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有内幕?超级大国几乎同时也侧翻了一艘纪念性驱逐舰!
2022-04-18 00:08:31
也许是不想让某艘1.2万吨的巡洋舰在某海域爆炸沉没“独美”,作为冷战时代长期对手的超级大国海军,居然也几乎在同时侧翻了一艘纪念驱逐舰。当然纪念驱逐舰还算不算超级大国海军内部的现役编制?这个事情真不好说。比如英国皇家海军,就把一些数百年前的纪念舰,比如纳尔逊的胜利号风帆战列舰,仍然算皇家海军的现役编制,保留船体的同时,也保留了编号和编制,甚至每年都会单列军费预算。而超级大国海军也保留了不少纪念舰,其中还有多艘航母,也包括驱逐舰和其他舰艇。这些纪念舰仍然保留与现役超级大国海军一样的外观涂装,平时也定期进行升旗和保养。当然是不是还算在编的舰艇?这方面临时没有查到资料。于是纪念舰的翻沉,就很难定义是超级大国海军的事故,还是半军半民的事故?
当然临时找不到事故的“苦主”,不等于找不到事故的直接责任方。这艘纪念舰的翻沉,显然是在船坞内进行日常保养操作时造成的。因此事故直接责任方肯定要计算在承包维护船只的修造船厂那里。而在船坞内修船时翻沉,过去似乎只是南亚某国造船厂的“专利”,但是实际上超级大国的海军修造船厂,这种低级事故也不是只出过一次了。比如超级大国的某船厂在建造一艘高达10万吨级的海上基地舰的时候,就因为船坞门结构过于脆弱,居然导致突然性的船坞门崩溃而干船坞内瞬间注水,还没有完工的十万吨的大舰先自动漂浮了起来。而完全不到下水时间船坞就进水,那么对新舰建造质量的影响肯定是相当负面的。而且一次猛烈的突然性进水把船坞内正在施工的工程机械完全淹没,大量的造船材料被浸泡;
导致损失明显不小。还好船坞内正在施工的人员跑得快,否则就不单纯是财物的损失了。超级大国海军虽然名义上仍然有当今全球最大吨位的舰队,11艘现役航母的规模仍然唬人;但是舰体普遍老旧的状态和战力衔接的完全掉链子也是不能掩盖的。而出现这类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超级大国造船工业的整体没落。每年只有十来万吨的军舰建造订单,完全没有任何民船订单来补充;这样不但造船工业规模日益萎缩,还与世界一流造船技术陆续脱节;人员待遇上不去,甚至无钱购买一些最基本的造船与修船的基础性设备,只能长期将就。于是几乎每年都出现一些非常低级的修造船事故,甚至还有造船工人和负责监督修船的士兵故意在主力舰艇上纵火的奇葩事件。船厂抱怨没利润,而超级大国海军却抱怨船厂的工作质次价高。
双方谁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最终就是继续得过且过,结果到了连纪念舰都能在船坞内翻沉的程度。而前面提到的刚刚爆炸沉没的1.2万吨级的巡洋舰,陆续又有了一些新的消息。这就是爆炸事故后的500舰员,都到哪里去了的问题。按照该舰所有方早先的说法,是舰员已经回到了母港,但是这里面其实是运用了春秋笔法。说舰员回到了母港,却没有说500舰员中有多少人安全回到了母港。只说舰员回到了母港,外界误认为500人都已经安全撤离,事实却很可能大相径庭!按照一些逐步公开的新说法,1.2万吨级的巡洋舰在内部起火,或者说中弹之后,一开始也还有动力,勉强维持自主动力航行,想缓慢的脱离战区再回到母港;同时也向本舰队发送了紧急求救信号。却万万没想到附近出没的本舰队的其他舰艇,
居然无一艘赶来救援;反倒害怕同样被反舰导弹招呼而全部高速脱离!结果1.2万吨大舰在毫无外来帮助下,火势不可控制,最终发生了大规模的殉爆。可怜全舰500多人,似乎只有10%甚至5%得以生还,这还是附近其他国家的民船救上来的。一支大国海军一旦走向持续的衰落,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利字当头、因循守旧,无人愿意担负责任。一旦有好处人人都在抢,而一旦有风险都躲得远远的。由此可见,冷战年代的两大对手,在历史下沉轨迹上都是半斤八两!
当然临时找不到事故的“苦主”,不等于找不到事故的直接责任方。这艘纪念舰的翻沉,显然是在船坞内进行日常保养操作时造成的。因此事故直接责任方肯定要计算在承包维护船只的修造船厂那里。而在船坞内修船时翻沉,过去似乎只是南亚某国造船厂的“专利”,但是实际上超级大国的海军修造船厂,这种低级事故也不是只出过一次了。比如超级大国的某船厂在建造一艘高达10万吨级的海上基地舰的时候,就因为船坞门结构过于脆弱,居然导致突然性的船坞门崩溃而干船坞内瞬间注水,还没有完工的十万吨的大舰先自动漂浮了起来。而完全不到下水时间船坞就进水,那么对新舰建造质量的影响肯定是相当负面的。而且一次猛烈的突然性进水把船坞内正在施工的工程机械完全淹没,大量的造船材料被浸泡;
导致损失明显不小。还好船坞内正在施工的人员跑得快,否则就不单纯是财物的损失了。超级大国海军虽然名义上仍然有当今全球最大吨位的舰队,11艘现役航母的规模仍然唬人;但是舰体普遍老旧的状态和战力衔接的完全掉链子也是不能掩盖的。而出现这类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超级大国造船工业的整体没落。每年只有十来万吨的军舰建造订单,完全没有任何民船订单来补充;这样不但造船工业规模日益萎缩,还与世界一流造船技术陆续脱节;人员待遇上不去,甚至无钱购买一些最基本的造船与修船的基础性设备,只能长期将就。于是几乎每年都出现一些非常低级的修造船事故,甚至还有造船工人和负责监督修船的士兵故意在主力舰艇上纵火的奇葩事件。船厂抱怨没利润,而超级大国海军却抱怨船厂的工作质次价高。
双方谁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最终就是继续得过且过,结果到了连纪念舰都能在船坞内翻沉的程度。而前面提到的刚刚爆炸沉没的1.2万吨级的巡洋舰,陆续又有了一些新的消息。这就是爆炸事故后的500舰员,都到哪里去了的问题。按照该舰所有方早先的说法,是舰员已经回到了母港,但是这里面其实是运用了春秋笔法。说舰员回到了母港,却没有说500舰员中有多少人安全回到了母港。只说舰员回到了母港,外界误认为500人都已经安全撤离,事实却很可能大相径庭!按照一些逐步公开的新说法,1.2万吨级的巡洋舰在内部起火,或者说中弹之后,一开始也还有动力,勉强维持自主动力航行,想缓慢的脱离战区再回到母港;同时也向本舰队发送了紧急求救信号。却万万没想到附近出没的本舰队的其他舰艇,
居然无一艘赶来救援;反倒害怕同样被反舰导弹招呼而全部高速脱离!结果1.2万吨大舰在毫无外来帮助下,火势不可控制,最终发生了大规模的殉爆。可怜全舰500多人,似乎只有10%甚至5%得以生还,这还是附近其他国家的民船救上来的。一支大国海军一旦走向持续的衰落,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利字当头、因循守旧,无人愿意担负责任。一旦有好处人人都在抢,而一旦有风险都躲得远远的。由此可见,冷战年代的两大对手,在历史下沉轨迹上都是半斤八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