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1.5万吨,护卫舰7000吨起步,即将是一流海军的标配!

2022-12-27 23:05:43   

当今全球两大国的主力驱逐舰,已经普遍定位到了满排1.7万吨到1.8万吨;用“正常排水量”这个指标来衡量,那么也算是1.5万吨级以上。而超级大国正在规划建造的星座级新型护卫舰,更是明确排水量在7000吨以上。而谁谁家的054B,也有说法是057级护卫舰,从目前显露的迹象来看,最终满排也不会在7000吨级以下。因此综合来看,两大国的下一代的主力战舰,神盾驱逐舰定位在1.5万吨以上;主力全电反潜护卫舰定位在7000吨级以上,基本已经形成了技术上的“默契”。那么为何会出现殊途同归的现象呢?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这种情况并非单纯为了面子上的比拼,当然也不能否认绝对没有“战略面子”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更主要还是海军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最终出现的,



一个必然结果。这就像一战前后,主力战列舰的主炮普遍定位在406毫米口径,而吨位普遍在4万吨级上下一样,终归是全球海军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和高度,而在全球超强之间,自然而然达成的某种“共识”。具体来说:第一,当今的全球一流海军,说白了就是目前的2大国海军,都逐步意识到在非核动力的情况下,甚至包括核动力的情况下,吨位越大的主力舰的远海自持力会越强,对专业补给舰的依赖程度会越低。而就算是核动力水面舰艇,其实也有个自身吨位越大,对补给舰依赖程度越低的现象。说到底,1.7万到1.8万吨的主力神盾,基本可以摆脱补给舰而执行全球化作战任务;而7000吨级的护卫舰则可以基本摆脱补给舰进行半球化作战任务。这是以前的1万吨级神盾以及5000吨级,



大型护卫舰都做不到的。仅仅这一点,主力驱护舰吨位就有充分放大的必要。第二,全电化是2025年以后所有海军舰艇发展的大势所趋,不论水上水下都是如此。而全电化的下一代水面舰艇,有自身吨位越大,在整体能量消耗上反倒更“节省”的优势。比如一艘1.5万吨以上的主流神盾,就比3艘5000吨的全电护卫舰加起来更“省油”;而且目前全球“最优”的几种大功率燃气轮机与发电柴油机的动力组合,也恰恰适合7000到8000吨级舰体,配备这样的1组全电动力。如果是1.5万吨到1.7万吨之间,正好可以配备2组。相对之下,吨位设计的再大与再小反倒有动力不足与动力浪费的问题。合适的动力配置,也决定了下一代主战舰艇的最佳吨位设计。第三,这就是舰载ASBM系统、电磁炮等定向能海战武器,

超大型声呐换能器,超远程鱼雷等全新一代装备的上舰,对主力驱护舰的体量与能量供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须走主力舰大型化的道路。最后一点,主力舰的大型化,可以让全球超强与二三流海军力量在造舰能力与实际战斗力上都彻底拉开代差。有利于更早树立一骑绝尘式的绝对战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