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这2个邻国成为美方“下血本”拉拢的目标?印度率先尝到甜头

2018-08-02 07:13:50   

不知不觉间,美国正在编织的“战略包围网”已经慢慢暴露。从周边的东南亚、印度再到俄罗斯,白宫都在进行试探,也投入了不少本钱。


就在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10+1)外长会、东亚峰会(EAS)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ARF)外长会召开前夕,美国人开始发力。美国国务卿蓬佩奥7月30日在华盛顿发表演说,决定成立一个基金,支持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美方看来,这既是“印太战略”的重要支柱,也是抗衡“带路倡议”的重要手段。蓬佩奥此番表态明显针对崛起中的大国。他强调“美国不是为了支配该地区,不会为了扩大影响力而进行投资,也反对其他国家这么做。”为体现诚意,美方还宣布向亚洲新兴市场“豪掷”1.13亿美元。似乎也觉得这个数额有点“吓人”,美方识趣地将其称之为“定金”。
为了体现对东南亚的重视,蓬佩奥决定从8月1日到5日访问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家。由于缅甸、老挝、柬埔寨和菲律宾如今都比较“亲华”,美国在东南亚能够利用的国家并不都,新加坡和越南最为“亲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则比较中立或摇摆不定。蓬佩奥此行无疑想向东南亚传递这么一种信号:美国还是很重视你们,不要过于接近崛起中的大国。
看到美国带了头,日本忙在7月31日表示愿意合作,预计会选定一些项目,规划详细内容。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也积极奉迎,声称美日澳将携手开发“印太地区”的基建项目,扩大对一些国家的支援力度。她表示必须确保亚太地区的既有秩序,不能按照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意愿进行调整。2018年2月,澳大利亚首脑特恩布尔还提出要建立一个包含日本和印度的“联合区域基建计划”,以此反制“带路倡议”。当然澳方这个提议很快就没了下文。
鉴于特朗普退出TPP的劣迹,印太地区的国家实在是不能指望美国把宝贵的资源投入到这一区域。在美方内心里,大西洋和欧洲才是核心地带。看透了美国的底牌,东亚大国没有丝毫紧张,反而乐见其成,对美国的投入下了一个定论——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东亚大国也热心地建议美日澳“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毕竟在2017年,东亚大国对东盟贸易额超过5100亿美元,而特朗普却惦记如何抹平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在对美贸易中产生的1000多亿美元顺差。从这个角度看,东南亚与谁的共同利益更多已经一目了然。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美国为了拉拢印度,开始砸下“血本”。
此前由于在伊朗石油问题上美印闹得有点不太愉快,如今为了对付主要目标,美方做出了一些让步。此前取消的外长+防长的“2+2会谈”也将在9月6日举行。双方将讨论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和互信。
为了向印度示好,美方在7月30日表示,已经放松对印度出口高科技产品的管制,同意把印度列入“最受信任国家”,即“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的第一等级。此前,印度只是第二等级。印方表示,这是自2016年成为美国“主要防务伙伴”的另一个进步,美印之间的信任关系更加巩固。


在上升一级之后,印度可以更高效地利用高技术供应链,从美国进口更多军用产品,美国相关制造业还能从中受益。也正是由于印度的战略地位的上升,美国也开始在军售方面有所突破。据媒体报道,2017年6月印度曾耗资20多亿美元从美国购买22架非武装型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如今美国为了拉拢印度,决定向印度出售性能更加优越、用途更为广泛的武装型。这也是美国第一次向北约以外的国家出口武装无人机。
而根据媒体8月1日报道,印度已批准耗资10亿美元向美国购买短程防空导弹的请求。印方透露,准备购买的是NASAMS-II防空系统,用于替换老旧的俄制S-125导弹系统。如果能够达成协议,这款导弹将承担掩护陆地重要设施的任务。印度想利用这款防空系统与俄制S-400远程防空导弹组成反导网,形成远近结合的多层防御系统。这就考验美国能不能配合印方去兼容俄系武器了。总之,印度是尝到了甜头。
从地缘的逻辑上看,离间中俄的策略似乎势在必行。
早在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前,基辛格就至少与其进行3次会面,讨论“联俄遏中”事宜。很显然,基辛格想逆向仿照20世纪70年代的战术,这一战术曾经改变了冷战格局,也是基辛格职业生涯里最大的成就。这位前国务卿坚信在新时代和新条件下这套打法依然有效,想来个故技重施。从美方透露的消息来看,基辛格一直告诫特朗普不要与中俄2个大国同时为敌,而现在最主要的敌人不是俄罗斯,所以应该与莫斯科联手。
不过基辛格很显然低估了美国的反俄情绪。特朗普与普京在芬兰会晤之后,美国参议员迫使国务卿蓬佩奥于7月25日出席听证。蓬佩奥像嫌疑人一样遭到盘问与质疑。很多参议员都反对特朗普邀请普京访美。特朗普希望摆脱“通俄门”的阴影,希望能够与普京商谈如何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希望能与俄罗斯合作解决一系列难题,并把对俄关系的突破当成加分项,可惜的是美国内部没有这么宽容的环境。建制派早就把普京和俄罗斯“妖魔化”。


尽管第一次“双普会”号称是打破了僵局,可特朗普回国之后才发现,这不过是在铁镐在坚冰上留下的一个白点而已。白宫受到国内强大的制约,特朗普在7月16日宣称“找不到俄罗斯干涉美国内政的理由”,已经震动美国朝野,招来强烈的批评乃至咒骂。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不得不低头认错,声称是“口误”。可以说,美俄关系能够维持现状已属不易。特朗普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无奈地在7月25日宣布将美俄总统会晤推迟到明年。短时间内,“联俄”这手棋是无法下出去了。但特朗普肯定还会不惜血本去与俄罗斯发展关系,即使背负骂名。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正让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逼近战略信用破产的临界点。白宫一系列的操作,让盟友的对手都不再对其有什么信任。这也是美国人疯狂怀念奥巴马和拜登的原因之一。但这并非是可以乐观的理由。美国的决策过程受到试错的影响而比较缓慢,可一旦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就会投入足够强大的资源坚定地执行。不要让美国寻找到突破口,要牢牢守住战略底线不动摇。持久战已经开打,警报已拉响,不要心存侥幸。(完)