫军队主动进攻哈马斯或者黎巴嫩提前准备好的防线。
所以说,看似是一战时期的烂账,但其实这是城市现代化发展之后,军队在战略战术上的一个无奈选择。
21世纪之后的战争,除了法国2013年打击马里反政府武装的薮猫行动,2008年的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以及2003年英美两国对伊拉克执行的海湾战争之外,其他的战争无一例外都是以这种大规模消耗战为主的。而上述三场战争的成功,也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就是被攻击的目标不具备大规模综合性现代化城市,具体的战场条件仍旧接近于二战或者冷战,并且国家高层基本没有抵抗的意志。所以老战术才能收获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